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鹏)记者昨天获悉,IDC与浪潮信息联合发布了《2022—2023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北京、杭州、深圳、上海、广州位列“中国AI城市排行榜”前五名。
目前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政策、人才、技术、企业等方面优势,有助于自身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并继续吸引新的企业和资金进入。北京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已聚集了约1500家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企业,在17个人工智能相关领域领跑全国。北京多项针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接连发布,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前沿领域的探索。除政策支持之外,北京还拥有优质学术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加持。人工智能相关的人才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全国过半数人工智能研究单位,包括北大、清华、中科院自动化所和计算所等都聚集在此。
这份报告还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首次超过了通用算力,达到了每秒268百亿亿次浮点运算,这意味着智能算力很快将成为所有算力需求中的主力军。
记者同时注意到,罗克佳华科技集团等副中心人工智能企业,曾多次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他们既参与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的前沿进展,又带来了智慧加油站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而伴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兴起,一个“无人时代”已在副中心悄然而至。无人车、无人餐厅、无人零售……人工智能让无人技术层出不穷,应用场景目不暇接。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在护理服务上应用大量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患者从入院、治疗到出院的全流程“智慧护理”;在次渠附近的多处企业园区、商务楼宇和公交枢纽等地,常见一些方脸大眼睛的亦鹿AI无人餐车穿梭往来;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同样落地副中心,未来无人驾驶开放道路还将覆盖文旅区、张家湾、运河商务区等地。
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下,去年《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规划》正式出炉。以人工智能等超前科技为引领,作为副中心智慧城市的建设者与运营者,日前首通智城公司已签约副中心智慧文旅平台、数字化社区等项目,以及国电投、中信建投和通政公司等,将在副中心智慧城市建设等诸多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助力提升交通效率,副中心智慧交通综合管理平台也已上线。该平台正综合应用视频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自动发现道路拥堵,智能预判道路异常,助力交通出行更加顺畅。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