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县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

2021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以打造“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为目标,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为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不断努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加强党的领导,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1.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今年以来,开展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4次,举办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法治培训班1期,有效增强全县领导干部依宪执政、依法执政意识。印发《关于建立党委(党组)书记点评法治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要求党政主要负责人对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工作情况进行年度述职。将法治政府建设成效纳入县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2.积极推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宣传部部长、政法委书记、县政府副县长为副组长,45个部门、16个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方案》《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创建宣传方案》,先后通过召开动员会、推进会、专题部署会等形式全力推进创建工作。按照《市县创建指标体系》,督促各涉及单位上报相关印证资料,归类整理并及时扫描上传至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系统。现已通过省级评估并推荐至全国,等待全国专家组实地核验。

(二)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1.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一是持续深化“一件事一次办”“一业一证”改革。结合县域经济情况,梳理出与群众和企业密切相关的“一件事一次办”事项100项,目前共办结“一件事一次办”事项4182件;编制完成办事指南及办事流程,设立8个窗口,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共办结“证照合一”事项32件。二是持续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工作,实现企业注销“一网”服务;拓展简易注销适用范围及压缩公告时间;建立“一表申报及注销便利化工作群”,方便群众办理,实现数据共享。三是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制定《富平县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贯彻落实方案》,细化523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梳理出县域涉企行政审批事项75项。加快政务服务事项梳理。按照“全省一张网”要求,全力打造对接省市、覆盖全县、延伸镇村、部门协同、一网通办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政务服务标准化梳理事项总数1959项,事项完善率100%。

2.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一是创新开展“容缺审批+承诺制+并联审批”办理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实现微信预约、网上登记、远程勘验、就近出证,“三服四化”改革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企业开办压缩至0.5个工作日,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90个工作日内,社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60个工作日内,审批服务效能明显提升。截至11月底,新登记企业1474户,个体工商户4709户。二是深化“跨域通办”改革,与江苏张家港市、西安市阎良区等13个县市区在商事登记、医疗养老等方面实现跨域通办,梳理20项跨域通办事项。三是知识产权保护成效明显。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设立“互联网+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帮助企业开展知识产品创造和运用,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富平羊奶粉、富平柿饼跻身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单第49位和第69位,我县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四是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印发《富平县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清单》,准确掌握执法尺度,以非强制性执法手段代替行政处罚,做到刚柔并施、法理相融,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营造公平公正法治化营商环境。

(三)建立健全机制,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1.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实行法制审核相关部门列席政府重要会议制度,对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进行专家论证、集体会审。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提高决策过程科学性和决策程序正当性。今年,在进行富平县城区公共停车收费标准有关事项的决策中,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邀请相关专家、风险评估公司、两代表一委员,村(居)民代表、企业、机关等多方面人员参加,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后,提交政府常务会审议,在重大行政决策上严格执行法定程序,确保重大决策科学性和民主性。

2.落实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坚决防范行政行为法律风险,在全县聘任3名优秀律师作为政府法律顾问,对政府涉法事务提出意见建议,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应有作用。一年来,政府法律顾问对13起政府涉法事项进行审查。印发《富平县推行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的实施意见》,目前党委序列部门已配备法律顾问部门6个,覆盖率35%;政府序列部门已配备法律顾问21个,覆盖率80%;镇(街道)已配备法律顾问16个,覆盖率100%。全县共有公职律师7名,为所在单位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提供法律意见、参与涉法涉诉案件化解等方面工作,切实发挥法治保障和服务作用。

3.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工作。坚持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修订完善《富平县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规定》《富平县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工作规定》,严把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前置审查关,从源头上杜绝行政违法行为。坚持“逢文必审”,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率达到100%。目前按程序向市级备案行政规范性文件4件。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行政执法效能

1.扎实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市场监管、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五大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开展统一执法。

2.健全落实行政执法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全覆盖,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地落实。邀请省委党校教授开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专题培训,共计培训全县行政执法人员1039名。组织对全县27个行政执法单位开展了“三项制度”专项督查,形成督查问题反馈单,督促相关单位限期整改,并对督查情况进行通报。

3.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管理。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证到期换证工作,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做好全国统一行政执法证件标准样式实施工作。

