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治理重心不断下移的背景下,在北京市大抓基层治理的重要时期,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杨庄街道深入落实市委“立长远、强功能、全面上台阶”的要求,围绕《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两区”建设要求,直面群众诉求,正视不足补短板,加强自身建设,跑出基层治理“加速度”,形成了鲜活生动的“杨庄实践”。
总体谋划 善求难题破解之道
杨庄街道地处城市副中心“西大门”,城乡接合部特点突出,集体自建房、商品房、国管房、国企家属院、军产房等多种产权房历史遗留问题集中,居民诉求也呈现出类型多样、结构复杂、层次多元、需求多样的特点。
“破解难题还是要创新机制体制。不管是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室,还是在老旧小区、无物业小区管理上的尝试,对于杨庄来说都是‘破题’。”杨庄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民平说。
街道建立之初就带领专家团队深入辖区调研,逐个社区把脉问诊,按照区域治理问题、历史遗留问题、类问题、体制机制问题分类,形成了街道基层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清单、资源清单。集成资源、机制、项目等要素,统筹建设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室,列出时间表、线路图,有序推动难题破解。
以打造“不一样的和谐宜居之城”为目标,杨庄街道以专家智库全程陪伴为支撑,科学制定了《杨庄街道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构建杨庄“两带两区、三园四组团”的发展格局,共绘美好发展愿景,凝聚共识;围绕辖区基层基础薄弱,社会动员难的问题,制定《杨庄街道社区动员“十条措施”》,进一步健全社区动员常态化工作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我们通过建立‘1+N’制度体系,以规划‘蓝图’、精心擘画‘行动路线图’统领各项工作,为街道创新基层治理提供重要支持。”杨庄街道办事处主任李永海介绍。
点滴实践,汇聚成杨庄街道社区治理创新整体成果,基于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室实践形成的《凝聚专业力量 搭建赋能平台 让社区治理有“智”可依》也成功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并成为城市副中心“唯一”。
紧抓物业管理“小切口”打开基层共治新格局。2022年,街道将物业服务管理职责科学纳入社区建设办公室,专项研究并出台《杨庄街道物业管理评价办法(试行)》,统筹管理物业服务企业在疫情防控、垃圾分类、平安建设、环境管理、秩序维护等工作中的责任落实,建立完善街道、社区“两级”联席会机制,推动月评、季评、年评及居民满意度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同时,每期的物业评价作为年底申请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奖励资金的重要参考。通过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初步解决了物业动力不足、居民参与不强、街道和社区对物业没有抓手等诸多问题,进一步营造了家园意识,让物业和居民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力军。2022年以来,街道共为8家物业服务企业提供18万元项目奖励资金用于提升小区公共服务。
此外,街道还结合12345、创城工作,提取高频、疑难“类”问题,建立16类、63项具体问题台账,突出重点、逐项攻破。整合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奖励资金、无物业老旧小区管理专项补贴资金、街道小修快补、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社区公益金等,共约10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维修、便民服务设施增设等方面。累计开展“小微项目”24项,解决了百姓关心的路不平、灯不亮、水电气暖、车辆停放等类问题,惠及3万余人;完成2个老旧小区42个楼门提升改造,同步拆除违法建设4600平方米;持续打造最美街巷,推进19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让老城容颜更加清新靓丽。
通过不断努力,平房区、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和环境秩序得到全面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胡同里的违建拆除了,道路拓宽了,环境美化了,消防车也能进来了,以前没人管的事现在终于有人管了,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滋味儿。”五里店平房区的居民王先生感慨道。
用心用情 解锁便民为民之道
作为全区唯一一个还在异地办公的街道,杨庄街道克服重重困难,在街道成立的第一年就将政务大厅设在辖区内,让居民少跑路。杨庄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完成升级改造并正式对外开放,近千余项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是全区目前唯一实现八大类业务全面入驻可办理的街乡级便民大厅,每天前来办事的居民络绎不绝,截至2022年12月21日,已办理业务共计10128件。
在杨庄街道,除了便民的各项服务,居民的诉求也得到有效回应。街道以群众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目标,科学推动“吹哨报到”、接诉即办工作,建立起“接诉即办+吹哨报到+网格化治理”三位一体的群众诉求响应处置机制,坚持“全员办件”“应见必见”“提级办件”“一工单一方案”,以案件解决率、满意率双“80%”为工作目标,以网格化治理为工作抓手,推进未诉先办、不诉自办。推动文明城区创建“主动治理”与接诉即办“群众诉求”有机融合,举一反三排查同类问题,联动整改问题4694件,从而达到源头治理。
“我们通过‘吹哨报到’机制稳妥解决京铁潞园小区因无法进行购房网签,不能落户而导致适龄孩子无法入学等系列问题;有序推动京贸国际公寓小区热水供应相关事宜,及时化解群体性矛盾。整体统筹事权资金、社区公益金、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及小微项目专项资金,结合接诉即办奖励金,出台《杨庄街道解决‘接诉即办’和‘未诉先办’问题小修快补资金管理使用细则》,拓宽问题解决途径,助力社区有效办理群众诉求。”李永海介绍。
