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东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水务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闻发布会

2021年9月27日15时,东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东营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步科,东营市水务局党组成员、正县级干部赵兰海,东营市水务局党组成员、水务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唐永国,东营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吕成修介绍东营水务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东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隋强主持新闻发布会。


隋强: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了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步科同志,党组成员、正县级干部赵兰海同志,党组成员、市水务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唐永国同志,党组成员、副局长吕成修同志为大家介绍东营水务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下面,先请陈局长作介绍。

陈步科: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借此机会,我代表东营市水务局对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给予东营市水务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和宣传报道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今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务工作。特别是市委六届四次全会以来,市委明确提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五水统筹”和治污水、分雨水、纳洪水、用中水、节黄水、排涝水“六水共治”理念,作出一系列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水务系统勠力同心,聚焦聚力“综合管水、系统治水、全面兴水”,推动水务改革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为东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水支撑保障。

“十三五”时期的五年,是水务工程大投入、大建设的五年。我们抢抓治水、兴水的重大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大干快上,开启了水务工程补短板的“加速度”,水务工程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投资规模、建设力度、标准成效空前,推动了水务设施跨越发展。“十三五”期间,实施了水务领域四大提升工程,总投资高达241.5亿元,创历史新高。实施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工程:聚焦“根治水患”,投资124.7亿元,推动全市防洪排涝体系能力实现了提档升级。实施了小清河、支脉河等13条骨干河道综合治理,治理总长度超过500公里,小清河干流及分洪道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淄河、预备河、塌河(织女河、阳河)、支脉河等主要支流均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设计标准,长期以来困扰东营的南部区域逢强降雨必遭涝灾的历史难题得到根治。完成马新河、草桥沟、挑河等14座拦河水闸的除险加固和60余项水毁修复工程。实施无内涝城市三年建设计划,2019-2020年连续两年列为民生实事,累计实施了91处积水点改造工程、78个内涝严重小区应急排水工程和68个沿河小区雨水就近入河改造,完成中心城18条水系贯通,新开挖水系20公里,贯通水系63.7公里,中心城总长422公里的46条河道水系全部实现连通,泵站泵井新建25座、改造提升23座,中心城83座排水泵站泵井运行效率大幅提升,总排水能力提高到563.2立方米/秒;建成总面积40平方公里的天鹅湖蓄滞洪工程,达到蓄滞4200万方雨洪水条件,可以收集中心城近半数规划面积约222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雨洪水,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系统评估,中心城防洪排涝能力由过去的整体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小雨不积水、大雨不成灾、暴雨保安全、雨水多蓄用”的无内涝城市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实施了广利河防洪北堤建设、城东防潮堤改造提升等海堤维修改造工程,中心城防潮标准稳定达到50年一遇。实施供水保障能力提升工程:投资44.5亿元,实施水源工程、跨流域调水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城乡一体的供水格局已初步形成。改造高店水库、广南水库、民生水库,新增引黄蓄水库容3500万立方米,全市引黄总库容达5.62亿立方米;新建供水管线77.9公里,实现了中心城区供水双水源互联互通;完成南水北调中心城供水单元、黄水东调应急工程,新增动力引黄能力55立方米/秒,年引长江水能力增至2亿立方米,大幅提高了外调客水能力。实施水生态环境提升工程:投资45.38亿元,系统化修复水生态、治理水环境。其中,实施了中心城“两河”及内水系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新建雨污管线155公里,完成754个小区单位雨污分流改造,完成河道水系清淤30公里42万立方米、雨污管道疏浚521公里,中心城河道(水系)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并逐步向地表水Ⅳ类标准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实施水土保持提升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4平方公里,营建防护林12.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十三五”时期的五年,是行业监管大攻坚、大突破的五年。我们高扬“强监管”这一水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不断完善水务监管体系,持续提升水务监管能力,大力增强水务监管效能,全力打造东营水务监管的“升级版”。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稳步提升,万元GDP用水量32.78立方米/万元,较2015年42.02立方米/万元下降21.99%,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目标。地下水压采工作成效显著,封闭东营市南部地下水取水井174眼,减少地下水开采1711.3万m³。生态补水取得重大突破,完成黄河河道外生态补水6.38亿m³。河湖监管步入正轨,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1281名,实现河湖“清违清障”常态化,河湖违法问题动态清零,成功创建省级美丽示范河湖9处,构建起了河湖管理保护新局面。全市生活污水处理厂32座(含建制镇),设计处理能力76万吨/日,实现一镇一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以上,县区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70%以上;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解决了村庄内污水乱排问题。建成水利预警体系、水文防汛会商系统、智慧水务信息平台,实现实时监测和水文数据测量,防汛信息化水平和应对水旱灾害的能力大幅提高。

