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青岛市2022年春风行动的通知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8部门
关于开展青岛市2022年春风行动的通知
 
各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民政局、交通运输局、乡村振兴局、总工会、团委、妇联: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工作,集中为各类劳动者提供就业帮扶,推动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按照部、省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定于一季度在全市开展2022年春风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春风送温暖 就业送真情
二、活动时间
2022年一季度
三、服务对象
(一)就地过年务工人员;
(二)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返乡返岗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等重点帮扶对象;
(三)高校毕业生;
(四)其他有求职意愿的各类群体;
(五)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特别是重要产业链、“四新经济”等重点企业。
四、活动目标
(一)留岗有关怀。使因疫情滞留就业地的务工人员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心,推动实现就地过年有关怀。
(二)就业有帮扶。使有需要的各类劳动者得到就业服务、权益维护等支持帮助,推动实现就业、有序返岗。
(三)用工有支持。使有需要的用人单位享有用工服务和政策支持,推动经济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
(四)创业有保障。使有创业意愿的各类群体享有政策、资金、场地、服务等全链条扶持,推动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五、主要内容
(一)开展稳岗留工“暖心”行动。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为重点对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持续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等群体关心关爱、维权服务工作。(责任单位:市妇联、市总工会,各区市)向就地过年劳动者发出节日慰问信,组织多种形式的“送温暖”和集体过年活动,深入开展“送法到家让孩子健康成长”寒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帮助安心过春节。(责任单位:市妇联、市总工会,各区市)鼓励企业为在岗职工发放留岗红包、过年礼包,合理安排生产、制定错峰放假和调休计划,灵活安排职工在岗培训,落实好工资、休假等待遇。(责任单位:市总工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市)加大对滞留失业人员的转岗就业服务力度,及时按规定兑现失业保险待遇,对符合条件人员实施社会救助。(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各区市)依托“青岛市就业援助公共服务平台”,为有需要的失业人员开展“131”服务,提供至少1次职业指导、3个适合的岗位信息、推荐至少1个合适的培训项目。统筹培训资源,引导农民工主动参加适合农民工就业的技能培训,落实好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畅通劳动保障维权渠道,加大监察执法力度,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市)
(二)开展复工返岗“助推”行动。充分发挥劳务合作基地作用,加强与输出地的信息对接,提前摸清农民工返乡返岗和企业开工复工情况,组织人力资源输出地劳动力来青就业,引导农民工有序返岗。对输出地返岗人员较多、招聘来青务工数量较大的,协助做好包机、包车等“点对点”精准输送工作。培育特色劳务品牌,加强宣传推介力度,引导劳动者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务工对接,以知名品牌带动劳动者就业增收。(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区市)广泛收集农民工就近就业岗位,组织参与春播春种农业生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以工代赈项目,拓宽就近就业渠道。(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乡村振兴局,各区市)
(三)开展重点企业用工“助力”行动。做好春节前后有用工需求的企业用工服务工作,组织人社服务专员主动深入规模以上、“四新经济”等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摸排用工信息,每个区市收集岗位信息不少于1万个。(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市)依托“青岛市急需紧缺用工对接平台”,为一次性用工需求30人以上的企业提供岗选人配置、专场招聘等服务。在“人社服务‘进千企访万民’”活动基础上,建立动态台账,针对性开展以送政策、送人才、送岗位、送培训、送温暖为主要内容的“五送”服务,做好问题动态清零。搭建“百家机构助万企”服务平台,在全市范围内筛选10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向不少于1万家重点用工企业定向推送,促进企业招工用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对于贡献突出、引进人力资源服务效果好的,按规定给予奖补。支持企业自主培训,对组织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且符合政策规定的,给予企业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市)
(四)开展百场“农民工招聘大集”促就业行动。对招聘岗位需求量大、行业较为集中的企业,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组织百场“农民工招聘大集”,每个区市组织招聘专场不少于10场,引导企业和农民工进行有针对性、精准化的对接洽谈,提高匹配效率。各级各部门要在官网设置活动专区,组织、推介网络招聘活动,其中,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组织不少于5场网络招聘会,每个区市组织不少于3场网络招聘会。制作手机端“农民工网络招聘大集”二维码,以海报的形式在务工人员集中地、各人力资源市场、灵活务工市场显著位置张贴,引导求职者通过扫码方式快速查找各类岗位信息,实现人岗匹配、“码”上就业。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开展直播带岗、远程招聘、云上指导等更多内容丰富的线上活动,吸引求职者参加,实现岗位靶向推送。(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妇联,各区市)
(五)开展零工市场服务行动。积极贯彻落实《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7部门关于支持推进零工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零工市场作用,拓展岗位归集发布、求职招聘对接等功能,为务工人员提供更多企业就业、灵活就业等就业机会。依托“青岛市灵活就业服务平台”,提供灵活就业岗位查询、线上供需对接、技能提升等服务,构建多渠道供给机制。推动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功能向零工市场延伸,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权益维护等服务,有效扩大服务半径。有条件区市可在春节后务工人员求职集中的地点设立临时就业服务站(点),集中为务工人员求职提供帮助。(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市)
