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测绘管理条例》解读(系列八、九)

              解读之八:《条例》对我省基础测绘做了哪些说明和改动?

  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基础测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础测绘成果描述了自然和人文信息及其空间关系,它通过建立和维护国家统一的空间定位基准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满足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地理信息的基础平台和空间定位框架,使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基础地理信息或加载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它提供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理信息数据是经济建设重要的基础性资料,它是实现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及可持续利用的支持条件和根本保障。

  (一)基础测绘成果更新周期缩短。原《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基础测绘成果应当定期更新。省级基础测绘项目更新周期为5至10年,市、州、县(市、区)基础测绘项目更新周期为3至5年。本次修订将更新周期改为:基础测绘成果应当定期更新,省级基础测绘成果更新周期不超过五年,市(州)、县(市、区)基础测绘成果更新周期不超过三年。我省幅员辽阔,各市(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很大,地形千差万别。影响基础测绘成果更新周期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一是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变化情况;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三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对基础测绘保障的实际要求;四是本级政府财政的承受能力。本次修订考虑到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测绘科学技术水平和测绘生产能力的进步和基础地理信息变化情况等因素,对更新周期做了调整,以适应我省各方面高速发展对基础测绘保障的实际需求。

  (二)明确测绘航空摄影相关内容。测绘航空摄影是指以测绘为目的基础航空摄影,是为满足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地图、建立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需要,在飞行器上安装航空摄影仪,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从空中对我国国土实施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础航空摄影资料详尽记载了一定区域范围的地物、地貌特征以及地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详尽反映了国土资源的分布情况。基础航空摄影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我省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各种基础地理信息变化周期短,前后差别大,航摄影像需要及时更新,才能保持现势性,满足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需求。

  而作为公益性事业的基础测绘,是一项非营利性的工作,需要大量投资,不可能依靠市场机制来自发调节,必须由各级政府统一规划和协调,并给予必要的公共财政支持,并由各级政府部门统一组织实施。本次《条例》修订明确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基础测绘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应当统筹协调基础航空摄影和用于测绘的遥感影像的获取和分发工作”等内容,将基础测绘纳入国家和地方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和本级政府财政预算,进行统筹安排,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既保证所需资金,又避免重复浪费。


  解读之九:《条例》对测绘应急保障有什么新的说法?

  应急测绘保障是新《条例》首次从法律上赋予各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职责。近年来,省测绘局加强应急测绘领导、建成测绘应急保障队伍,提升我省应急测绘保障能力水平,应急测绘已成为我省突发事件处置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新《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应急测绘纳入政府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条例明确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应急测绘保障预案,会同本级应急管理部门建立应急测绘保障机制,根据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及时免费提供地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等测绘成果,做好遥感监测、导航定位等应急测绘保障工作。

  根据新《条例》要求,结合我省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情况,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我局可在第一时间利用已有信息成果快速提供各类地图、遥感影像和信息平台服务,为有关应急处置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快速组织专业测绘保障队伍和装备前往现场,利用多种类型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北斗导航定位等设备获取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并制作影像、地图等,为相关单位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测绘地理信息保障。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