“十三五”时期的五年,是民生水务大发展、大跨越的五年。我们始终以“服务百姓大众民生”为己任,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出实招、用实劲、求实效。投资26.9亿元,实施了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覆盖有效灌溉面积228万亩,维修改造渠道388.7公里,铺设田间灌溉管道147.9公里,配套各类建筑物1425座,安装量测水设施968套,节水效果十分明显,广大农民普遍受益;实施了7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衬砌渠道总长109公里,新建改建建筑物488座;实施小农水工程30余项,恢复田间节水灌溉面积22万亩,疏挖衬砌沟渠1180公里,配套农田水利建筑物2550余座,打通引水灌溉“最后一公里”,部分偏远区域以往春灌用水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历史性突破,想尽千方百计把老百姓急需急用急盼的“源头活水”送到了田间地头,为农业增产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农业节水增效加快推进,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十二五”末0.6227提高到0.6400,提高了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实施水库移民扶持项目92项,让广大水库移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实施城乡居民饮水质量提升工程,列为2020-2022年民生实事,城乡居民饮水质量大幅提升,实施水厂建设及改造提升工程,新增供水能力12万吨/日,维修铺设城乡供水管网350余公里,解决了30余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覆盖全市1735个村,受益人口110万人,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集中供水率100%,圆满完成农村脱贫攻坚饮水安全目标任务。按照“一个县区、一张水网、一个公司、一直管到户”、从“水源头”管到“水龙头”、106项指标全合格的目标,全市已建成完全达到106项供水指标要求的深度处理工艺水厂9座,日供水量62万方,深度处理工艺供水量占全市总供水量的65%,覆盖人口85万人,覆盖率达40%,覆盖率居全省前列。

可以说,“十三五”是全市水务事业发展史上的“黄金期”,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各项工作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跨越,东营水务正以崭新的姿态昂首站立在更高的历史发展起点上。

当前,东营正处在加快推动落实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民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强市的新阶段。全市水务部门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聚焦聚力“五水统筹”“六水共治”,不断满足人民对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需要,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水支撑保障。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各位提出的问题。谢谢!

省广播电视台东营记者站记者: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涝”“旱”是影响和制约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请问在根本上破解“涝”“旱”,保障农村群众全面步入小康,水务部门都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唐永国:谢谢你的提问。俗话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只有风调雨顺,才会五谷丰登。无论是“水多成涝”还是“水缺成旱”,都严重影响丰产丰收。紧紧围绕根治“旱”“涝”,综合施策,系统治理,夯实丰产丰收的基础。

一方面,在“根治水患”上下功夫。实施了小清河流域防洪综合治理工程,按照省定节点要求,2020年6月底完成治理主体工程,2021年5月底完成全部工程建设任务,累计治理河道9条总长度180.9公里,新建改建建筑物396座。小清河干流及分洪道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淄河、预备河、塌河(织女河、阳河)、支脉河等主要支流均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设计标准,长期以来困扰东营的“南部区域涝”历史难题得到根治。

