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稳居全球最大轻工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 从制造到智造,轻工业向新而行(高质量发展看亮点·读数) 涉及吃、穿、住、行等多领域,轻工业既事关人民美好生活,也关系国民经济增长。 近日,“十四五”轻工业发展成绩单公布,三组数据格外亮眼—— 看行业规模,2024年我国轻工企业数量达13.66万家,自2020年以来年均增长5.89%;看市场表现,轻工重点产品零售额达7.93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2%;看出口情况,出口总额达9254亿美元,自2020年以来年均增长7.
10月19日至10月25日,2025年智能机器人与系统国际会议(以下简称“IROS2025”)在杭州召开。据悉,IROS2025共吸引了全球数千名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齐聚杭州,共议机器人技术前沿趋势。本届会议不仅吸引了ABB(中国)有限公司、发那科(FANUC)等国际工业机器人巨头,还汇聚了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同台竞技,成为观察全球机器人产业格局变迁的最佳窗口。新成果纷纷亮相《证券日报》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机器人
在甘肃兰州,一家诞生于“一五”时期的老牌装备制造企业的车间内,生产场景早已焕然一新:数字化产线流畅运转,智能机械臂舞动精准有力,自动化焊接设备火花飞溅。改变源于科技进步带来的智能化转型。“过去,这种零件的组装和焊接都要靠工人手工作业,今年新设备投入使用后,工人作业环境更舒适了,收入也提高了不少。”企业车间经理指着生产线上的产品向记者介绍,这套设备还可以对产品进行无损检测,产品合格率接近100%,工作效率提高了2倍到3倍,生产成本降低了20%。车间里只见零星几位工人,他们已从过
尊重产业转型的差异化步伐,关键在于立足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策略。比如,经济技术基础雄厚的地区,应聚焦前沿领域布局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集中的区域,可以技术改造为抓手,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数据,数字经济、新能源等产业增势迅猛,但也有部分行业增速放缓甚至下降。区域间转型同样存在步伐差异。工信部前不久陆续出台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不同行业的政策导向各有侧重。这些都表明,产业转型升级并非齐步走,而是一场因时、因地、因业制宜的差异化赛
9月4日以来,工信部联合多部委陆续发布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明确下一阶段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十大行业的增长目标,并围绕提升供给能力、扩大有效市场、优化发展生态等方面部署一系列举措。上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于2023年推出,时隔两年,稳增长方案“上新”,引发舆论高度关注。质效并举优化结构供需协同激活潜力十大重点行业“块头”大,合计规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七成左右,既是撑起规上工业七成江山的“顶梁柱”,也是
10月15日,位于广东肇庆高新区的小鹏汽车肇庆基地一片忙碌。这里通过建设“卓越级智能工厂”,实现了生产场景的实时数据分析、预测与应用,大幅提升了生产调度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今年1月—7月,肇庆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完成产值250.33亿元,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近年来,肇庆高新区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构建起“政府引导—平台赋能—龙头引领—多元服务”的联合推进机制,大型骨干企业数字化形成引领,中小型企业数字化加速普及,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绘制转型路线图走进广东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锂离子电池制造、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电机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9.8%、22.9%、17.1%,均显著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的整体增速。这组数据不仅是单个行业的亮点,更显示出“向新逐绿”已成为驱动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彰显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转型,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动写照。其一,政策与创新同频共振,筑牢发展根基。从政策端看,“两新”“两重”扩内需政策持续向生产端传导,推动智
在浙江宁波某厨具制造企业的生产车间里,AGV灵活穿梭,将产品精准送到工作人员面前,经掌上电脑设备扫描,数据迅速入网,整车产品即可完成信息录入。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当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真实缩影。“目前企业‘人工智能+’应用已逐步拓展至AI视觉检测、AI仓储等领域,生产过程中多个环节实现了数智化联动。”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5.9%、16.7%。智能化技术正逐渐应用
今年前三季度,在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促进下,我国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工业经济中多数行业和产品均实现增长。工业品出口有所加快,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3%,9月份的出口交货值由8月份的下降转为增长3.8%,浙江、广东等主要出口地区出口交货值都由8月份下降转为增长。工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累计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达35.9%,已连续31个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多处提及工业领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高
沪铝期货主力合约AL2511在10月10日盘中冲高至21205元/吨,创近11个月以来新高,但因驱动力不足,价格未能有效站稳便迅速回落。当前,国内处于消费旺季,且铝锭库存处于低位,对铝价形成有力支撑,预计后市沪铝价格将以震荡偏强走势为主。 国内电解铝市场呈现“产量环比微降,但铝水比例提升、运行产能扩张”的特点。相关数据显示,9月,电解铝产量为361.48万吨,同比增长1.14%,环比下降3.18%。结构性变化更为显著,铝水比例环比提升1.2个百分点,至76.3%,导致铸
9月,在供需博弈的背景下,锑产品价格持续回落。但锑精矿供应整体偏紧与战略资源属性强化基本逻辑没有发生根本变化,锑价的偏强运行仍有较强支撑,考虑到前期已经经历了较大幅度回落,预计锑价将在当前位置止跌回稳。1—9月,锑价经历大幅上涨后,显著回落,但价格中枢整体上升。随着春节假期后企业的复工,冶炼厂惜售挺价意愿较强,市场供应相对偏紧。2月中旬以来,锑价开始企稳并快速大幅反弹,尤其是3月以来,国内锑价连续拉涨且不断创新高,但4月中旬以来,国内锑价明显回落。三季度以来,锑价整体仍延续跌
黄金及白银价格在历经趋势性上涨后,于10月17日出现较为明显的回调。但从宏观驱动来看,美联储于9月进行本年度首次降息操作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于上周宣布将暂缓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紧缩,美联储宽松政策的进程正处于初期,且逐步从货币政策的“价”(目标利率)同步向“量”(资产负债表)转变,美联储宽松政策对于金银价格的驱动,仍具备较大的释放空间。同时,海外白银现货的紧缺情况即使得到阶段性缓解,也难以在结构性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得到彻底解决。因此,本轮金银价格将呈现回调而非反转态势。美联储货币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有色金属行业被寄予厚望。此时,正是有色金属行业为中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的时候。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国务院国资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通知(工信部联原【2025】191号)。方案中提出有色金属行业2025年至2026年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经济效益保持向好态势,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增长1.5%左右,铜铝锂等国内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绿
为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标准化发展纲要》和《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精神,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简称“中促中心”)近日在京启动企业能力等级评价工作,旨在通过建立科学、公正、透明的评价体系,引导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强化标准执行能力,增强品牌竞争力。据了解,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经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登记的事业单位法人,是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核心成员单位之一。中促中心企业能力等级评价工作以“
不久前,在广西南宁,全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二期扩容工程正式投入运营,迈出了我国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从实验室到规模化应用的关键一步。作为备受瞩目的新型储能技术,钠离子电池凭借其独特性能优势,正加速迈向规模化应用。在近日举行的2025“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材料研发、电池制造、市场应用等主题展开分享,为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建言献策。钠离子电池成本低安全性高锂离子电池是当前最为普遍的电池类型,人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充电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