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山东省重点打造的十强产业之一。推动现代金融产业做大做强,对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推动我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服务和高水平治理,按照全市“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部署,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威海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并先后三次征求了各区市及市有关部门、单位的意见。
二、政策依据
《规划》主要依据国家、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山东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鲁金监发〔2021〕4号)制定。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为7章、25小节,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发展回顾与面临形势。过去的五年是我市金融业提质增效、跨越发展的五年,五年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8.9%,贷款余额先后突破两千亿、三千亿大关,达到3396.6亿元,是2015年末的1.84倍。直接融资规模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五年累计939.4亿元,新增上市公司5家、新三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316家。全市金融组织和服务体系日趋健全,一揽子金融惠企政策“工具箱”更加完备,金融辅导、人才贷、规模企业规范化改制、防范处置非法集资等多项工作获评全省优秀等次或经验全省推广。
第二部分是“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思路。“十四五”时期,全市金融系统将继续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在做大金融市场、做强金融机构、做优空间布局、做稳金融秩序上下功夫,推动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2025年末力争达到6%左右。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突破7000亿元,贷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支持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着力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全市上市后备资源库企业拓展到200家以上并动态调整,新增上市公司5家以上;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营造优良地方金融生态,努力构建我市金融业“总量扩张、结构优化、风险收敛、后劲增强”的良好局面。
第三部分是“十四五”时期重点工作任务,即推进实施“四大工程”。
一是推进金融组织壮大工程,加快金融产业发展。金融业占地少、消耗低、产值高,属资金和智力密集型行业,到位出资均为实缴资本,是高质量“双招双引”的主攻方向,也是地方重要的税收来源和就业渠道。《规划》提出一要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推动法人银行坚守定位、深化改革,不断提高资本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二要规范发展地方金融组织,积极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三要持续优化金融发展布局,大力实施金融“双招双引”,推动金融产业数字化转型。
二是推进资本市场提升工程,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助力企业冲击新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培育产业龙头、培植优势产业的重要手段。《规划》提出一要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加强后备资源挖掘培育,壮大资本市场“威海板块”;二要加大债券融资力度,用足用好各类债务融资工具;三要发展各类投资基金,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杠杆作用,撬动更多资本投向我市重点产业、企业和项目;四要搭建要素交易平台,积极稳妥发展海商中心。
三是推进产融结合创新工程,提高金融服务质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在产业,支撑在金融。《规划》提出要结合威海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明确六大支持重点。一要发展普惠金融,提高民营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二要发展科技金融,加强先进制造业、科创企业金融保障,聚力打造“人才金融”服务品牌;三要发展海洋金融,服务蓝色经济升级;四要发展绿色金融,积极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五要发展农村金融,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六要发展民生金融,提升民生福祉水平。
四是推进金融生态示范工程,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规划》提出一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紧盯重点领域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守牢风险底线;二要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地方金融法治建设,深入推进金融领域“放管服”改革;三要扩大金融对外开放,聚焦日韩提高跨境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支持。
第四部分是保障措施。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产业扶持、加强跟踪监测、加强人才保障“四个加强”,推动《规划》各项任务落地落实,确保实施效果。
四、政策解读人
联系人: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产业发展科 王晓龙
联系方式:0631—5277308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