另一方面,在“防治干旱”上下功夫。实施了抗旱调蓄水源工程,2020年12月底前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完成王庄灌区总干33公里疏浚、二干34公里清淤疏浚、一干与二干连通等工程。长期以来困扰东营的“北部区域旱”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同时,提前完成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任务,覆盖有效灌溉面积228万亩,维修改造渠道388.7公里,铺设田间灌溉管道147.9公里,配套各类建筑物1425座,安装量测水设施968套,灌溉成本不断降低,灌溉效率稳步提高。今年春灌引水工作圆满完成,全市大中型灌区累计引水2.34亿方,完成灌溉面积169万亩,为保障全市农业丰产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东营日报社记者:现在已是9月底了,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东营汛期即将结束。请问今年水务局在防汛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唐永国: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今年防汛工作的关注。今年汛情和往年大不一样,突出表现为极端强降雨多次发生、影响范围大。截至9月20日,今年全市累计平均降水量682.4毫米,较去年多80.6毫米,较常年多200.3毫米。全市水务部门坚持“人民至上”,按照“雨情汛情就是命令”的要求,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认真组织,周密调度,全力应对,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牢责任制“牛鼻子”。印发了《全市防汛工作指南》《防汛组织调度方案》,制定完善汛期中心城区河道水系蓄滞洪区水位调控、泵站泵井运行、防汛网格化管理“三项机制”,加强中心城6条主要河道、12条主干水系、36座重点水工设施、83座泵站泵井、天鹅湖蓄滞洪区等各类防洪排涝工程设施联合调度,建立了县级干部“包防汛工作、保防汛安全”工作机制,成立了6个督导组不定期督促检查各级各责任单位防汛责任落实。全面开展安全度汛“大排查”,突出4个“全面查”,全面查排水设施,全面查城区管网,全面查河道水系,全面查城市窨井井盖。坚持关口前移,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

二是完善工程“硬支撑”。聚焦“根治水患”,全力打造防汛体系“升级版”。5月底,小清河流域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完工,长期以来困扰东营的“南部区域涝”历史难题得到根治。6月底,中心城无内涝城市建设三年任务全面完成,累计实施了91处积水点改造工程、78个内涝严重小区应急排水工程和68个沿河小区雨水就近入河改造;完成中心城18条水系贯通,新开挖水系20公里,贯通水系63.7公里,中心城总长422公里的46条河道水系(其中河道8条、水系38条)全部实现连通,中心城形成了“九横十纵”骨干水网体系及众多毛细水系;泵站泵井新建25座、改造提升23座,排水能力提升65.2立方米/秒,中心城泵站泵井总数达到83座,总排水能力达到563.2立方米/秒,中心城防洪排涝能力由过去的整体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小雨不积水、大雨不成灾、暴雨保安全、雨水多蓄用”的无内涝城市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三是应对防汛“大考验”。台风“烟花”影响东营期间,加强组织调度,密集会商研判,迅速安排部署,果断下达指令。全市所有河道上的拦河闸全部开启,所有入海河道末端拦河挡潮闸根据涨潮落潮情况随时启闭,水系橡胶坝全部塌坝运行,中心城区所有水系快速排空水体,天鹅湖蓄滞洪区水位降至最低,排水管网内的积水全部排空。组织调度中心城区13个市级防汛网格和对应的13个区级防汛网格的市、区两级409名网格指挥长、网格员全部上岗到位,及时处置降雨中发现的问题,全域未发生险情、灾情。针对9月18日-20日全市出现的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市水务部门强化指挥调度,全力有效应对,及时做好排水,利用天鹅湖蓄滞洪区存蓄雨水1500万立方,督导各县区做好雨洪水拦蓄利用,在保障行洪安全的同时,充分利用雨洪资源,保障生态用水需求。

市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十三五”期间东营市农村饮水安全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唐永国:谢谢你的提问。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农村饮水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民生福祉,事关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布局,切实作好农村供水保障工作,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高度重视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坚持把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全力提升供水质量作为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

“十三五”期间,全市各级财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投资7.42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主要是水厂改造及供水主管网和村内管网的改造及配套相应的阀门、水表等附属设施及构筑物。2019年以来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和城乡居民饮水质量提升工程,坚持将饮水安全作为重大民生工程,聚焦“五同”(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三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全市供水优质化、水务管理专业化)。针对广饶县存在的39个“含氟村”,实施了庐山路输水管线敷设工程,关停各村自建的自备井,让群众喝上城乡供水管网输送的高品质自来水。39个“含氟村”正式从国家监控名单上“销号”,东营经验在全省推广。建成了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受益人口116.8万人的农村供水网络,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 %,集中供水率100%,入户率100%,供水保证率97%以上,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质量稳定达标,各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

大众网东营频道记者:请问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围绕城乡供水,都做了哪些工作?

