当前,中国钢铁行业处在深度调整期,需求低迷、成本高企的压力不断加剧。12月5日—7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年会上,与会嘉宾指出,中国钢铁行业已进入减量发展时代,面对2025年钢价大概率继续承压下行的走势,行业企业要努力夯实自身发展基础,以自身的确定性努力适应和迎接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挑战有哪些?随着工艺流程的进步,中国高性能钢材的生产和应用比例显著提高,带动并支撑了下游用钢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换代。此外,钢铁行业对国际标准化的贡献率位居全国各行业前列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编制指南》,提出逐步完善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规则和标准体系,推动建立符合国情实际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促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碳足迹,就像脚印一样,简单来说是一件产品从原材料开采开始到最终废物处理处置等全生命周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就像人走过的地方会留下脚印,人类的各种生产生活活动也会留下众多“碳信息”,产生“碳排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
2024年12月4日,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参加在京举办的2024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会议由石化联合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中国氢能联盟共同主办,来自氢能产业链上下游有关院士专家、企业家代表约600人参会。大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发展氢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旨在推动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探讨氢能领域相关企业如何发挥各自优势。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工业领域是氢能应用的主战场,我国工业领域践行“双碳”目标将为氢能产业发展
12月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陈忠伟院士团队研发的高比能宽温域锂离子电池,成功适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设计的新型工业级复合翼无人机,并在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空域顺利完成试飞。此次试飞展示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无人机动力电源领域的重要技术突破,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无人机搭载的高比能锂电池能量密度高达每公斤400瓦时,将无人机的续航时间提升20%至40%。电池模组能量密度达340瓦时每公斤,可在零下40摄氏度至零上60摄氏度的宽温域
记者12月10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低能量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研究装置,日前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验收,我国重离子研究再添利器。据介绍,这一装置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制,是一种重离子加速器。重离子加速器用于加速比阿尔法粒子重的离子,通过加速器产生的接近光速的重离子束流,科学家可以探究微观世界一系列重要科学问题,不断拓展对物质世界的认知。同时,重离子加速器在新材料制备、疾病治疗等领域也被广泛应用。“这是世界首台低能量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
机器人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总部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不久前发布的《2024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总保有量约428.2万台,较2022年增长10%,服务机器人市场持续增长。数据统计网站Statista的最新数据预计,2024年机器人市场营收将达到461.1亿美元。服务机器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62亿美元,2029年将达到730.1亿美元。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全球机器人产业创新活
12月10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11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2,较10月份上升0.2点,连续2个月上升。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彬表示,随着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持续协同发力,各方面积极因素不断累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度加快。中小企业信心预期继续向好,市场需求明显回升,生产经营活动加速活跃,景气水平稳步改善,实现经济稳增长和全年目标任务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巩固。具体来看,分项指数显示,11月份,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综合经营指数、市场指数、资金指数、效益指数
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12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云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3%,同比上涨0.3%;云南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1.1%,同比上涨0.1%。从环比看,11月CPI下降0.3%,上月为持平。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1.5%,影响CPI下降约0.26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下降0.1%,上月为持平,影响CPI下降约0.07个百分点。从同比看,11月CPI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全国工商联印发《关于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是首个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专门文件。 《意见》围绕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服务需求,提出了健全制造领域人力资源服务业协同发展机制、助力先进制造业高端人才引育、加强制造业招聘用工保障等8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具体来看,《意见》提出,健全制造领域人力资源服务业协同发展机
12月11日,记者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获悉,11月汽车市场热度延续,以旧换新政策效果继续显现,购车需求进一步释放。当月,汽车产销环比同比继续实现双增长,月度产销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43.7万辆和331.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4.7%和8.6%,同比分别增长11.1%和11.7%。1至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90.3万辆和27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3.7%,汽车产量增速较1至10月扩大1.1个百分点,销量增速扩大1个
云南省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云南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工业产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现了快速发展。如今,“彩云之南”正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新面貌,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云南省的制造业涵盖了烟草、冶金、绿色能源、生物制药、石化化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绿色铝硅等多个行业。这些传统产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例如,昆钢大红山、云景
云南省正式启动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灯塔工程”,标志着该省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之一,麦肯锡的研究表明,成功结合数字技术的“灯塔工厂”能够显著提高生产力,平均增幅超过2.5倍,利润率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这一成果为云南省制造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和发展方向。云南省优选处于较好赛道的行业,集中资源力量,狠抓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赋能,致力于打造一批能够引领产业升级、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的增长引擎。例如,传统支柱产业中的云锡、云天化
云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加快制造业的数字化改造,旨在实现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转变,从而提升全省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关于加快全省制造业数字化改造 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至2025年,云南省计划全面提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力,确保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75,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数字化率达到60%。为此,云南省制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发展路径,分阶段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在起步准备阶段(2021-2022年),云南省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制造业数字化转
昆明市在农业发展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并实现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转型。以下是昆明市近年来实施的主要农业发展政策概览:1.《昆明市“十四五”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发展目标:到2025年,昆明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50亿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00万吨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到2035年,昆明市将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重点任务: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基础设
昆明市依托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不仅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近年来,昆明市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科技支撑等措施,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成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拥有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降雨量,非常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此外,该地区土壤肥沃,生态环境优越,为发展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提供了天然的基础。
昆明市近年来在多个领域积极推动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特别是在生物医药、工程检测、磷资源利用、新材料以及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下是这些领域的具体创新成果:1.生物医药领域多肽药物研发:昆明市多肽药物研发企业科技创新中心由昆明龙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成功完成了化学1类多肽创新药注射用ZKLJ02的临床前研究,并获得NMPA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此外,还完成了多肽化学仿制药注射用比伐芦定的研发,获得了药品注册证书。疫苗研发:昆明市新发突发高致病性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