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融资政策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活水赋能民营和中小微企业

搭建融资政策服务体系 引导金融活水赋能民营和中小微企业

发布日期: 2021-12-08

  民营和中小微企业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是激励创新、带动投资、促进消费的“生力军”。为破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近年来,市民营经济局坚持平台思维,整合多方资源,从政策制定、平台搭建、体系构建等多个方面精准发力,构建起功能丰富的融资政策服务体系,为我市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截至10月份,全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324.1亿元,同比增长13.2%,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24.4亿元,同比增长27.8%,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一、突出重点,不断推动融资服务体系优化升级

  一是融资政策呈现新亮点。聚焦融资政策体系建设,精准把握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实际需求和痛点难点,不断加大融资支持政策研究力度,完善我市融资政策支持体系。借鉴深圳、苏州、台州等先进城市经验,推动原有政策优化提升,完成了对贷款风险补偿、融资担保奖补、融资租赁奖补、政策性转贷、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融资奖补等5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政策的迭代升级,进一步提升了对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二是担保体系实现新突破。深入剖析我市融资体系短板,以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为切入点,2019年、2021年先后两次组织相关单位和机构负责人赴先进城市学习调研,撰写的调研报告《借鉴南方城市经验加快我市政府性融资担保发展—来自宁波、苏州、台州的调查与建议》得到多位市领导批示。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政府性融资再担保公司于今年7月底正式挂牌成立,弥补了我市融资担保行业中政府性再担保机构的空白。截至11月底,实现低费率直担业务在保余额6.3亿元、再担业务在保余额2.5亿元,为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新支持。

  三是政策兑现开辟新路径。坚持以提升企业获得感为目标,不断优化办理流程路径,切实提高政策兑现效率。针对原有奖补类政策申报证明材料多、审核流程长等问题,以“政策通”三期建设为契机,对政策申报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力求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11月1日“青岛企业家日”当天,融资租赁奖补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融资补助等政策率先登录“政策通”三期平台,企业仅通过线上操作便可完成申报,极大提高了企业的便利度和政策兑现效率,获得企业一致好评。

  二、注重实效,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支持

  一是创新开展转贷工作,精准破解“续贷”难题。针对续贷“手续繁琐、周期较长、成本较高”等问题,2019年8月,市民营经济局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创新开展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转贷工作的通知》,由市级财政出资2亿元设立转贷引导基金,与社会资本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资,为企业提供单笔额度不高于3000万、期限不超过10天、每日费率不高于0.05%的低成本“过桥”服务。截至今年10月底,累计为3172家(次)企业提供转贷479.41亿元,为企业节约过桥成本2亿余元以上。政策性转贷工作经验被国家发改委作为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典型做法全国推广。

  二是用好政策奖补资金,激发金融内生动力。充分发挥财政奖补资金导向作用,做好奖补资金申报评审发放工作,调动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主动性,引导金融活水流向民营企业。目前已累计为6家(次)融资租赁公司申请拨付融资租赁奖补资金395.05万元、为13家(次)担保公司申请拨付融资担保奖补资金4265.92万元。积极开展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及直接融资奖补工作,鼓励企业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融资,目前已累计为652家(次)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或实现直接融资的企业发放奖补资金6470万元。

  三是丰富信贷支持措施,释放银行信贷潜力。会同金融监管部门开展“贷动小微”专项行动、“首贷培植”专项行动,鼓励银行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做好贷款风险补偿工作,提高银行放贷意愿,今年,会同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设立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银行贷款项目补偿条件由必须认定为不良贷款放宽为逾期90天即可申请,其中,信用贷、应收账款质押贷、首贷补偿条件放宽为逾期60天即可申请,形成了敢贷、愿贷的长效机制,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强化协同,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互动平台

  一是汇聚整合资源,构建服务矩阵。2020年以来,已与5家银行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开展惠企活动,为我市民营和中小微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信贷支持。以潍坊银行为例,自今年9月份签署合作协以来,已累计为民营和中小微企业放款13户6506万元。联合银行机构发起设立青岛市新锐企业家金融俱乐部,推出“新锐贷”等定制化金融产品,为新锐企业提供多渠道、多形式、专属化的“一站式”融资服务,目前俱乐部已举办五期活动,涉及金融产品推介、资本市场培训等内容,成为新锐企业交流、共享、合作、共赢的新平台。

  二是创新服务形式,推动金企对接。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以中小企业服务月为契机,联合青岛银保监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财政局创新开展“普惠金融青岛行,我为企业办实事”系列融资服务活动,组织各金融机构赴各区市与企业开展深入对接,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宣讲、金融产品推介、融资需求对接等“面对面”服务。6月份以来,活动已在市北、城阳、胶州、西海岸、即墨、平度、莱西等区市举办7场,700余家企业参加线下对接,签订合作协议50余项,3.3万余人次通过线上直播等形式参与。

  三是紧跟企业需求,定制专属培训。坚持需求导向,联合相关金融机构利用青岛企业之家等线上平台,开展“春风行动”助企金融宣讲、“惠企百咖秀”线上直播20余场。积极开展资本市场培训,举办“双湾计划”—青岛中小微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系列活动、“民营企业上市之路—兵棋推演”训练营、“企业资本市场发展新路径—北京证券交易所新规解读”等系列培训活动10余场,线下培训企业高管400余人次,1.5万余人次线上收听收看,引导企业家转变传统经营观念,助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