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宜宾市委办公室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市第六次党代会的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重大战略。立足宜宾竹资源优势,坚持改革创新、循环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低碳发展为路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竹浆纸一体化、竹纤维与纺织集群化、笋竹产品高端化、竹生态竹文化旅游特色化”的宜宾竹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格局,为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经济副中心和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

2025年,全市竹产业综合产值达500亿元,实现由竹资源大市向竹经济强市跨越,全面建“中华竹都·最美竹海”。

——竹林面积稳定在350万亩以上,规模化经营竹林基地面积达30万亩以上。中国种类最齐全的竹子种质基因库、中国最大的四季笋生产基地。

——建成竹产业精深加工园区5个,竹浆年产能达70万吨、竹纤维年产能达22万吨,竹浆纸、竹浆粕年产能达150万吨。打造中国最大的竹纤维纺织集聚区、中国最大的四季竹笋加工基地。

——完成蜀南竹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建成中华大熊猫苑。结合百里翠竹示范带建设,打造最美长江竹林风景线。

——建设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国际竹产品交易中心、创新竹日用品交易中心、竹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打造中国最大的竹产品交易市场。

三、主要工作

(一)构建现代竹产业创新体系。按照“优一产、强二产、拓三产”的思路,构建现代竹产业生产、技术、经营服务体系。

1加强优良竹种选育推广。加强材用竹、笋用竹、纸浆用竹、纤维用竹等竹类良种定向选育和推广应用。开展无性系选育、杂交育种等研究。重点推进珍稀优良竹种快繁技术研究、景观竹种繁育和竹类系列种苗标准制定。支持长宁县将世纪竹园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牵头单位:市林业竹业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相关县(区)政府)

2.实施竹林分类经营。充分利用荒山荒地、江河两岸、道路两旁、农村居民房前屋后等培育竹林资源。推广竹木混交种植,加快低产低效竹林改造,全面精准实施竹林分类经营。大力推进竹材采伐机具的研发与运用,鼓励竹林经营主体实施规模经营,建设一批笋用竹、笋材两用高产竹林示范基地。支持江安县、长宁县、珙县、兴文县大力发展竹下种植、养殖。(牵头单位:市林业竹业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两海”示范区管委会,相关县(区)政府)

3.大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支持长宁县、兴文县、屏山县做优竹笋产业,大力发展竹笋绿色食品加工。支持南溪区、江安县、长宁县、兴文县、屏山县发展竹浆纸、竹纤维、竹纺织产业,重点推进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改扩能、兴文县纸浆模塑餐具及包装、长宁县竹原纤维、屏山县竹纤维复合纺织新材料研发和应用示范等项目。支持翠屏区、江安县、长宁县、兴文县大力发展竹板材、竹纤维、竹家具、竹装饰、竹工艺品、竹炭等产业。(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相关县(区)政府)

4.聚力开发新产品。大力开发竹子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发展竹子高值化利用新产业。引进竹缠绕技术生产各种管道和复合结构材料,替代钢材、水泥、塑料等高污染和高能耗材料,推动竹原纤维产业链延伸。加快竹碳汇产业发展,探索推进竹林碳汇机制创新、技术研发和市场建设。支持翠屏区、叙州区、长宁县、筠连县、兴文县等发展仓储物流及其他新兴产业。(牵头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相关县(区)政府)

(二)提升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人才引进、资源整合、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聚力推进竹产业创新能力建设。

5.搭建人才引进和创新平台。加强与国际竹藤组织、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等合作,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依托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联合四川、重庆两地相关科研院所、高校和龙头企业,建设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竹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逐步升级建设为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共建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牵头单位: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科协、三江新区管委会、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相关县(区)政府)

6.推进科技创新和研发应用。依托国家竹林生态定位研究站、成渝地区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打造中国竹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项目。做好各类用竹新品种的培育和示范,竹资源精深加工及高效利用,竹纤维、竹食品以及竹林经营碳汇方面等的科技创新研发。支持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重点推进竹原纤维数字化小样纺纱系统研发、亚热带竹类种质资源库引种项目、竹林经营碳汇功能提升与碳汇产品开发等。与市场相结合,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宜宾竹”市场竞争力。(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三江新区管委会、“两海”示范区管委会、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相关县(区)政府)

7.发挥人才带动引领作用。依托宜宾学院竹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培育一批本土竹业经营、管理、营销人员和产业工人。加强先进技术的集成、示范和推广,建立技术创新、示范推广和带动竹农发展的技术推广机制。建立科技人员与竹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长期协作服务关系,促进竹业科技供需对接和成果转化。(牵头单位: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责任单位:三江新区管委会、“两海”示范区管委会,相关县(区)政府)

8.强化品牌建设。加强宜宾竹品牌的包装、推介、应用,造“宜宾竹笋”“宜宾竹纸”“宜宾竹旅游”“宜宾全竹宴”等公共品牌,鼓励开展地理标志商标、产品等品牌创建。用好用活“中国竹子之乡”品牌,引导推动“兴文方竹笋”“长宁长裙竹荪”“长宁苦笋”“兴文罗汉笋”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证明商标的市场主体运用。(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林业竹业局、市文广旅游局、市科技局、“两海”示范区管委会,相关县(区)政府)

(三)促进竹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支持家庭林场、合作经济组织开展规模经营,组建专业化培育经营采伐技术队伍,加快竹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规模企业。

