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三农”新篇章阔步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粮满仓廪,“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特色产业,遍布沃野田畴,鼓起农民钱袋子;乡村建设有序进行,乡村环境美丽宜居,农民群众生活质量步步提升……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画卷在德阳大地上徐徐铺展开来,不断奏响“三农”新乐章。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奋力打造“天府粮仓”,加快建设和美乡村,统筹推进乡村“五大振兴”,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农业农村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农稳粮 筑牢农业基本盘

“最高亩产170.46公斤!”近日,在中江县辑庆镇文堂村示范片,大片成熟的大豆棵棵挺拔,一串串颗粒饱满的豆荚映入眼帘。由四川农业大学专家、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工作人员组成的验收小组,共同对中江县2023年薯-玉-豆三熟制模式示范片大豆进行了实地测产验收。经现场收割、脱粒等,测得最高亩产170.46公斤、平均亩产155.39公斤,创下中江县超晚播大豆高产纪录。

“该示范片采用‘扩行增光、缩株保密、适时播种、配方施肥’为核心的优良生产技术,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机制,推广优良种植技术,确保粮食播面产量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前段时间,在金鱼镇上岺村稻麦源香产学研基地,广汉市粮食生产“1+10”全域均衡增产计划正式启动。当地将持续发挥一个核心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聚力打造10个示范点,促进广汉粮食生产由“单技术为主、小面积示范”的传统模式转变为“多技术集成、大面积普及”的均衡增产格局,全面提升广汉粮食生产能力。

牢记嘱托,位于“天府粮仓”核心区的德阳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定“粮”策、建“粮”田、谋“粮”技,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今年,我市粮油生产再获丰收。预计全年粮食产量有望突破200万吨,增速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小春粮食产量46.8万吨、增长4.3%,总量居全省第三,增速和单产居全省第一;预计大春粮食产量同比增加,增速将超全省平均水平;油菜产量24.8万吨,增长0.11%。

生猪产能稳固提升。创建国省生猪产能调控基地93个,新改(扩)建规模化标准养殖场11个,落实700余个规模养殖场一次性稳产保价补贴1200万元。

高产示范再创纪录。广汉市再创西南地区百亩规模小麦亩产601.3公斤新纪录,中江县超级稻测产最高单产达909.4公斤/亩,达到省内丘陵地区领先水平。中江县、罗江区油菜最高亩产分别达253.6公斤、267.1公斤,两度刷新四川盆地油菜一段机收纪录,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良田建设步伐加快。整市纳入都江堰灌区整区域推进国家级试点,新建高标准农田17.4万亩,完成“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1.5万亩,新增全省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1个、建后管护保险试点县5个。创新构建“田长+人大+纪委监委+检察长+警长”耕地保护监督体系。

提质增效 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初冬时节,在广汉市金轮镇垦丰果蔬种植专合社的蔬菜基地里,一片郁郁葱葱的茼蒿菜随风起舞,农户们正忙着采收。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他们在种植蔬菜的同时还积极开展新品种繁育、新技术推广、新机械使用以及新农人培育,带动周边400余人灵活就业,拓宽了就业渠道,助力周边农民增收。

近年来,广汉积极打造稻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核心起步区约1000亩,项目核心区总投资2000余万元。基于金轮镇的稻菜种植产业基础,核心起步区将以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栽培、农产品展示营销、农业生产服务等与农业相关的新产业新业态为主。提档升级后的广汉稻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将实现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双赢。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如今,德阳广袤大地上繁荣发展的特色产业,让田间沃野焕发勃勃生机,人民群众的增收之路越走越宽。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高效发展。今年,罗江区、什邡市纳入国家设施蔬菜产业集群,新增成都平原弱筋小麦、德遂生猪省级产业集群2个,罗江区金山镇被命名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中江丹参入选“四川十大地理标志道地药材”。

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我市接续实施“1+61”巩固衔接政策,建立覆盖1.1万人的网格管理体系,新识别监测对象648户、1691人,户均落实帮扶措施2.7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5万个,实现脱贫人口务工就业6.16万人,预计脱贫群众收入增长17%。

内外兼修 绘制美丽宜居乡村画卷

走进旌阳区新中镇龙居村,蜿蜒整洁的道路、优美干净的环境、错落有致的民居,处处透着浓浓的乡村文化气息。这个刚刚荣获“2023年乡村文化振兴省级样板村镇”称号的村庄,近年来坚持走艺术赋能乡村之路,建立“3+3+3”艺术乡村发展长效机制,打造“最美乡村艺术公路”IP,设计改造党史馆、龙居书屋、咖啡馆等设施,形成集修学研学、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等于一体的乡村文化产业链,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机。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农村厕所革命、规范农村村民建房、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让一股清新之风在辽阔田野吹拂,村民生活更加安心、舒心。

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开展农村“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探索生活垃圾适度收费制度,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18492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千村示范工程”36个,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村占比达80%。

乡村之美,更要“内外兼修”。罗江区万安镇响石村、绵竹市九龙镇棚花村、旌阳区新中镇龙居村……一个个星罗棋布的美丽乡村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与振兴发展的同频共振,打造产业兴旺、百姓致富的典型样本。

乡村文化增添活力。全市新增省级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重点建设乡镇2个、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6个。创建省级文明村镇7个,获评国省最美家庭8户、省级文明家庭5户。举办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赛、农民趣味运动会,新增全省“十大魅力乡镇”1个、入围百强魅力乡镇5个。建成德阳文旅名村33个,广汉市入选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基层治理不断优化。我市发布推行全国首个市州级基层治理信息化平台“好德行”。开展“镇村书记抓治理”专项活动,打造“云端上的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入驻村(社区)1185个、服务群众86万余人。入选全省“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智慧乡村治理试点县1个、试点村14个,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3个。

新征程催人奋进,新跨越任重道远。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起点上,德阳将以更大决心、更高目标、更强力度扬帆启航,谱写农业全面升级发展的壮丽篇章,描绘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记者 刘倩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