(六)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行动。对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就业创业需求进行全员摸排,对有就业需求的,送岗位入村入户。落实好城乡公益性岗位提质扩容工作,发挥好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作用。多渠道收集岗位信息向东西部和省内协作城市推送。组织青岛市用工需求量大的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家庭服务业企业和技工院校赴东西部和省内劳务协作地区开展专场招聘、技能培训、经理人培训、签订合作协议等活动。发送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列,输送劳务协作地区务工人员直抵我市用工企业。(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乡村振兴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区市)
(七)开展“贺新春、引人才”行动。依托中国海洋人才市场(山东)、青岛人才网,设立“‘贺新春’人才招聘季”活动专区,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为企业和各类人才搭建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市)加大全市19处“青年人才驿站”宣传推介力度,为外地青年人才来青就业提供7天以内免费住宿、政策咨询、岗位推介、城市融入等一站式服务。(责任单位:团市委,各区市)组织开展“青鸟计划·唯才唯青岛”云上招聘会、“招才引智名(高)校行”等活动,深入高校开展政策宣传、就业指导等服务,并通过青岛人才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及企业招聘信息。(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团市委,各区市)组织开展“青雁归巢”青岛学子家乡游,通过发放致青岛生源大学生一封信、组织一次岗位推介活动、一次就业指导培训、一次人才政策解读、一次职场体验活动,提高青岛生源大学生回青就业意愿。(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市)聚焦“四新经济”产业发展需要,开展校企对接、岗位推介、直播带岗、市场化招引等系列引才活动,为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便捷高效招引服务。企业招用人才后做好跟踪服务,提供就业见习、技能培训、补贴申领等一链式人才服务。(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市)
(八)开展创业服务提升行动。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强化载体平台建设,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入乡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各类群体创业提供场地支持、租金减免、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扶持。积极开展创业培训,打造“创业第一课”公益培训讲堂品牌,开展送政策进校园、创业沙龙等活动,提升创业者创业创新素质能力。开通创业城市服务热线,组建创业者联盟,为农民工、返乡入乡、高校毕业生等各类群体创业提供咨询、问诊、评审、培训等服务。开设“创在青岛”“了不起的创业者”专栏,挖掘农民工、返乡入乡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各类群体创业典型,开展创业故事宣传,激发创新创造创意活力。(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市)
六、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实施。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将本次行动作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周密组织,充分尊重劳动者和企业意愿,加强工作保障和组织实施。要发挥部门优势,广泛动员社会机构、企业和劳动者参与行动,充分利用市场化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二)做好宣传引导。组织电视台、报纸、互联网、手机端等媒体进行实时报道,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活动开展情况和所取得的进展,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印制活动海报,在务工人员聚集地广泛张贴,同时与城市管理、铁路等部门加强沟通,在各大商超、户外城市亮化大屏幕等平台广泛宣传招聘活动,方便线上求职就业。
(三)加强风险防控。要加强就业形势监测分析,建立春节前后应急值守制度,做好应对预案,及时处置疫情影响劳动者返乡返岗等突发事件。畅通劳动保障维权渠道,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推进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和零工市场秩序。
(四)强化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在举办线下招聘活动时务必严格按照当地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部门等要求落实相关规定,提前做好活动报备,尽量控制活动规模和参加人数,开展小型化、精准化专场招聘,确保活动稳妥有序。
(五)做好活动总结工作。及时对活动亮点、创新工作、取得成效进行总结,活动总结请于4月3日前通过金宏网报“青岛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
七、联系方式
1.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联系人:战子龙
联系电话:67781801,13969628006
2.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联系人:王新平
联系电话:85911260,18905323080
3.青岛市民政局
联系人:范宝东
联系电话:85795553
4.青岛市交通运输局
联系人:吴海峰,陈剑桥
联系电话:88018701,88018709
5.青岛市乡村振兴局
联系人:董晓明
联系电话:66960020
6.青岛市总工会
联系人:李湛
联系电话:83092826
7.共青团青岛市委员会
联系人:李叙军
联系电话:85911656
8.青岛市妇女联合会
联系人:孙宏良
联系电话:85911670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青岛市民政局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                 青岛市乡村振兴局          青岛市总工会
             共青团青岛市委员会                青岛市妇女联合会
                                                          
                                                                          2022年1月30日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