9.促进产业集约经营。加快推动竹区道路、用水、用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竹林培育、经营、采伐、初加工、储运等配套设施。大力培育新型竹业经营主体,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土地等多种方式,扩大生产规模;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林业科技人员从事竹业创业。积极引进企业、工商资本参与竹林培育,鼓励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合社为纽带、家庭林场和专业大户为基础的新型经营组织联盟,实现规模经营。(牵头单位:市林业竹业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供销社、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相关县(区)政府)

10.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建设翠屏区长江竹产品科技园、南溪区裴石竹浆纸工业园、兴文县太平竹产品加工园、江安县阳春竹浆粕竹纤维产业园、长宁竹加工产业园共5个竹加工园区,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竹产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竹食品、竹浆纸、竹纤维、竹板材竹乐器等产业。以速冻笋、精深加工竹笋、笋膳食纤维、竹饮料等产品为重点,打造竹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以竹浆造纸、竹溶解浆、竹原纤维、竹纺织、竹代塑等产品为重点,打造竹纤维加工产业集群。支持长宁县、兴文县创建国家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牵头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济和新兴产业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相关县(区)政府)

11.推进竹文旅深度融合。创建蜀南竹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巩固提升三江新区竹生态文化主题公园(竹博物馆、竹工艺大师工作室)、高桥竹村、长江竹岛、西部竹石林、王山、永江村等景区景点品质,提升景区竹文化氛围,打造一批竹生态文化旅游精品工程。以宜长兴旅游公路、长江绿廊为主干,巩固提升打造百里翠竹长廊和长江最美竹林风景线。大力传承和发展竹雕、竹簧、竹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排一批竹文化主题精品演艺剧目。加强与国内知名的笛箫社等文化组织合作,大力引进竹工艺人才,推动笛箫等竹工艺产品发展,开发以竹工艺、竹乐器为主的竹文创产品。(牵头单位:市文广旅游局,责任单位:三江新区管委会、“两海”示范区管委会,相关县(区)政府)

12. 建设最美竹林风景线。巩固提升“宜长兴”和宜南路等16条翠竹长廊。新建竹林廊道1条(僰王山高速出口至僰王山景区)。重点抓好五粮液机场东连线,高铁西站至金沙江大道,宜宾高速南出口、北出口、三江新区高速出口连接线等竹景观提升和主城区重要节点及周边区域进行绿化、亮化和风貌整治工作。(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发改委,责任单位:三江新区、翠屏区、叙州区、南溪区、江安县、长宁县、兴文县)

13.夯实对外开放平台。全力推进具有重大带动和推动作用的大项目、知名项目。重点对竹纤维加工利用、竹食品、竹代塑等,实行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加强与竹业先行地区的合作,构建竹产品、竹技术、竹交易、竹仓储等创新联盟。(牵头单位:市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责任单位:市林业竹业局、市文广旅游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两海”示范区管委会,相关县(区)政府)

14.强化节会引领带动。通过系列大型节会、赛事活动,全面提升“宜宾竹”的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力争承办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举办中国宜宾(国际)竹产业发展峰会暨竹产品交易会,支持长宁县举办蜀南竹海“江山美途·国家森林马拉松”大赛、竹食品烹饪大赛,支持兴文县举办创新竹日用品峰会、全国高校创新竹日用品大赛。打造竹林音乐演艺品牌,积极申办2023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牵头单位:市林业竹业局,责任单位:市文广旅游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两海”示范区管委会,相关县(区)政府)

(四)强化竹产业政策创新。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优化管理服务,推进品牌建设,强化要素保障,推进竹产业政策落地落实。

15.健全组织保障。各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加强政策指导和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市、县两级竹产业办功能职责,完善竹产业推进专班机制。要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工作制度,对应到企业和项目要编制专项实施方案,出台配套政策措施。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研究和协调解决竹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督促检查和调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牵头单位:市竹产业办,责任单位:市林业竹业局、市文广旅游局、市商务局、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市经济信息化局、市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三江新区管委会、“两海”示范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

16.强化财政投入机制。完善财政支持政策,重点支持竹资源提质增效、竹加工园区及竹企业引进培育、竹文旅融合发展、竹产品交易及品牌建设、竹人才培育、竹科技创新等领域。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竹产业发展。继续发挥乡村振兴基金功能,支持竹产业发展。县(区)要制定竹产业支持政策,整合相关涉农、涉林项目。(牵头单位: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市林业竹业局、市文广旅游局、市商务局、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市经济信息化局、市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市乡村振兴局、三江新区管委会、“两海”示范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

17.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符合竹产业特色的金融产品,将符合条件的竹产业贷款纳入政府性融资担保服务范围。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依法开展林权、流转后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贷款。持续推进“惠林贷”,创新探索开展“惠竹贷”等模式。(牵头单位:市金融工作局、市林业竹业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人行宜宾支、三江新区管委会、“两海”示范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

18.优化服务环境。深入推进“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做实做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做好重大竹产业项目、竹林生产经营配套设施建设等用地保障。盘活土地存量,鼓励利用收储农村“四荒”地及闲置建设用地发展竹产业。鼓励地方搭建林竹碳汇交易平台,探索开展碳汇交易。(牵头单位:市竹产业办,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非公经济局、市林业竹业局、市文广旅游局、市商务局、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市经济信息化局、市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三江新区管委会、“两海”示范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