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编制指南》,提出逐步完善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规则和标准体系,推动建立符合国情实际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促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碳足迹,就像脚印一样,简单来说是一件产品从原材料开采开始到最终废物处理处置等全生命周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就像人走过的地方会留下脚印,人类的各种生产生活活动也会留下众多“碳信息”,产生“碳排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近年来,我国在碳足迹管理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碳足迹标识、“零碳产品”、“零碳村”、碳足迹核算体系……种种举措,正在加快引导社会生产消费的绿色转型,推动形成全社会减碳降碳的良好氛围。
碳标签让商品有了“绿色身份证”
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寿安街道南锋村是爱媛橙的产地之一,在这里,一颗颗成年人拳头大小的橙子被采摘下来,装箱运往成都集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随后,工作人员会给每个橙子贴上一个绿色的圆形标签,标签上有一串醒目的数字:0.2956kgCO2/kg。
这种标签名为“碳标签”,由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颁发认证。上面的数字代表着蒲江县爱媛橙的碳足迹,即一颗爱媛橙从原辅料获取、栽培养护、采摘到最后分拣包装的碳排放总量为0.2956千克。作为一种新兴的环保标识,碳标签近年来开始出现在国内一些产品的外包装上。这种标签直观地将产品在生产、运输等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展示出来,让消费者可以清楚了解到所购买产品的碳足迹,推动绿色低碳消费。
除了碳标签,一些企业还会通过发布自家产品的碳足迹报告来体现对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视。今年夏天,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在发布新款新能源机车的同时,也发布了全球首份纯电新能源机车碳足迹报告。该报告通过实景结合建模的方式测算出(新款)新能源机车产品从铁矿石到完成30年服役期后被回收处置这一全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轨迹。整个核算过程共涉及9.7万多个数据,包括机车上的每一个螺丝、螺母的原材料获取、生产制造以及机车车身总装过程的碳排放都纳入了测算。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产品的碳足迹?除了“双碳”目标之下,各行各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导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竞争所带来的需求。记者了解到,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规则将碳排放数据纳为必要的考核指标,碳足迹已成为国内产品出海的一个“绿色通行证”。同时,在国内,绿色消费也逐步成为一种潮流。2023中国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有73.8%的消费者会在日常生活中优先选择绿色、环保的产品或品牌,90后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溢价接受度最高。这意味着,更绿色更低碳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将具有更多的市场竞争优势。
除了标注有碳足迹的产品,近年来,“零碳产品”也逐步在市场上出现:一些纸巾品牌推出“零碳纸”,对自然更友好;不少超市上架拥有零碳标识的有机蔬菜,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为零;一些纺织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推出零碳纤维环保面料……
不管是“零碳产品”还是产品碳足迹的披露,都是企业低碳环保意识的体现,也能够进一步推动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以蒲江县爱媛橙来说,为了能够降低橙子的碳排放,种植基地在最初的原辅料获取环节就尽量采用新能源车运输肥料及农药,在栽培养护过程中,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驱虫也采用“以虫治虫”的方式,进一步降低了碳排放量。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爱媛橙的“绿色值”,也促进了当地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碳测算助力制造业企业绿色升级
“一件卷帘控制器的碳足迹为1.9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一套开关柜的碳足迹为991.5千克二氧化碳当量……”这一组数据,是江苏省苏州市内几家企业旗下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这些数值是如何被测算出来的?依据的标准又是什么?答案要到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研发的“智慧碳足迹”管理平台中去探寻。
“智慧碳足迹”管理平台是江苏省首个基于企业实时用能数据,对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量化分析的碳管理平台,于2023年上线试点应用。该平台通过交互企业生产运营系统,构建产品碳足迹智能分析评价模型,进而对产品从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到运输等环节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实时量化记录。
