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近期有望发布

  从业内人士获悉,我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近期有望发布。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浙江省、江苏省、贵州省和四川省等地发布了氢能相关政策或规划。据中国气能联盟预计,2020年至2025年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2026年至2035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

  相关报道

  预告:发改委明日10时将召开新闻发布会 介绍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有关情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定于3月23日(星期三)上午10:00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

  上海氢能发展中长期规划落地在即 产业链有望进一步完善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龚正21日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常务会议。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并指出,发展氢能产业,既是上海加快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抢抓绿色低碳新赛道、培育壮大新动能的重要选择。要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努力贡献上海智慧。要不断完善规划布局,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坚持“安全为先”,同时着力破除产业发展的政策性瓶颈。

  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30个省份、158个城市在其“十四五”规划中提及氢能发展,有57个城市出台了地方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上海走在前列。在国内五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中,目前只有上海城市群提出了相对明确的补贴扶持方案。上海积极布局氢能产业的举措还包括:

  加快打造市级氢能特色园区 不断完善产业链

  近年来,嘉定加快推进市级特色园区“嘉定氢能港”建设,引进了捷氢科技、长城汽车、丰田汽车、佛吉亚、堀场仪器、楚航科技等50多家氢能源和汽车智能化产业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初步形成了集膜电极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生产和加氢站基础设施配套等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框架体系。

  其中,捷氢科技为上汽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已推出首个燃料电池电堆平台—M4电堆平台,实现了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膜电极的自研自制。近日上汽集团公告宣布,拟将捷氢科技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后,拆分出来赴科创板上市。

  另一个科技园区临港新片区已集聚了康明斯、上海卓微氢、氢晨科技、上海治臻、唐锋能源、上海擎动等多家氢能上下游企业,中石油、上海交大、临港集团、申能集团、临港城投、中车交通等已在该区注册了一批氢能产业链企业,业务范围涉及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等各个环节。

  氢能项目渐次落地 应用场景日益丰富

  上海将在8月开工建设全市规模最大的氢能供应基地,由申能集团旗下申能能创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液空中国)和上海化学工业区投资实业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化工投资)三方联手建设。该项目一期计划投资1.8亿元,项目二期计划建设液氢生产和充装装置,建成后,年产氢气能力将超过8400吨,成为上海地区最大的氢源保障基地。

  另外,临港新片区首座油氢合建站——平霄路站已于2021年12月31日正式投入运营。去年10月,搭载氢晨科技H2系列燃料电池电堆的6辆氢能公交,在上海临港新片区正式投入运营;今年2月28日,上海临港公交与临港捷运举行线路划转交接仪式,划转16辆氢能公交与临港新片区相关线路经营权。

  在政策的不断推动下,上海乃至全国的氢能产业链有望进一步完善,关键领域的成长空间有望不断得到扩宽。

  当前制氢仍以化石燃料为主,燃料电池为重点应用方向。在双碳的大背景下,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链的未来发展潜力大。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计,2020年至2025年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2026年至2035年产值达到5万亿元。天风证券据发展规划测算,2020-203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保有量的增长空间有望达十年百倍。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