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推进健康彬州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派出机构:

现将《推进健康彬州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彬州市人民政府

2021年7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推进健康彬州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彬州行动,根据《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健康咸阳行动的实施意见》(咸政发〔2020〕1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22年,全市健康优先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影响健康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基本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明显提升。

到2030年,全市健康优先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普及,健康服务质量、保障能力和全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人人享有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和高水平的健康保障,人民更加健康长寿,环境更加健康优美,社会更加健康和谐,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各项健康指标大幅提升,建成与彬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全民健康服务和治理体系,实现健康彬州行动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重大行动

(一)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建立全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评价体系。建设健康科普传播平台,推动市融媒体中心、《今日彬州》等开设健康公益宣传频道、栏目,推进健康教育进医院、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全面普及健康知识。到2022年和2030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19%和30%。(市卫健局牵头,市委宣传部、教育局、文旅局、市场局、网信办、各镇、街道配合)

(二)合理膳食行动

落实《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推进以减盐、减油、减糖及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重点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专项行动,实施营养干预计划,推进食品营养标准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低于7%和5%。(市卫健局牵头,市教育局、民政局、司法局、农业农村局、市场局、各镇、街道配合)

(三)全民健身行动

广泛组织和指导各行各业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鼓励各镇(街道)和社会各界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结合城市规划和发展,完善“15分钟健身圈”,提升乡村体育设施覆盖率。落实国家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扩大开放时间,鼓励厂矿企业和学校体育场馆逐步开放。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0.86%和92.17%,经常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2%和43%以上。(市文旅局牵头,市发改局、教育局、财政局、卫健局、残联、各镇、街道配合)

(四)控烟限酒行动

实行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创建无烟机关、无烟学校、无烟企事业单位。逐步推广规范戒烟干预服务,对烟草依赖患者进行诊治。在室外特定区域设立吸烟亭(室)。倡导适度适量饮酒和文明饮酒,不劝酒,不酗酒,提高群众整体认知水平。到2022年和2030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和80%以上。(市卫健局牵头,市委宣传部、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人社局、市场局、文旅局、烟草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各镇、街道配合)

(五)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加强全市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工作网络建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节技巧教育,加大对重点人群和特殊职业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市卫健局牵头,市委政法委、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人社局、残联、各镇、街道配合)

(六)健康环境促进行动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积极实施“防治雾霾天·守护彬州蓝”行动,坚持“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措并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行动,打好碧水保卫攻坚战。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强化受污染土壤环境风险控制。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构建安全的食品环境,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环境污染相关疾病、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等。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饮用水水质实现明显改善和持续改善。(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改局、公安局、住建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局、市场局、各镇、街道配合)

(七)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传染病、疑难疾病、急危重症治疗及预防保健中的作用。建设一批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镇和种植基地。(市卫健局牵头,市发改局、农业农村局、民政局、财政局、市场局、残联、各镇、街道配合)

(八)妇幼健康促进行动

全面落实孕产妇系统保健免费基本服务项目,提供从孕前到产后的全程服务。完善妇女病普查普治和更(老)年期保健服务,建立完整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等政策体系。推进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项目。到2022年和2030年,全市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和4‰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3/10万和10/10万以下。(市卫健局牵头,市民政局、财政局、行政审批局、妇联、各镇、街道配合)

(九)青少年健康促进行动

加快健康学校示范建设,完善中小学校卫生保健机构,配齐卫生保健人员。开展学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加强学生近视、龋齿、肥胖等常见病防治工作。加强监管和指导学校集体供餐的食品安全和营养质量。规范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儿童疾病预防和心理健康服务,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服务,关爱特殊儿童,强化留守儿童教育和孤残儿童、艾滋病孤儿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中小学校按规定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到2022年和2030年,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20%和30%以上,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市教育局牵头,市卫健局、文旅局、市场局、团市委、各镇、街道配合)

(十)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专项调查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对职业病危害高风险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强化职业病危害报告制度,开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和促进工作。到2022年和2030年,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明显下降和持续下降。(市卫健局牵头,市发改局、工信局、民政局、人社局、医保局、生态环境局、总工会、妇联、国资中心、各镇、街道配合)

