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观察丨技术突破、资本加码、应用延伸,机器人产业全面跃升

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和数据集落地运营,开源550多万条训练数据,加快在多领域应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25.5%……

2025年上半年,我国机器人产业技术迭代加快、投资热情高涨,并在相关应用领域加速落地,交出了一份亮点纷呈的“期中答卷”。

技术革新,迭代速度惊人

技术是产业发展的根基,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技术突破,为产业注入“加速度”。感知与环境认知、运动控制与执行、人工智能与决策等核心领域进展显著,打破性能瓶颈,提升机器人场景适配能力。

在感知与环境认知技术方面,毫米波雷达、量子点触觉传感器及3D视觉模组相互配合,形成环境感知的“技术铁三角”——毫米波雷达负责远距离障碍物探测与定位,量子点触觉传感器捕捉细微接触力度变化,3D视觉模组构建立体空间模型,三者数据融合后,能让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中实现“看得清、摸得准、辨得明”。

在运动控制与执行技术方面,也取得明显突破。比如,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埃夫特研发的抖动抑制算法让弧焊机器人焊接重复定位精度稳定在±0.03mm;自主研发的高精密RV减速机、专用伺服电机等核心部件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于这些技术的新款ARC系列弧焊机器人,作业节拍较上一代缩短15%,运动稳定性显著提升。

在人工智能与决策技术方面,AI与机器人的融合成为关键突破方向。华为“盘古”大模型赋能工业机器人,学习效率提升3倍,能通过视觉识别极片瑕疵并自动调整操作,将锂电池叠片工序不良率从0.5%降至0.1%。

在人机交互技术层面,响应速度、准确度和自然度均有明显提升。比如,商汤科技发布“悟能”具身智能平台,基于该平台的新款服务机器人交互响应速度提升40%,语音识别准确率和手势指令理解能力均有优化,人机交互自然度显著提高。

这些突破性技术已经快速应用到具体的产品中,大幅提升了机器人的性能。比如,智元机器人双臂机器人复杂操作成功率从68%提升至89%;优必选Walker S1在极氪5G智慧工厂完成多场景协同实训。

资本涌入,投资热情高涨

技术突破打开的想象空间,正转化为资本的真金白银投入。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领域的融资热度不仅体现在规模增长上,更显现在投资逻辑的聚焦——从“广撒网”到“精准投”,资本正循着技术落地的轨迹寻找价值锚点。

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领域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热土。据IT桔子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机器人投融资市场共出现融资事件283笔(统计口径为已公开披露的股权融资事件),较2024年同期的120笔增长136%;上半年机器人创业公司总融资金额达到270亿元,其中拿下数亿元以上融资金额的国内机器人创业公司超过26家,单笔最高融资达18亿元。

作为跨场景的形态创新代表,人形机器人领域极为火热。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融资事件达77起,融资金额高达10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42起、53亿元分别增长83%、106%。

资本涌入的背后,是对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的双重信心。这些资金不仅流向人形机器人等前沿赛道,也持续滋养着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的迭代——这种“既追新也筑底”的投资结构,既为产业注入短期增长活力,也为长期技术攻坚储备了能量。

应用拓展,市场前景广阔

机器人的市场应用场景在2025年上半年得到极大拓展,从工厂车间到家庭养老,从物流仓库到医院病房,机器人正成为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新角色”。

在工业领域,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36.93万台,同比增长35.6%。一些头部企业订单已排期至2025年11月,订单量同比增长40%以上。

从下游产业需求来看,其中的协作机器人成为突出亮点。在某厂钢结构生产线上,10台协作机器人吊装在移动导轨上,进行同步焊接,一次焊接合格率接近100%,速度比人工快3倍,整线产能提升至2倍以上;在食品加工厂,协作机器人则戴着食品级硅胶手套,熟练完成面包坯的分拣和摆盘。

服务机器人同样在生活场景中快速渗透。在深圳某养老社区,智能科技正为银发生活注入暖意:智能护理臂轻稳托起老人,使其从容完成晨间洗漱;一声语音指令响起,带柔性机械臂的护理床便自动调节至舒适角度;若独居老人凝望屏幕稍久,情感交互机器人会立刻开启专属陪伴对话……这些藏着传感器的“钢铁助手”,正悄悄重塑老人们的日常。

作为跨场景的形态创新代表,人形机器人也进入量产元年。优必选Walker S1已“成建制”进入吉利极氪5G智慧工厂,2025年上半年完成超200台实训部署,除完成物料搬运,还能化身质检员对车标、车灯进行毫米级检测。智元机器人中标中国移动的人形机器人订单后,首批50台机器人于2025年5月在通信机房上岗;宇树科技的G1人形机器人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达5000台,走进大型商场完成引导、表演等服务。

2025年上半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迎来“加速跑”。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推动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超前布局新领域新赛道。相信随着技术不断迭代、资本持续推动与应用场景不断深化,机器人产业的“加速跑”态势将持续延伸。未来,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下,机器人不仅会成为工业生产的“效率引擎”,更将成为服务生活的“温情助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民生品质提升注入持久动能。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