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建,又打了一针“强心剂”。
这两天,高层开了财经委会议,明确提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这场会,有多重要?
注意,历来的财经委会议,都涉及“事关根本和长远”的重大经济问题的顶层设计。
不管是规格,还是内容,都是未来的重要方向指引。
比如,2018年4月的第一次会议,提出了打好“三大攻坚战”。
2018年7月第二次会议,是关于“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问题 ”。
2021年8月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
这一次,强调的是“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不难发现,从2018年至今,去杠杆、脱贫、芯片自主、共富示范区,每次都贯穿了时代的前行方向。
可以说,读懂了这场会议,就能明了下一阶段的政策脉络。
为什么这次着重强调“大基建”?哪些领域是重点?大基建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
这三个问题,咱们挨个聊聊。
为什么选择“大基建”?
基建,能够提供就业岗位,拉动上下游数十个行业的投资,基础设施建成后,又能反哺城镇化进程,助力经济快速发展。
四个字:一石多鸟。
这也是我国过去这些年来发展的核心动力。
2018年末,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3.2万公里,较1949年增长5倍;高铁营业里程约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14.3万公里,总里程居世界第一位。
今天,中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约2.4万个,在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名的港口中,中国港口占有七席。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不断投产,能源通道日益畅通;港珠澳大桥、洋山港相继竣工,交通骨架愈发完善;京沪高铁、沪昆高铁相继通车,高铁网络持续扩张。。。
有人说,我们的基建已经够多了,空间已经不大了。
这是片面的误读。
来看一组数据。
从国际比较看,2019年我国铁路线密度1.1公里/百平方公里,仍低于美国的1.6公里/百平方公里;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我国航空、港口服务效率排名较后;
从内部结构看,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巨大,如城市用水率达99%,但乡村仅有约84%。
总量够了,但人均不够。
城市够了,但农村不够。
数量够了,但质量不够。
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基建,依然是解局的关键金钥匙。
那么,下一步基建的布局重点领域是什么?
会上明确说了范围:
交通(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能源(分布式智能电网,新型绿色低碳能源基地,油气管网)。
水利(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产业基础设施(信息、科技、物流)。
城市基础设施(城际铁路网、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卫生应急设施、智慧基础设施)。
农村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农村交通运输、城乡冷链物流、规模化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
再来聊聊,大基建,对我们有多重要?
一方面,基建是稳增长的必要条件。
国盛宏观熊园团队指出:预计要实现今年5.5%的增速目标,基建投资可能需要到8%左右甚至更高。
从数据来看,1季度基建增速已达10.5%、3月当月增速更是接近12%。
在本轮疫情影响超出预期的环境下,“放基建”的必要性更加凸显。
另一方面,基建作为经济的中流砥柱,将会在未来起到“取代房地产”的作用,重塑新的发展模式。
今年以来,大家可以发现,新基建的步伐,越来越快。
比如,各地都在加快5G建设进度。
启动实施北斗产业化重大工程。
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8个国家级数据中心枢纽节点建设。
还要推动REITs发展,盘活现有基础设施。
5G、数据中心、北斗,是高端产业的“明珠”,解决了新基建的方向问题。
REITs,加上专项债,解决了这些项目钱的问题。
老基建模式是什么样的呢?
过程是这样的:发地方债,做大“老基建”,用铁公基、绿化游园提升土地价值,地价抬升后,再把土地拿出来招拍挂,开发商过来拿地,再用土地出让金偿还基建的债务,形成了旧模式推动经济发展的“闭环”。
然而,老基建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推高了地方债务,使开发商不顾一切高杠杆经营,扩张规模拿地,还使居民部门背上了沉重的房贷。
新的发展模式,又是什么样的?
比如,上面提到的城乡、中西部和东部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可以发展“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有效消纳清洁能源,将“三北”地区的清洁能源输送出去,通过建设大容量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有助于提高综合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还有城际轨道交通,“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 “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还有东数西算,在全国布局8个算力枢纽、形成数据中心集群,有望带动数据中心及相关上下游产业发展、扩大产业投资。IDC、ICT设备、光模块、运营商、温控设备、光通信等领域,都拥有巨大潜力。
这个过程里,碳减排工具、注册制、养老金账户,吸引各路长期资金,扩大新基建相关企业的直接融资份额。
简单说,新基建,能够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不用算项目单一的“经济账”,而是从全盘考虑,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效益提高了,项目收入有了,就不用再依赖卖地偿还基建投入成本。
远方是星辰大海,脚下有丘壑万千。
大基建的空间,远远要比房地产行业更具想象力,摆脱土地驱动债务发展模式的依赖,在此一举。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