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派出机构:

《彬州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1组织实施。

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彬州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深度融合,逐步形成教育和产业融合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根据《咸阳市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统筹协调、服务需求、校企联动、协同育人”的原则,大力推进“两接三导四创新”(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人才链与创新链对接,推进政府主导、产业引导、教育先导,加快创新产教融合格局、创新企业主体作用、创新协同育人机制、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全力建设“支撑战略、连接创新、推动经济、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具有彬州特色的产教融合产业发展体系。到2023年,培育产教融合型行业1个,创建产教融合型示范企业3家,建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建成职业体验中心2个,打造产教融合品牌专业3个,组建引领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教师团队2个。到2025年,使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教育和产业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产教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主要任务

(一)搭建产教融合平台

1.组建1个产教融合战略联盟。将产教融合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贯穿到市域发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及重大生产力布局等环节。将产教融合与构建特色产业体系相结合,同步规划产教融合发展政策措施、支持方式、实现途径和重大项目。由彬州市职教中心牵头,组建以主导产业、相关行业、相关企业广泛参与的彬州产教融合战略联盟,为推进产教融合提供服务支持。

2.建设1个特色产教融合产业板块。以咸阳能源化工区域职教中心(彬州市职教中心)为支撑,加强与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联系合作,建设高端能化产教融合产业板块,推动优势产业创新发展。

3.打造3个产教融合品牌专业。依托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聚焦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产业,优化职教中心学科专业结构,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1.培育产教融合型行业和企业。依托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行业部门服务职能,建设培养1个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创建3个产教融合型示范企业。市工信局在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绿色发展、“两化融合”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市发改局在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等项目建设上予以优先支持。

2.构建多元化办学格局。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积极探索职教中心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改革。鼓励企业(行业)积极参与职教中心专业建设、教材开发、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在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促进产业链和教育链深度融合。

3.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健全学生到企业认知、跟岗和顶岗实习制度。积极引导企业与市职教中心进行人才培养深度合作,建立“入厂即入校”人才培养机制。鼓励规模以上企业按照职工总数的2%安排专业对口学生实习,保障学生享有获得合理报酬等合法权益。到2023年,建成集实训科研、技术技能培训、职业教育综合实践等多功能、综合性、开放型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共享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

4.强化职工在岗教育培训。落实企业职工培训制度,由企业按照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确保职工教育经费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培训。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市职教中心培训资源向企业全方位开放,鼓励企业购买培训服务,支持企业在职教中心建立职工培训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和技能竞赛。

5.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支持企业申报专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企业建立工程师和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壮大人才队伍。鼓励大型企业和园区创办众创空间或科技企业孵化器,促进重点产业技术需求对接,助推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

(三)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1.将劳动实践融入素质教育。将“工匠精神”培养融入基础教育,组织开展“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彬州名师进校园"等活动,拓展校外劳动实验体验,宣传展示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支持劳动模范和技能人才在学校兼职授课。将培育工匠精神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支持企业及职教中心建设职业体验中心,开展职业启蒙、职业体验教学,并向中小学生、市民开放。到2023年建成职业体验中心2个。

2.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全面推行学徒制,支持企业与市职教中心开展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完善“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形成“课堂在车间、工厂在学校、产品即作业”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开展“1+X”证书试点,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吻合度。加强彬州市乡村振兴学院建设。支持市职教中心与高职院校在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共享等方面合作,促进中高职贯通培养。到2023年打造产教融合型重点专业3个。

3.创新人才分类评价制度。完善市职教中心毕业生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将市场供求比例、就业质量作为设置学科专业、确定培养规模的重要依据。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强化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定期开展质量监测,发布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4.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制定符合产教融合特点的企业职工资格标准和教师队伍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价体系。建立产教融合型教师队伍人才信息库,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落实市职教中心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时间下企业实践制度和5年一个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市职教中心教师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和职业技能竞赛奖励、技术服务收入及面向社会开展培训的劳务收入,不纳入学校工资总额基数。市职教中心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等所得收入的50%可用于绩效分配,学校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确定收入分配办法;其余50%可用于学校公用经费。到2023年,打造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创新团队2个。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深化产教融合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发改、教育、人社、财政、工信、农业农村、行政审批、税务、金融等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市产教融合建设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负责日常工作。建立产教融合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召集,定期召开会议,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二)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产教融合发展专项资金,持续加大对产业发展急需学科专业、公共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项目的支持力度。对在产教融合建设中取得的荣誉、成果和重大突破给予一定奖励。

(三)加大政策倾斜。对开展新型学徒制的企业,按照政策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对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试点企业,符合《财政部关于调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46号)有关规定的,可按一定比例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按规定将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和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报酬,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落实各项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支持产教融合项目。支持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加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投资力度。鼓励保险机构加快发展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产品。

(四)加强人才支持。畅通引进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从教通道,设立职教中心大师工作室,在企业、行业、高校、技工院校中引进教授、学科带头人、高级技师等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鼓励和引导采取项目聘用、兼职聘用、课题研究、技术攻关(合作)、技术咨询、创业合作等方式,开通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柔性引进各类人才。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