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成都市青白江区强链补链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6月23日
成都市青白江区强链补链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
为补齐我区农业发展短板,推动我区农业强链补链,促进我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区农业农村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发展总体定位和“四区一枢纽”战略路径,依托“一港引领、双核共兴、四片协同”空间发展格局,聚焦开放农业、精品农业、绿色农业,强化涉农政策资金整合,加强政策创设,完善创新链、延伸产业链、优化供应链、壮大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全面补齐农业短板,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工作目标
按照重点突出、连片打造、特色错位、统筹发展、协调推进原则,用三年时间,集中打造一批农业示范亮点,构建形成农业总部经济加速聚集、三次产业深度融合、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
三、重点任务
(一)完善创新链。一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提档升级一批特色果蔬基地和水产养殖基地,打造精品种养示范亮点。二是提高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改善农田设施基础条件,加快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提档升级,提高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粮经作物的机收机播水平。加强物联网、智能装备的推广应用。三是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强化院区合作、院企合作,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和应用,开展创新产品研发和种质资源库建设。
(二)延伸产业链。一是推进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业发展。统筹布局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与初加工、精深加工发展及副产品综合利用,依托现有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加快完善水果、蔬菜等预冷设施设备。二是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广农社、农企等形式的产销对接,引导发展中央厨房、社区终端农产品配送等模式。三是发展农业新型业态。推进“互联网+农业”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引导农业市场主体自主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或利用第三方平台(含跨境农产品电商)销售农产品;引导农业市场主体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模式,开展产地直购直播,加速电商赋能发展。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引导发展创意农业、体验农业。
(三)优化供应链。一是创新农业产业组织体系。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合作建立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等于一体的农业供应链体系,发展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二是推动建设农业供应链信息平台。集成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大数据,共享政策、市场、科技、金融、保险等信息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化和精准化水平。三是提高质量安全追溯能力。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五有”“五不”。持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构建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链条可追溯体系,提高消费安全水平。四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种养结合。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
(四)壮大人才链。一是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引进农业高端人才,发掘和培养一批“农创客”“新农人”“土专家”“田秀才”、产业发展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农村职业经理人。二是促进农村人才创业就业。依托实施乡村人才聚集工程等,积极培养发掘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优秀返乡创业农民工、优秀返乡创业大学生,以及乡村领域规划、设计、文创人才和农村五匠人员等,加快推进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建设,加强宣传,树立典型,激发创新活力。三是引领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探索引进科研院所、专业团队共同打造党建引领扶持壮大集体经济“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为集体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研创模式、孵化项目;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考核激励体系,引导高素质专业人才向农村集体经济领域集聚,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为有效盘活农村集体闲置资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智力支撑,带动农村居民整体增收,实现乡村振兴。四是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闲置资产,以“农商文旅体”融合项目为载体,采取“集体经济+”新路径新模式,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农业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或承担政府购买的公益性服务,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综合服务社、便民服务店,开展家政、环卫、养老、医疗、健身、商贸服务和金融、保险、广电、通信等代理服务。
(五)提升价值链。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对外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在农业关键领域、重点产业的合作,针对性引进推广一批优质品种、先进技术标准和新型农机装备,推进中智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国际农业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构建对外农业技术引领高地。二是提升农业对外合作水平。加快引进一批农产品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大数据中心、检验检测、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等机构,建设“一带一路”农副产品供应链中心,搭建国际农产品交流贸易平台。充分发挥四川省农产品出口联盟带动作用,构建“出口贸易在港区、生产基地在市州”的农业区域合作、联动发展新模式,辐射带动四川优质农产品“走向世界”。三是提升品牌带动能力。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提升“青溯”品牌影响力,打造一批企业品牌、合作社品牌和农户品牌。
四、保障机制
(一)强化政策支持。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区级财政每年安排现代农业投资促进专项奖补资金开展强链补链建设,资金重点投向青新通风廊道开放农业片区。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推进涉农统筹资金向强链补链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投入,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
(二)开展项目储备。为加强项目管理,推动项目落地见效,提升项目建设管理水平,拟申报青白江区现代农业投资促进专项奖补资金的项目需进入农业强链补链项目库。每年公开发布项目储备指南,按照“成熟型、成长型”分类,常态化开展储备项目入库工作,适时更新、动态管理。在储备库项目动态、滚动管理中,储备库项目筛选和排序均采取竞争性机制,择优选取和排序。
(三)开展项目申报。根据产业发展及项目储备情况,适时发布项目申报指南,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征集项目并组织专家评审择优立项,汇总形成强链补链项目年度实施计划,报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区政府审批后实施。项目实施完成,验收合格后,按照区财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规范产业扶持政策资金审批流程的通知〉的通知》(青财源办发〔2020〕8号)要求,兑现政策资金。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