2022年,街道“一核多元”社区协商议事平台持续发挥效应。平台自搭建以来,遵循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原则,邀请社区“两委”负责人、物业负责人、业委会、物管会成员、社区民警、业主代表等共同商讨解决重难点问题。月度协商机制实行以来,社区共议事75次,解决165个问题,京贸国际小区电梯维修群体纠纷、63号院与锦园小门通行历史遗留问题、天时名苑业委会“难产”、天元小区物业撤出、新华联家园停车难等居民的痛点、难点问题在社区协商中逐步破解。
科学防疫
走好联防联控之道
杨庄街道成立以来的三年,也是疫情防控的三年。作为新街道,杨庄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超前谋划、科学防控。疫情防控以来,街道累计临时封控病例小区14次,127个楼门封控379次。
街道党工委严格执行中央和市委、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以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目标,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链条。在探矿厂空地建设10000平方米的大规模核酸检测点和55个社区“核酸检测小屋”,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承担了38轮次、180多万人次的全员核酸检测任务。加大智慧防控投入力度,在基础设施缺乏的平房区、老旧小区等点位安装摄像头,强化流调追溯,弥补防控短板。加强临时封控期间医疗救治,强化社区服务保障。街道党工委发出“党员先锋上一线”的号召,机关、社区的青年骨干迅速响应,组成抗疫先锋队驰援涉疫小区,千方百计保障群众就医用药和生活需求。
面对辖区内没有卫生院的实际,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调度下,与潞河医院、西集卫生院、大杜社卫生院等多家卫生院长期合作,落实上门核酸、疫苗接种等多项任务,携手一起共度时艰。同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依托,以红杨先锋为引领,整合市、区下沉干部、辖区企业、居民志愿者,共同参与疫情防控,形成了一道志愿服务的靓丽风景线。
在防疫工作中,杨庄街道也迅速成长,网格化、精细化、规范化稳步推进。依据17个社区区域划分、人口密度、楼门数量等情况,将辖区划分成53个网格,每个社区设网格长,每个网格设网格员,主动对接居民需求,共同助力精准防控,保障政民、社民互动常态化,实现服务居民“全周期响应”。
日前,街道助力开展一系列“共享药箱”“杨庄好邻居”等活动,在保健康、防重症上下功夫,广泛组织志愿者与高龄独居、空巢等特殊老年人建起“一对一”联系帮扶机制,加强邻里互助、健康关爱,形成全面抗疫、全力抗疫、全民抗疫、全时抗疫的防疫格局。
助企惠民
共谋经济发展之道
杨庄街道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在持续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有序恢复经济生产。2022年2月21日,杨庄街道依托“区级+街道+专项组”层级化的调处机制,经过多元主体参与的形式,联合市场、公安、商务等部门化解了12家商户反映某公司因疫情影响未按合同履行返还货款问题的纠纷。
以此案为契机,杨庄街道举一反三,大力开展营商环境改善行动。
街道统筹多部门组建财源建设工作专班,实体化办公,制定《杨庄街道办事处财源建设工作方案》。通过实地走访、计算机信息采集、统计调查等多种方式,全面摸清注册企业、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情况,全面盘点规模、行业、产业等经济“家底”,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2022年全年辖区企业税收总额达8900万元,超出任务额445%。全面摸清辖区出租房屋底数,主动与区税务局对接,开展辖区房屋出租税收代征工作,实现了房屋出租税收零的突破,2022年全年出租房屋代征税收达400余万元。
“我们响应区级号召主动承接环球影城溢出效应,积极推动中石油闲置油库存量空间向高精尖航天科技项目转型,通过多轮次项目对接,助力项目单位完成前期落地手续,努力为游客创造在通州多留一晚的良好环境。推动怡乐园二区家园中心建设,让老城功能更加完善便民。我们还邀请区土储中心、区投促中心、区金融办等有关领导和负责同志与项目主体召开圆桌会议,就政策、资源、程序、问题、困难等进行面对面无缝对接,有效推动项目落地。预计未来几年内,杨庄的税源将呈几何倍数爆发性增长。”李永海介绍。
此外,街道还聚合辖区单位资源,召开企业座谈会、联谊会,加强街企、社企共建联建。整体加强文明街区、精品街区打造,扩大“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促进社企联动能力再提升。优化“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试点探索“免检免查”机制,推选表现突出的企业参与文明商户评选,增强企业归属感。加强新业态就业群体服务站点建设,深化党建引领“一站三上门”模式,开展政策宣传、普法宣传及关心关爱,传递城市温度与温暖。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提振了市场信心和消费活力,推动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大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之年,也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对于杨庄,更是奋进的一年、难忘的一年,在高楼广厦间城市灯光璀璨,忙碌的商户重燃起这片土地蓬勃发展的活力,大街小巷间尽现百姓的笑语欢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推动城市副中心开创新局面的关键之年。杨庄街道将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扬优势增动能、开新局谋新篇、强融合助振兴、重协作促协同、绘绿色优质效、添福祉惠民生、强治理提品质等方面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在破解当前和长远问题中全力以赴、不断谋划,久久为功、勇毅前行,为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杨庄实践”。
(通州区杨庄街道办事处发布)(柴福娟 张格演)(本版摄影 唐建 胡静)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