赵兰海:谢谢你的提问。东营市坚持将饮水安全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全力打造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努力让城乡群众在喝上“放心水”的基础上喝上“优质水”,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围绕优化水资源布局,构建水源安全体系。一是坚持规划引领。高水平编制《东营市全面建设生态城市“五水统筹”治理规划(2019-2035年)》,实行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五水统筹”,通过引黄供水、南水北调,科学调度利用黄河、长江等客水资源,构建系统高效的水资源配置体系,打造双水源格局。二是实施水源连通。编制《东营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按照水源互联互通、互补互济的原则,全市6个水库(水厂)实现连通,全市水源布局进一步优化。三是突出水源地保护。开展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巡查管理,强化水源封闭管理,保障了水源保护区内无人为活动。

第二,围绕完善供水网络,构建供水工程体系。一是实施供水管网连通工程。着力构建全市一张水网,在中心城区实施了总长70公里的管线联通工程,在县区重点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保障从乡镇驻地到辖区内偏远村庄的正常供水。二是实施供水管线改造工程。近两年全市累计维修改造供水管网270.2公里,目前中心城区供水管网总长达到1925.4公里,城乡供水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实施供水管网运维工程。县区自来水公司(供水公司)负责水厂至乡镇主管网的运行管理,乡镇供水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村头以上管网的运行维护,村集体负责村内管网的使用维护,分级负责、分段管理,共同做好农村供水工作。

第三,围绕提升供水质效,构建运营管理体系。一是经营主体企业化。市里组建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以水务集团化为发展方向,单独设立水务板块,整合分散在城市管理、水利、胜利油田等跨多部门的水务资源,承担中心城区供水统一经营管理工作。5个县区自来水公司全部实行企业化管理,开展市场化经营。二是技术改造标准化。从2020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实施全市城乡居民饮水质量提升工程,纳入民生实事。目前全市建成深度处理工艺水厂9座,日供水量62万方,出水水质全部达到106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覆盖人口85万人,覆盖率居全省前列。三是日常管理精细化。在供水企业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供水设施标准化、智能化、物业化“三化”管理,高店水库、南郊水库等多个水源地通过标准化管理试点省级验收。

第四,围绕群众满意目标,构建服务保障体系。一是工作标准规范化。建立用水调度、用水申请、管线维修等24项工作标准,完善《水压异常举报处置程序》等12项工作程序,有效提升了工作效能。二是便民服务高效化。供水报装申报材料由5项精简为2项,报装时限由15个工作日缩减为5个工作日。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便民服务窗口,在社区设立便民服务点,开通用水报装、缴费等8项“网上办”业务,让群众不用跑腿,在家就能办理业务。三是应急保障常态化。加强专业化供水服务队伍建设,充实专业人员、车辆和维修专用设备,确保供水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解决。

第五,围绕保障饮水安全,构建政府监管体系。一是职责任务压实。明确地方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供水单位三方责任,构建了县级政府统筹组织领导、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划实施、供水单位建设运营的工作体系。二是制度规范落实。修订了《东营市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出台《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管理维护提供了制度遵循。三是监督管理扎实。建立供水企业定期自查+市级主管部门不定期督查的“双查”机制,严格落实水质定期监测制度,完善供水管网在线检测系统,有效确保了供水安全平稳运行。

中国山东网东营频道记者: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加强生活污水治理、改善提升水环境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

唐永国:谢谢你的提问。一是提升生活污水收集能力。不断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及雨污分流改造步伐,积极推进老旧污水管网改造、破损修复、淤积管道疏浚工作。“十三五”期间完成新建污水管网长度约304公里,雨污分流长度约412公里,中心城改造提升泵站、泵井57座,雨污管道清淤520公里。完成中心城“两河”(广利河、溢洪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中心城河道(水系)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并逐步向地表水Ⅳ类标准提升。

二是提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我市共建成10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7万吨/日,其中中心城区现有生活污水处理厂6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6.5万吨/日,能够满足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需要,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07%。全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均达到一级A以上标准。其中,五六干合排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IV类水体标准,东城北、西城北、开发区、垦利、河口、利津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了人工湿地项目出水COD和氨氮指标能够达到地表Ⅴ类标准,满足景观环境用水水质要求,作为景观环境和河道生态补水再生利用,利用率达到51.7%。我市23个建制镇共建有22座生活污水处理厂(站),实现“一镇一厂”目标,设计处理能力19万吨/日,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以上标准。

黄三角早报记者:水库、水闸等水务工程设施运行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关乎防汛安全。请问在加强水库水闸等水务工程运行管理方面,都采取了哪些针对性措施?