相较于更显而易见的用水量、耗电量,碳排放看不见、摸不着,如何进行准确地核算和统计?国网苏州供电公司技术负责人周游介绍,“智慧碳足迹”管理平台运用了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等数字技术,根据国际通用的碳足迹核算标准,构建了产品碳足迹分析评价模型,对产品加工制造的关键设备开展能效监测诊断、碳排放热点识别,其目标是让碳排放像电能一样方便量化分析。
“以卷帘控制器的碳核算为例,我们推动生产企业的相关产线上安装了多个采集终端,其中包括电力、燃气的计量点位,实现了从企业厂区、车间、生产线、设备的全能源实时数据稳定采集。再利用边缘智能采集设备获取物料数据与生产数据,分产线计算企业的实际生产数据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数据,最终完成产品各环节碳排放数据的核算。”
通过对企业相关产品的碳足迹进行核算,“智慧碳足迹”管理平台可以帮助制造业企业进行精细化的碳管理。“平台可以分析厂区、车间、产线、设备各层级的碳数据,呈现企业年度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碳配额等信息。同时还能展示年度碳流图以及月度重点生产线和设备的碳排放强度等,进而捕捉和挖掘企业潜在的节能降碳点,为企业的降碳减排提供决策支持,助力企业更好地融入绿色供应链体系。”周游说,以江苏新安电器为例,通过精细、实时碳排放数据测算分析,目前该企业已实现年节约用能7%,并定点更换了服役五年能耗过高的旧设备,实现生产线绿色升级。
据了解,除了江苏省,目前,国内不少地区都推出相应的碳足迹核算举措。比如粤港澳大湾区发布了35项新产品碳足迹评价技术标准,为企业开展碳足迹管理提供科学指导,浙江当地组建纺织产业“碳足迹标识”认证联盟等。今年,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到2027年,我国将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碳管家”推动乡村实现低碳生活
最近,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部山区的“毛竹之乡”百丈镇迎来冬笋丰收季。与其他冬笋品牌不一样的是,百丈冬笋的包装盒上都粘贴有碳标签,消费者只需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清晰地了解到毛竹笋在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情况。
不仅仅是竹笋的碳标签,在百丈镇,处处都能感受到绿色低碳的气象。自2021年被纳入浙江省首批低(零)碳试点乡镇以来,百丈镇以“科学方法算碳,科技赋能管碳,绿色生活降碳,林业经营增汇”为核心理念,创新提出村级尺度碳排放和碳汇测算方法,并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了“碳管家”智慧监测平台,为全镇的低碳发展赋能。
“碳管家”是如何采集及管理全镇的碳数据的?据百丈镇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沙润东介绍,“碳管家”通过调用和集成供电、水务、燃气等的基础数据和相关测绘数据,再结合终端设备采集的数据,制定了“1+1+N”建设方案,即:1套碳数据采集和计算的后台系统,1个体现碳监测、碳结构、碳管理的可视化平台,打造家庭碳积分、企业碳账户、竹林碳贡献、村级碳家底、全域能源托管等N个特色场景。
在“碳管家”平台上,村级碳家底的情况一目了然。系统直观地展示了村级能源使用情况、碳排放量,相关环境数据每小时更新一次。沙润东表示,通过新兴技术的运用,百丈镇及下属各个村的碳排放得到了有效管理。比如,“碳管家”平台会对每个家庭的水电气等能耗数据以及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数据进行汇总计算,村民们的碳减排行为会被核算为“家庭碳积分”,积分可以用于兑换生活用品等实物奖励。“现在,我们通过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行为获得碳积分,这些积分还会在村里公布,大家都有了参与低碳生活的积极性。”百丈镇半山村村民杨女士表示。除了村民,镇里的民宿老板也能用积分兑换旅游券送给游客。
在“碳管家”平台上,企业碳账户同样引人瞩目。百丈镇通过对每家企业的碳排放情况、光伏贡献、购买绿能和碳汇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汇总,形成企业碳账户,有效促进了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表示:“通过‘碳管家’平台,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碳排放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减排。这不仅有助于企业的绿色发展,也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了贡献。”
实现“双碳”目标的“加法”是提升碳汇增量,在算碳、管碳、降碳之外,百丈镇还着力促进竹林碳汇增长。“我们以村为单位,对每年的竹林碳汇数据进行监测,推动林业经营提升固碳能力,推动碳汇上市交易。”沙润东介绍,在“碳管家”平台上,森林碳贡献以图表形式展现了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与村级碳汇,以及水源涵养、水环境净化等相关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百丈镇还与国网公司合作开展了全域能源托管项目,通过清洁能源倍增、公用照明节能改造、充电设施覆盖等手段,有效提升了全域能效水平,每年节省用电93万度,减少碳排放6780吨。
通过多种举措推进,目前,百丈镇的半山村已实现“零碳村”目标,也就是说,该村一年内的碳排放量小于当年度的碳汇量。为了进一步巩固这些降碳减排成果,百丈镇还把降碳写进村规民约,让低碳生活逐步成为一种习惯。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