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22日,国家数据局举行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国全面加速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和应用落地,进一步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截至上半年,7个数据标注基地已建设数据集524个,规模超过29PB,服务大模型163个。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多措并举,进一步优化产业规划布局,推动数据产业从“单点突破”向“全域发展”转变。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余英表示,数据,特别是高质量、多模态、精标注的数据对人工智能发展至关重要,在提质赋能中发挥关键作用,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成果与数据工作的创新实践密不可分。
余英介绍,高质量数据集是经过采集、加工等数据处理,可以直接用于开发和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数据集,能够有效地提升模型性能。我们日常生活中把高质量数据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通识类,第二类是行业通识类,第三类是行业专识类。
余英表示,国家数据局组织开展生态培育专项行动,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组织开展高质量数据集典型案例征集和示范推广,挖掘医疗、工业、交通等重点领域标杆实践;二是定期举办技术交流活动,围绕数据标注、合成及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方法论等开展深度研讨;三是搭建常态化供需对接平台,促进数据供给方、技术提供方、场景应用方精准匹配。同时还指导合肥、成都等7个城市建设数据标注基地,先行先试探索数据标注产业发展经验。
去年12月,国家数据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5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聚焦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推动培育多元经营主体,营造竞争有序、繁荣活跃的数据产业生态。
对于数据产业的发展,余英表示,发展数据产业是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动能新优势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我国规模市场和海量数据双优势,大力发展数据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各方共识和共同期盼。
余英介绍,近期,各地立足发展基础,加快谋篇布局,抢抓数据产业发展机遇。上海、河南等地制定出台促进数据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或专项政策,山东、山西等地纷纷开展数据企业培育工作,江苏、浙江等地建立了数据产业发展基金。北京海淀区、杭州高新区、广东深圳前海等地探索建立面向数据产业的专业服务平台和载体。在各方积极探索下,一大批创新型数据企业竞相涌现,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接下来,国家数据局将多措并举,进一步优化产业规划布局,推动数据产业从“单点突破”向“全域发展”转变。下半年,还计划布局建设一批数据产业集聚区试点,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地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打造协同互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示范带动性的数据产业集聚区,发挥产业区域集聚和规模效应,探索多元化数据产业培育发展路径。
据悉,由国家数据局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承办的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将于8月28日至30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本届数博会将以“数聚产业动能 智启发展新篇”为主题,围绕“数据要素”“数据产业”“数字经济”“数据基础设施”“国际合作”5个板块,举办20余场交流活动,分享数据产业前沿理论和创新实践。 (苏德悦)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