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雨
通讯员 夏梓 符坚
“工业记忆——‘一冶’工人版画的图像叙事”正在湖北美术馆展出。该展为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由湖北美术馆主办。
4月6日下午,在湖北美术馆公教部的邀请下。四位著名版画艺术家傅树清、宋佳林、熊庆顺、禹季凯齐聚一堂,展开关于“工业记忆”的对谈。他们从不同视角出发,回味刀笔背后映出的火红年代。对谈结束后,湖北美术馆副馆长、该展策展人胡莺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介绍展览看点。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不同时代的重要版画作品在展厅呈现,好似为观众推开一扇回到新中国工业重镇——武汉的时光之门。
展出的武汉记忆
“工业记忆——‘一冶’工人版画的图像叙事”以湖北美术馆馆藏工业版画及相关文献为研究基础,共展出相关作品近80件,分为图像与历史、记忆与叙事、个体与时代三个部分。
站在“记忆与叙事”展区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武石于1957年创作的《最后一根钢梁》。据胡莺介绍,这幅作品记录了我国首座公铁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竣工前,最后一根钢梁安装的场景。紧接着是宋恩厚于1959年创作的《又是一炉优质钢》,以武钢生产步入快速发展期为背景,描绘了一位钢铁工人面对火红钢水欣然微笑的情景。该作品也成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历史上的标志性图像。
胡莺希望,观众踏进展厅时就有一种年代的进入感扑面而来。“武汉是新中国工业重镇,亦是中国工业版画的发源地,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武汉钢铁公司、武汉重型机床厂、长江大桥等重要的建设项目都在这里。20世纪50年代,武钢汇集了各地援建的工业大军,并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的美术创作活动。”
“时间脉络”在展厅蜿蜒,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转角过来,便能遇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激情”——《激流勇进》《胜利凯歌》《鹰击长空》《朝气蓬勃》……
“1963年,‘第一冶金建设公司’(简称‘一冶’)从武钢划分出来,‘一冶’工人版画群体在‘工人业余版画创作组’基础上形成,此后20余年持续发展壮大,并带动了湖北其它工矿企业版画创作群体的兴起,共同构成了工业版画在这一时期的繁荣。‘一冶’工人版画是我国最早以企业为依托,并长期坚持以版画表现工业题材与工业生活的创作群体,其产生与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成就和社会变迁的缩影。”胡莺说。
在“个体与时代”展区,13位“一冶”版画代表性作者作品呈现,记者了解到,这些作者们分别出生于20世纪30、40、50、60、70年代。他们通过各自的语言表达与时代的关联。
在这个展区,我们可以看到不止有雄伟壮阔的工业建设,也有抒情日常。例如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研究员禹季凯于1984年创作的《小师妹》。“新工人来了,跟师傅们做油漆,不小心把油漆弄在身上了,又无意中擦到了脸上。这样的小场景,刻画了工人们生活中的小情趣。”禹季凯介绍。
除了《小师妹》,武汉市版画家协会主席傅树清于1994年创作的《星空》同样吸引人驻足,画面中一位女工正在重型机械前抬头仰望星空。傅树清在作品前向极目新闻记者回忆当年创作的想法。“工业很枯燥,但人们内心的理想可以被融进星空中。这是一种唯美的工业风情,表达了女工对工业生活的战胜感与荣耀感。”
火红年代的生活
无数火红的焊花在迸发、流动,数十位头戴前进帽、脚踏“二八”自行车的工人在归家路上奔驰……
展览现场,90后观众徐旋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这些是他不曾见过的场景,“它们承载的历史记忆对我来说很陌生,却值得我们慢慢了解。”
工业版画里描绘的画卷或许对于年轻的观者来说遥不可及,却是傅树清、宋佳林、熊庆顺、禹季凯的生活日常、艺术习惯。
在“工业记忆”对谈中,1945年出生、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研究员宋佳林感叹:“当年的我们都很年轻,大家喜欢画画,喜欢表现火红年代的生活。当年的我们没有照相机,就是靠写生来表现:一个轻工拿一个电焊把站在天车的架子上面,然后我就把他画下来,再进行打磨创作。我们作为生活在那个时代里的人,我们就是工人出身、工厂里的一员。一生喜欢美术,并为之创作。”
今年67岁的青山工业版画研究院院长熊庆顺也回顾了他40多年前与一冶版画的情缘。
1975年熊庆顺进入一冶当上一名木工,并逐步接触和认识一冶版画。“起初我对版画艺术感到陌生,对自己也没有信心。1979年我工作出差在南京,工余时间画了大量工友肖像以此消磨时光。版画创作的起步,不知如何下手是好。这时收到了一冶版画培训班画友林争来信,他说:‘八十年代是奋斗的年代,我们都应该豁出去干一番,不说轰轰烈烈也绝不平平庸庸。艺术生活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美好光明的世界,我辈需要的是鼓足勇气大干实干,不犹豫不彷徨。’”
画友的信瞬间点燃了熊庆顺的创作激情。“那是一个文化生活匮缺的时代,工地上的工棚像散落的星星一样散布在原野四周,夜幕降临后一场工地电影放映,也会令工友们兴高采烈成群结队地去观看。白天工作,站在塔顶上俯瞰我们的建筑工地,生活的美好和工作的艰辛如一副画一样扑面而来,这不正是我要的一副画吗!由此一副画面定格心中,这就是我的第一幅版画作品《工地之家》。”
创作具有“冶金”味道的工业版画,渐渐成为熊庆顺的一种艺术习惯和自觉,“这里有我们熟知的工作和生活,也有我们对生活的感知,也记载着国家工业建设发展的历程。”
2021年的春晚,张也和周深演唱的《灯火里的中国》声入人心。而熊庆顺于十年前创作的版画作品《走进灯火》也正在湖北美术馆展出。“一组建设者以血肉之躯与钢筋混凝融为一体,走进一片荒芜工地的建设开发,迎来繁荣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他看来,“工业版画,犹如一个无声的记录员,默默记录下新中国工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瞬间;它又如一封从旧时光寄往未来的信,里面承载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城市记忆与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