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部门领导解读】德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孙丰勇解读《德州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一、起草背景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2021年1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我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导向、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安排。2021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山东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我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发展布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农业农村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将其列入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为落实上级“三农”工作部署,做好“十四五”时期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工作,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编制了《德州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二、文件起草过程及依据

(一)积极组织。2020年8月,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2月,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和有关要求。3月,确定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作为技术支撑单位,成立《规划》编制组。

(二)科学编制。2021年4月—8月,对各县(市、区)进行实地调研。8月—12月,编制组在实地调研、深入分析德州市农业农村发展新态势、新机遇和新挑战的基础上,编制完成《规划》初稿,广泛征求局内部、各县(市、区)以及有关部门单位的意见。2022年1月—5月,根据国家《“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山东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和《德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对《规划》架构和内容进一步优化。

(三)规范报批。2022年9月,通过市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0月,召开专家论证会,邀请国家、省内知名专家进行评审论证。同时,征求市发展改革委等28个部门意见并进行会签,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教育体育局等4部门提出4条意见建议,均予以吸收采纳。10月20日,形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评估结果为低风险,并报市委政法委进行备案。11月23日,通过了市司法局合法性审查。12月12日,经市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审议,会议原则审议通过。

三、制定的意义和总体考虑

编制《德州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德州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定位目标、发展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及保障措施等,对于推动德州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取得率先突破意义重大。

四、政策创新举措

(一)优化目标设定。紧紧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充分考虑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定位和现有基础,对山东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2项指标中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占比、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村内道路硬化村庄占比、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等7项关键指标进一步提高了目标标准,其中2项指标设定超出山东省目标值10个百分点以上,2项指标设定为100%。进一步强化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力度,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二)加强规划衔接。为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全面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和《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五、工作目标

到2025年,国内首个“吨半粮”示范区基本建成,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中国食品名市”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传统农村向现代乡村明显转变,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显著增强,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40%左右的村庄(社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稳步走在前列。

六、主要内容

《规划》共七部分:

(一)规划背景。全面总结“十三五”期间德州市农业农村的工作成果,阐明目前面临的发展机遇、问题与挑战。

(二)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定位目标。以2020年为基准年,2025年为目标年,提出德州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总体目标、主要指标,以及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

(三)发展布局。从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分类推进乡村振兴两个维度确定发展布局。第一,按照“一区一轴两翼四廊”总体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市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布局;第二,按照山东省乡村振兴分类推进有关标准,明确划分率先发展类、加快发展类、赶超发展类地区。

(四)重点任务。一是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健全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提升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全面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二是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与人居环境;加快城乡融合,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组织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治理水平;壮大集体经济,持续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五)重大工程。包括重要农产品保障、种业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强产补链、品牌引领、数字赋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利益联结机制优化、“双镇百村”建设、基层党组织统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发展动能提升等12项重点工程。

(六)环境影响评价。包括与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协调性分析,《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七)保障措施。主要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政策保障、强化任务落实、抓实安全生产等四个方面强化保障支撑,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七、需公众广泛知晓的事项

“十四五”期间,德州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国内首个“吨半粮”示范区基本建成,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中国食品名市”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传统农村向现代乡村明显转变,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显著增强,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40%左右的村庄(社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稳步走在前列。

八、名词解释

1.农产品“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2.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九、新旧政策的差异

“十三五”规划侧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侧重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出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

十、规划的主要指标和数据

德州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指标表

类别

指标

2020年

基准值

2025年

目标值

指标

属性

农业高质高效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758.77

765

约束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

98

98

预期性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

84.7

88

预期性

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

1.157

1.71

预期性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6369

0.6439

预期性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90

>90

约束性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96

>96

预期性

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万亩)

607.7

775

预期性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97.5

>97.5

预期性

乡村宜居宜业

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100

预期性

生活污水治理村庄覆盖率(%)

38.8

55

预期性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90

>90

预期性

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占比(%)

79

90

预期性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99

100

预期性

村内道路硬化村庄占比(%)

91.14

97

预期性

城市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之比

1.16

<1.1

预期性

农民富裕富足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

6

7.7

预期性

城乡(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元/人?月)

159

175

预期性

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

6.2

7.1

预期性

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以上村占比(%)

98.77

100

预期性

十一、政策解读联系方式

解读联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科

解读联系人:张彤

联系电话:2569906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