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背景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的毒株引起的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肌肉酸痛等,并发症包括休克、败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等,重症者可危及生命。传染源为患者或携带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传播途径有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乃至世界暖温带唯一一块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最年轻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也是全球东亚至澳大利西亚和东北亚内陆—环西太平洋两条鸟类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已监测记录野生鸟类371种,其中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其全球总数量的1%。在鸟类迁徙(春、秋)期,大量候鸟的到来势必增加携带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源疫病传播的风险,也增加了区内游客和鸟类及其排泄物等接触的可能和风险,为切实做好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发生重大野生动物疫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理,最大程度地减轻突发疫情对自然保护区及公众健康造成危害,保障区内生态安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应急预案》,每年结合工作实际定期修订。其中2022年度的《应急预案》已于2022年3月31日印发。
二、相关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版)》《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山东省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东营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定。
三、主要内容
对自然保护区辖区内发生的突发野生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理进行安排部署,包括: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巡护监测与预警、重点监测区、疫情应急处置、后期处置、应急保障。
四、自然保护区内的疫源疫病主要包括哪些?
动物疫源疫病指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以及其它人畜共患性动物疫源疫病等,以高致病性禽流感为主要防范对象。
五、自然保护区内的可能发生疫源疫病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什么时候?有什么措施应对?
自然保护区内的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主要以高致病性禽流感为主,因此,在鸟类迁徙期和越冬期(9月下旬-来年3月下旬)为自然保护区内的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的重要时期,也是可能发生突发疫情的主要时期。
自然保护区主要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一是对车辆入区严格检疫检查和消毒。二是加强巡护监测,确保鸟类安全。三是加强应急管理和值班制度。各单位在加强巡护监测的同时要加强应急管理,严禁游客或其他人员进入鸟类集中分布区域。同时,要严格执行信息日报告制度,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按程序上报并妥善处置,防止疫情扩散,严禁游客或其他人员接触病死野生动物。四是认真督导检查,强化责任落实。各管理站要加强督导检查,逐级落实岗位职责,将任务落实到人。科研中心将定期对各管理站的防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定期通报检查结果。对组织领导不利,造成重大损失的单位,将追究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五是加强科普宣传和培训,增强基层防控能力。
六、民众或游客在自然保护区内如何判断发生疫情?发现疫情该如何处置?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发现有非正常死亡的鸟类或其他重大异常情况,应立即拨打电话(0546-8305259)报告防控应急指挥部,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立即组织应急预备队赶赴现场调查诊断,怀疑是重大疫源疫病的,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市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和省级防控部门报告。同时对怀疑是发病禽群和进出该发病区域的有关人员、车辆等实行临时隔离措施,限制流动,并监督实施消毒措施。
解读单位:自然保护区管委会科研中心 周先生 8305259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