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日,我区公布了《西安市鄠邑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鄠政发〔2021〕 37号)。从2007年到2020年,十三年来,我区已先后申报、公布省、市、区非遗项目61项。其中,国家级有户县眉户曲子、北乡接城隍等2项,省级有秦镇凉皮等 15项,市级有辣子疙瘩摆汤面等9项,区级有栗峪口高跷等37项。非遗传承人69名,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10人,市级28人,已故4人,划归西咸2人。
今年年初,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进一步推动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快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体系,区文旅局开展了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工作。经过区文化馆、区非遗中心组织发动、个人申报、相关单位推荐申报等程序,先后有12个项目参加申报。
根据综合评定与会议审定最终决定板笔画等10个项目进入区级非遗名录。
这次进入区级非遗名录的10个项目,涉及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四大类。
(一)板笔画。板笔画属于传统美术类,为大写意画,内容以花鸟为主,并且将字与画融为一体,字中有画,画中有字,气韵流畅、潇洒大气,鲜艳明快,线条刚劲有力或优柔飘逸。申报者为鄠邑区玉蝉街道丈八寺村村民王电普,其叔父王彬志是教师,常以花鸟字作对联。王电普自幼受其影响,学有所成,后一直从事板笔画-花鸟字创作,至今30余年。他以其精湛的板笔画工赢得人们的称赞,在关中地区颇有名气,作品先后被台湾、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客人收藏
(二)烧烀娈馍。烧烀娈,为传统制作技艺类。申报者为庞光街道朝阳社区(原王寨村)杨彩霞。烀娈馍原料为小麦面粉,加水和为较硬的面团加入苏打粉,醒面20分钟,然后揪成小剂子,制作蜈蚣、蛇、蝎子、壁虎、蟾蜍等“五毒”形状,还可制作十二生肖鸟类、兽类,寓意百毒不侵、长命百岁、福禄寿喜等。为忙罢娘看女的主要礼品。其传承谱系上溯三代一百多年,且有志传习收徒培训建立家庭作坊,批量生产走向市场。
(三)南羊传统木工家具技艺。南羊传统木工技艺属传统技艺类。申报者为甘亭街道南羊村郑中伏 。清光绪年间,其祖父郑生义就以木匠为生,精通木工技艺,传子郑新科,再传郑中伏,祖孙三代一直以木工为生至今。在制作过程中,郑中伏能运用多种多样的传统木工技艺,如墨斗掐线、榫卯、刨板、挤楔、破头楔、拼缝栽榫、透销、插销、走马销、凿、雕、刻、漆、画等,主要制作陈设家具和生活用品,并精熟鲁班凳、牌匾刻字,刻花,修补古家具及图案补修等技术。2016年以来,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创建南羊木工作坊,为传统木工技艺之典型。
(四)李氏传统打铁技艺。李氏传统打铁技艺,为传统技艺类。申报者为渭丰街道渭北村李富孝。1920年河南温县人胡占山来渭北村定居,在渭北村开炉打铁,因其手艺精湛,群众慕名而至。1950年胡收河南人李富春为徒,传承打铁及淬火、沾火等各门技术。1970年该铁匠炉被合并到渭丰公社农械厂后,李富春特收渭北人李富孝为徒。自此,李富春以打铁为业,并在农业生活器具的基础上又掌握了打造各种武术器械的技艺,在当地乃至咸阳地区,颇有盛名。