吕成修:谢谢你的提问。水务工程运行管理直接关系到安全度汛,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围绕水库水闸等水务工程安全运行管理,主要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安全鉴定。东营市现有注册登记水闸253座、水库49座。对已经达到安全鉴定期限的水库、水闸进行全面鉴定,也就是开展定期“体检”,详细诊断水库、水闸运行状况,为后续维修加固或除险加固提供科学依据,便于对症下药。今年,完成9座大中型水闸、206座小型水闸安全鉴定工程。

二是抓除险加固。就是给水库、水闸“治病”。汛前,完成6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同时,实施了4座市管水工设施安全工程,对市管河道、海堤和灌区的水工设施进行了维修加固。

三是抓监测设施建设。根据实际需要,区分轻重缓急,加快雨水情及大坝监测设施建设。同时,督促指导各县区进一步落实水务工程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四是抓标准化建设。加强水务工程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制定了《水利工程推行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方案》,南郊水库、明海闸顺利通过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试点省级验收,高店水库成为我市首个省级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试点示范工程。今年实施55项标准化建设任务,组织举办了全市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培训班,对县区负责水库、水闸、堤防等工程管理的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共计105人进行了系统培训,各县区再次组织相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了培训和集中学习,开展标准化管理的资料数据整理,按照省水利厅时间节点要求,已于5月底完成内业任务,计划11月底前完成标准化管理评价的验收工作。

市广播电视台(电台)记者:“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实施哪些工程来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谢谢。

赵兰海:谢谢你的提问。为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我们将主要实施三大工程:

一是加快实施供水水源改造提升。实施东营市黄河三角洲供水保障工程,对孤北、胜利、永镇、广北等重点水源进行改造提升,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推进南楼水库等7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四号水库等6处小型水源建设、10处小型水源改造提升。

二是持续推进供水水网建设提升。论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向北延伸工程,以广南水库作为调蓄水库,向北延伸长江水供水路线,实现黄河以南区域长江水供水水网全覆盖;加快推进广南水库与两管线连通,完善中心城区应急备用水源;通过实施河口东水西调、东水源二线等工程,实现市域北部供水水源互连互通;推进高店-淄河-南堤水库连通等工程,实现市域南部主要供水水源互通,提高供水保证率。加快构建布局合理、蓄泄兼筹、丰枯调剂、生态良好的水网工程体系。

三是持续推进城乡供水提质增效。中心城实施东城北部水厂建设、南郊水厂提质增容以及东城供水管网建设及老旧管网配套改造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推动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县区实施河口水厂等11座水厂提升改造,实现出水水质106项指标全部达标,实施饮用水水质提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改造提升工程,实施管网配套改造以及小区老旧管网改造;完成全市28个乡镇农村饮水安全改造提升,进一步保障入户管网水质;全面保障水厂、管网供水水质,满足城乡发展用水水量和水质的需求。

胜利油田宣传文化中心记者:“十四五”时期,为保障东营高质量发展,水务将如何布局,采取哪些重要举措?谢谢。

陈步科:谢谢你的提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给东营市水务事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推动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以构建现代水网为主线,全面加强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和涉水事务监管,构建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智慧水管理的水务发展新格局,为加快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水安全保障。重点围绕以下十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立足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实施孤北、永镇等供水水源改造提升和区域供水水网建设,加强供水水源互联互通,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探索南水北调工程向北延伸,实现黄河以南区域长江水供水全覆盖,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构建供水水网,推动城乡供水持续提质增效,打造“多源互通、城乡一体”的供水安全保障格局。

二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动全域全产全民节水。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对三区两县(含主要功能区)实行分区用水差异化管控,重点工业区域大力推进再生水利用,在有条件的区域推动海水淡化试点工程;推动城镇节水降损、工业节水减排,持续深入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推进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加强全民节水宣传教育,持续强化居民节水措施。

