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观察丨中小企业向“新”步伐何以持续加快?

在第8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芯视界推出的AI水环境监测

赛宝新能源基于物联网、智能化模式打造绿色微电网体系,其自研的SEBO充电车以绿电为源,用户只需通过手机下单,即可享受“移动补能”,为新能源汽车“添足马力”。

“我们推出的智能高速龙门机器人系统为客户提供了高效、稳定、绿色的生产解决方案。”科捷智能总经理谢昭治向记者介绍,该系统一方面采用全生命周期低碳设计,能够根据工作负载自动调整功率输出,能耗较传统设备降低了35%;另一方面实现了绿色制造,例如在Y轴横梁、Z轴导轨等主体结构使用可回收铝合金,减少了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同时生产环节碳足迹减少20%。

“创新源泉”持续涌流

上半年,各方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视持续升温,已跃升至“新高度”。一批含金量十足的支持政策和一批“真金白银”的惠企举措推出,为中小企业的“创新幼苗”浇灌养分、注入强劲动力。

融资难题有效缓解。国家发改委原秘书长韩永文表示,中小企业在活跃市场、扩大就业、社会稳定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金融应当在活跃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好作用。

上半年推出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从增加融资供给、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提高支持精准性、落实监管政策、强化风险管理、完善政策保障、做好组织实施等8个方面,提出23项具体举措,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状况,有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值得关注的是,日前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完成第七批子基金签约设立工作,总规模达82.87亿元,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持续提供“源头活水”。此外,依托国家产融合作平台,3100多家金融和投资机构推出800余项金融产品,累计助企融资规模突破1.2万亿元,受益企业平均每家获得近3400万元融资支持。

清欠工作扎实推进。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从强化监管主体责任及分工、完善款项支付规定、加强行业规范自律等多方面发力,为清欠工作提供坚实法律支撑。全国统一清欠行动自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加快加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行动方案》后全面启动,各地迅速响应、积极作为。例如,淮南成立以分管市领导为组长的工作专班,截至目前办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问题线索60项,清理欠款超1500万元。此外,许多地区通过预算安排、债券置换等方式化解拖欠账款,极大缓解中小企业现金流压力。

“要建立供应链ESG健康指数,实现应收应付一起管、有息无息一起管、产业发展一起赚、不相容业务必须分离。”谈及清欠工作,中企云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江告诉记者,要从源头治理问题,回归政策本源,注重契约精神,实现以强带弱。

逐“新”之路深度拓展

在青岛,专精特新企业对接沙龙热烈开展,不少企业当场达成了合作意向;在深圳,“创客中国”供需对接活动如火如荼进行,众多怀揣创新项目的中小企业,与资金雄厚、资源丰富的大企业面对面沟通,成功促成多个项目落地……

上半年,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联合各行业协会、服务机构等,聚焦中小企业急难愁盼,积极送政策、解难题,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

聚力强化中小企业服务支撑。今年“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持续开展,参与部门达17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超1800家。截至目前累计服务中小企业超过360万家,培训人才近40万人,达成融资意向超过510亿元,促成交易订单金额近82亿元,实现技术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超过86亿元。此外,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作用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相结合,扩大服务深度和广度,目前已累计汇集2.6亿条招投标信息,“找市场”板块访问量超过2300万次。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该协会助企服企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比如,坚持每月调研3000家中小微企业,持续发布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大力推进企业信用服务,上半年共评出AAA信用企业112家,引导7208家企业签署信用承诺书,帮助企业立信增信;深入开展多元解纷工作,协会调解中心共受理案件152767件,结案94803件,调解成功31798件;积极参与2025年“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6项活动入选2025年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公益性服务名单等。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企云链”携手农业银行深入西藏各地,开展“普惠赋能”送教基层行活动

着力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5月开展的“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组织中央企业、民营企业与中小企业专场对接,各地分层次分领域举办形式多样的对接活动,鼓励更多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此外,各地举办的融通对接活动也亮点纷呈:辽宁省企业大会发布重点产业链产业分析图谱清单与工业领域龙头企业需求清单,吸引600多家企业参与,释放5000多亿元采购意向需求,为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配套提供精准指引;青岛创新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链固链建链常态化行动,每月常态化举办产业链专场对接会,不少外地企业与本地企业达成项目落地及合作意向。

此外,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模式为中小企业创新产品落地开辟新路径。例如,河南首批5项“揭榜挂帅”项目立项,单个项目揭榜金额均超2500万元,最高达6500万元,揭榜协议金额近2亿元,旨在攻克装备制造中的核心技术;四川围绕集成电路等15条重点产业链细分领域设置“双向揭榜挂帅”项目,有效助力当地科技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创新活力不断释放,向“新”步伐愈发矫健。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有所增加,但各项支持举措正在持续发力。下半年,随着服务支撑精准度的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