(五)老西街传统醪糟。老西街传统醪糟为传统制作技艺。清光绪年间,鄠邑区西街王家的王世贤王老夫人(1895年生人),20岁时从娘家学的制作醪糟秘方,后在西街茶铺酿制醪糟。后王世贤传之长女王玉琴,王玉琴又在父亲“葫芦醪糟”基础上不断改进制作方法与用料配方。后又传承给其子吕传宝。目前,吕传宝将秘方、工艺、配方拿出,与陕西天宁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加工制作渼露品牌醪糟。醪糟含有十多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属于纯天然绿色食品,有健脾开胃,舒筋活血,怯湿消炎,补血养颜,延年益寿作用,被称为“液体蛋糕”。
(六)南庆叙许氏骨科诊疗术。南庆叙许氏骨科诊疗术为传统医学骨科诊疗技艺。申报者为现南庆叙许氏骨科院长许景昱。南庆叙许氏骨科诊疗方法至今已传承150余年,同治年间,杨文广老先生路过南庆叙村,因谭峪河发水所困,被村里许氏先祖收留于家中,初通医理的许双桥(1854—1910)得到杨老先生赏识并亲自传授其接骨技巧和治疗骨折、骨病、筋伤、痹症的方剂,后成为“南庆叙许氏骨科”创始人。南庆叙许氏骨科在治疗骨折、骨病、筋伤、痹症等病所采用的中医辨证治疗、骨折复位手法、用药等方面均有独到见解。其对中国传统中医骨科疗法的传承、弘扬,丰富和发展,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七)巩氏正骨中医诊疗技艺。巩氏正骨中医诊疗技艺属传统医学骨科医学技艺类。申报者为蒋村街道蒋村巩团伟。鄠邑巩氏中医正骨疗法至今已传承100多年,巩团伟为其第5代传人。祖上为原周至县蒋村乡蒋村人,家族世代行医。《户县志》载:其高祖父巩树刚,清末行医,主治外科。巩团伟之父巩育渤,研创的巩氏面瘫治愈疗法治愈面神经麻痹患者上千名。巩团伟自幼热爱正骨之术,与父亲共同研创的“巩氏舒服敲治疗颈肩腰腿疼术”列入县级人才项目基金。巩氏正骨中医诊疗技艺以物理、无创伤、快捷止痛为理念。其突出特点在于简、便、易、廉。“巩氏舒服敲”尤其在颈肩腰腿疼痛领域内是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又一次贡献。
(八)鄠邑张氏中医肿伤皮肤病诊疗术。鄠邑张氏中医肿伤皮肤病诊疗术为传统医学皮肤病诊疗术。申报者为石井街道仝夏村张浩超。张氏中医肿伤皮肤诊疗传承人世居仝夏村。其祖辈张焕士以清代太医院吴谦等汇编的《医学金鉴》、《本草纲目》、《笔花医镜》等为理论精华,在医治皮肤病的基础上潜心研究,不断改进家传奇方,创出了张氏中医治疗肿伤皮肤病诊疗术,主要治疗丹毒、疖病、疔疮、痈、疽及缠腰蛇、脓疱疮、灰指甲、鸡眼、湿疹、酒糟鼻、粉刺、银屑病、湿癣、顽癣等病。
(九)赵氏汗腺排毒诊疗技艺。赵氏汗腺排毒诊疗技艺为传统医学技艺类。申报者为渭丰街道祁南村的仝鹏波。赵氏汗腺排毒诊疗技艺原名赵氏祖传穴位拍打诊疗术,由清代赵鸿熙研发(光绪11年生),18岁行医治痛。现经四代传承赵氏汗腺排毒诊疗技艺实践,赵氏汗腺排毒诊疗技艺更加丰富完善,它利用纯中药制剂的高渗透性与人体表皮深层和肌肉层或关节表层的自由基,促使体内毒素配合手法渗透表现出来,让体内毒素与中药制剂一起排出体外,从而起到调理人体疼痛、排酸、排寒、排毒、活气血、通经络之功效,适用于人体各个部位的排毒,实现内病外治,异病同法之最,成为中医特色理疗术。其中药制剂(蒲红膏)已经申报国家批准文号。
(十)娄敬庵庙会项目。娄敬庵庙会为民俗类项目。娄敬庵庙会地点在鄠邑区甘亭街道办娄村古庙娄敬庵及其附近,举办时间为每年农历二月十五至二十二日。庙会由娄村、扶托、郭村、羊村、什村、孝义坊等八社十四村共同筹办。娄敬庵是汉代开国功臣娄敬修道之地,汉代以后逐渐发展为道教名观。庙内有明万历年间“汉关内候敬修道处”碑石遗存。娄敬庵庙会形成于隋唐,兴盛于明清,民国及建国初期达到鼎盛。娄敬庵庙会包括道教祭祀、纪念娄敬活动和以骡马交易为主的民间贸易活动。祭祀活动形式古老,庄严肃穆,礼仪周全。有诵经、古乐、群众进香等祭祀活动。同时伴有鼓舞、秧歌、舞龙舞狮、演戏等文化活动。1987年后由八社十四村每年轮流举办,1997年娄敬纪念馆成立后,由馆理事会每年举办。娄敬庵庙会在漫长的历史中,对户县北部乡村的生产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融合了道教、民间信仰、民间艺术、农耕生产和乡村生活习俗等多重历史文化元素,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