 4.规范行政机关出庭应诉行为,着力解决行政争议。制定《富平县规范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规定》。在应诉过程中正确对待并自觉接受法院的司法监督,按照法律要求参加诉讼活动,依法按时答辩和出庭应诉,尊重并自觉履行法院的生效裁判,不断加强与人民法院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就行政执法和行政诉讼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沟通协调。今年全县共有应诉案件11件,其中行政强制4件,土地行政登记纠纷2件,其他行政行为5件,其中撤诉1件,驳回起诉3件,其余正在审理中。所有行政诉讼庭审案件均有派律师或者工作人员参与开庭,县政府相关领导出庭应诉1次。

(五)坚持法治为民,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1.积极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力争案结事了。深入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制定印发《富平县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今年依法受理复议案件5件,已审结3件(结果为维持2件,驳回1件),还有2件正在审理中。

2.积极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全面建立四级网格三级管理平台,深入开展“六项支撑性工作”,将网格化管理与信息化服务融入“雪亮工程”,目前创建治安巡防示范一条街10条,安装联防报警系统2400余户,各镇(街道)视频联网建设实现全覆盖。在全县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工作机制,共设立调解组织301个,实现人民调解与综治、公安、法院、信访工作有效衔接。其中建成县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心1个以及16个镇(街道)调解组织和281个村(社区)调委会、3个行业专业调委会,今年排查各类矛盾纠纷950件,调解成功943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9%。打造了县法院家事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和薛镇派出所特色主题标准化矛盾调解室等一批先进典型。

3.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在全市率先建成县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立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入驻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值班制度,实现法律咨询、公证、法律援助等业务线上线下同步运行。今年以来,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900余件、办理公证事项331项、办理法律援助318件,节约诉讼成本110余万元,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320余万元。

4.全力推进“六好司法所”建设。司法所体制改革以来,我们紧扣省市要求,以规范化建设为导向,以人员规格配备到位、基础设施规范到位、业务工作开展到位“三到位”为抓手,强力推进各项创建工作。目前,全县16个镇(街道)司法所均为副科级规格,职级待遇、政法津贴、乡镇补贴已全部落实到位。办公用房、业务设备也已保障落实,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六)全面增强法治意识提升法治能力

1.积极着手起草“八五”普法规划。依据中省文件,我县起草了“八五”普法规划(草拟稿),待市“八五”规划下发后再行完善我县规划方案。

2.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民法典及其他法律法规。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宪法、党规党纪等列入党员干部培训内容,制定印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关于在全县进一步开展送法进社区(乡村)活动的通知》《关于在全县开展“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活动的通知》,邀请市委党校教授开展民法典专题讲座,组织民法典公益宣讲团深入各镇(街道)、各部门开展宣讲60余场次。

3.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紧抓传统节日、各类宣传日、纪念日等时间节点,紧扣“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安全生产”“疫情防控”“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等主题,组织全县各执法单位、窗口服务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依托“3.15消费者权益日”“4.15国家安全教育日”“6.26国际禁毒日”等宣传节点以及“文明城市”等创建活动,采取专题辅导、知识竞赛、普法考试、新媒体解读、法治书画展、文艺汇演、播放电影、设置橱窗、刷写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全年开展宣传300余场次,送法下乡26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50万余份,解答法律咨询10000余人次,在全县营造了崇法尚廉的浓厚氛围。

二、存在问题

一是法制机构工作人员严重不足。法制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专业人员严重短缺。政府层面的法制机构即司法局法制股目前工作人员3名(其中一名法律专业人员),却承担着全县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行政复议与应诉、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协调等方面的工作,工作繁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治化工作进程。

二是法治理念、行政执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机构改革后,执法部门划转的行政执法人员以及新增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执法水平与依法行政的要求还不适应,用法律法规指导和规范行政行为的意识有待加强。

三是对行政复议工作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对行政复议法律制度在化解社会矛盾解决行政争议、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

四是法治宣传工作有待加强。法律进企业、进宗教活动场所、进乡村下基层等力度有待加强。法治宣传形式单一、专业队伍太少、宣传内容不够丰富,无法更好的吸引群众关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法制队伍建设。采取招录、遴选、在岗培训等多种形式,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的政府法制工作队伍。争取各镇(街道)、各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全覆盖。

二是夯实工作责任。要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同志具体抓、具体管的工作责任体系。形成各责任单位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统筹推进的良好工作局面。

三是积极学法普法。继续坚持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学法制度、各镇(街道)、各部门党委负责人述法制度。要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严格考评和责任追究。进一步细化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任务,对各项工作任务定名称、定目标、定主体、定时限、定责任,形成硬性指标约束。要加大法治政府建设考核在实绩考核中的分值权重,并充分发挥督查考核作用,以督代促,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富平县人民政府

2022年1月15日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