三是实施防洪巩固提升,加强水旱灾害防御。坚持防汛抗旱并举、防御外洪与治理内涝并重,防灾与减灾相结合,推动防洪除涝水网建设,加快推进沿海防潮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各县区建成区、重点工业区、重点乡镇无内涝城镇体系建设,实施主要河道周期性综合治理、水工设施维修改造,论证实施城区河道分洪工程,实施低洼农田地区涝洼片综合治理。实施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及标准化建设、拦河闸坝建设等一系列抗旱调蓄工程,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四是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打造绿色湿地城市。实施“三空间,多廊道”生态保护修复,实施生态空间保护修复,推动刁口河黄河故道生态修复,加强槐林、柽柳林等灌溉补水,推动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持续深化落实水土保持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施城镇空间保护修复,深入推进建成区雨污分流改造,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按照“源头控制、流域治理、水体流动、末端提升”的系统治理思路,实施中心城乃至全市河湖湿地连通及入海河流水质提升工程,确保“十四五”期间中心城乃至全市入海河流水质在稳定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基础上,逐步提升至地表水IV类标准,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持续推动城镇水系贯通,合理布局水循环系统,提升水体流动性。实施农业空间保护修复,推进农村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加强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及面源污染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实施河渠生态廊道修复,推动实施主要河流水生态修复及水质提升工程,建设河渠防护林带及生态护岸,打造河渠绿色廊道。

五是推进数字化水务建设,构建智慧水网。在已初步建立智慧水务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水务一张图“三维化”,建设重点河湖精细三维模型以及重点工程BIM模型,持续推进水务基础监测设施体系完善,打造水务智能业务应用平台和管理平台,逐步完成各项子系统分步建设,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实施路径,全面加强算据、算法、算力建设,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预防功能的智慧水务体系。

六是传承弘扬水文化,创建亲水之城。进一步挖掘水务文化,依托打渔张引黄灌区、天鹅湖蓄滞洪工程、广利河、海堤建设等工程,将 “水文化”融入工程建设,全面开展水文化建设,为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提供水文化核心支撑。

七是大力推进水权水市场交易平台建设。培育和规范水权交易市场,积极探索水权交易流转方式,允许通过水权交易满足新增合理用水需求,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中的作用。建立东营市增量水权交易制度,增量用水户以长江水价利用黄河水,水权出让方以黄河水价等量转换利用长江水,从制度上解决调水工程成本高、现有用户承受能力差的问题。选择典型供水企业,配套建设长江水处理工艺,作为示范试点先行实施。

八是持续推进水务工程标准化建设。深入落实“项目法人负责、监理检测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监管、专业机构(专家)指导评估”有机融合的“五级”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系统的水务工程建设管理标准体系,对全市重点水库、大中型水闸、重点河道堤防,健全完善水务工程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对工程设施、安全管理、运行管理、管理保障等工程运行管理关键要素实施标准化、物业化管理,提升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标准执行监督。

九是强化水旱灾害防御监管。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进一步完善监测预报预警、水务工程调度和防汛抢险技术支撑机制。组织开展水务工程汛前检查,督促全面落实水旱灾害防御责任,修订完善各类防汛预案,检修监测预警设施,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和调度培训演练。加强河道水库水情监测预警和洪水预报,提高暴雨洪水监测和分析能力,做好突发水旱灾害事件预警防范。注重加强技术专家队伍建设,充实水旱灾害防御专家队伍,推进专家库规范化管理。

十是纵深推进河长制湖长制。深入推动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河湖监管大格局,积极探索“河(湖)长制+”治理模式,将河湖治理与国土绿化、环保督察等工作相结合,实现从河湖治乱向美丽河湖建设转变,实现监管重点从大中型河湖向小型河湖延伸转变,实现监管方式从行业监管向全社会监督转变,强化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综合整治,推动我市河湖长制全面走向深入、全面提能增效。紧紧围绕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这个目标,抓住“一河(湖)一策”这个关键,坚持河湖清违治乱常态化、规范化,坚决清存量、遏增量,坚持源头防控、水岸同治、系统治理,全力建设让人民满意的美丽幸福河湖。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