(十一)老年健康促进行动

推进医养结合,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持体系。到2022年和2030年,65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市卫健局牵头,市民政局、生态环境局、文旅局、医保局、各镇、街道负责)

(十二)残疾预防健康行动

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提供综合性康复服务。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实施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预防出生缺陷。到2022年,残疾预防和康复体系基本完善,有基本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家庭签约率达到80%,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置康复医学科比例达到90%。到2030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置康复医学科比例达到100%。(市残联牵头,市民政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局、各镇、街道配合)

(十三)重点慢性病防治行动

1.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全面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加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规范管理。到2022年和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91.7/10万和265.2/10万以下。

2.癌症防治。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

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探索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40岁以上人群体检检测肺功能。到2022年和2030年,70岁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9/10万和8.1/10万以下。

4.糖尿病防治。加大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引导居民关注自身血糖水平,促使糖尿病前期人群科学降低发病风险。到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和70%以上。

5.口腔疾病防治。广泛开展口腔健康行为普及和口腔健康管理,开展口腔疾病高危行为干预,推进口腔健康工作。(市卫健局牵头,市发改局、市场局、医保局、红十字会、各镇、街道负责)

(十四)传染病防控行动

建立优化重大和新发传染病的应急响应、综合指挥、联防联控、救助治疗、舆情应对等防控管理机制;完善和推进艾滋病、结核病、乙肝、流行性出血热、手足口病、狂犬病、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布鲁氏病、梅毒等十大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策略,确保稳定在低流行状态或实现基本控制。到2022年和2030年,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分别控制在0.15%和0.2%以下,肺结核发病率下降到55/10万以下,以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市卫健局牵头,市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市场局、医保局、各镇、街道配合)

(十五)地方病防控行动

落实地方病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防治力度,实施精准救治,落实综合防控措施。到2022年和2030年,地方病危害持续消除。(市卫健局牵头,市发改局、工信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市场局、各镇、街道配合)

(十六)健康细胞示范建设行动

强化政府领导和行业部门协同,动员社会和群众广泛参与,持续深化7类健康细胞示范建设。到2022年,健康细胞建设广泛开展,形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健康细胞。到2030年,健康细胞建设覆盖社会各个方面,健康服务落实到社会所有居民。(市卫健局牵头,市教育局、工信局、民政局、农业农村局、机关工委、国资中心、妇联、各镇、街道配合)

(十七)健康保障完善行动

1.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县级建中心、镇级提能力、基层筑网底,构建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到2022年和2030年,健康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健康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市卫健局牵头,市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各镇、街道配合)

2.健康信息化建设。加强健康服务信息互联互通互认,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公开共享和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深度挖掘、广泛应用。到2022年,“健康云”初步建成,到2030年,健康信息化服务能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市卫健局牵头,市发改局、财政局、工信局、网信办、政务信息中心、各镇、街道配合)

3.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合理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基层中高级岗位比例。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扶持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到基层工作。到2022年,卫生健康人才队伍梯次初步形成。到2030年,城乡卫生健康人才分布趋于合理。(市卫健局牵头,市发改局、人社局、各镇、街道配合)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健康彬州建设工作委员会统筹推进健康彬州行动,负责组织实施《健康彬州行动(2020—2030年)》,组织开展行动监测评估和考核评价。各部门(单位)要通力合作、各负其责、细化措施,全面推进健康彬州行动。

(二)健全工作体系。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健全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充实健康彬州建设工作委员会,在委员会办公室设综合协调组、业务指导组、监测评估组和宣传引导组,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组织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工作。  

(三)营造社会氛围。加大乡镇、村庄健康教育宣传基地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加强在市融媒体中心、《今日彬州》等媒体的宣传推广、舆论监督、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提高全社会对健康彬州行动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四)完善监测评估。建立监测评价机制,为健康彬州行动提供科学快捷有效的数据支撑和成效评估。由委员会办公室对监测指标体系进行运用和评估,根据监测情况,改进完善各专项行动,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附件:健康彬州行动主要考核指标

相关链接:《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健康彬州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图解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