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店200家、巨额亏损的呷哺呷哺,仍然喊出了扩张的口号

(观察者网讯)

不少年轻人爱吃的连锁小火锅品牌呷哺呷哺,发布了10年来首次亏损的预告。

3月11日,火锅连锁品牌呷哺呷哺发布了“盈利预警”公告——2021年,公司预计实现收入为61.5亿元,同比增长约13%。不过净利润却出现了10年来首次亏损(2011年至今),预计亏损约2.75亿元至2.95亿元,2020年同期净利润为1149万元。

公告发布后,呷哺呷哺的股价随即大跌,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幅分别为7.84%和11.43%。截至3月16日,呷哺呷哺股价为3.23港币,和2021年2月1日27.08港元的巅峰股价相比,呷哺呷哺已经跌去了88%的市值。

呷哺呷哺为何出现了如此严重的亏损?公告表示,呷哺呷哺2021年亏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因为因为全年关闭约230家餐厅导致的长期资产一次性亏损,以及因为部分餐厅经营业绩下滑而导致的计提减值亏损,合计约2.2亿元;二是因为2021年部分地区餐厅仍然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无法充分营业,进而拖累了整体盈利水平。

在餐饮行业普遍关店调整的情况下,呷哺呷哺也未能幸免。对于呷哺呷哺而言,曾经以“性价比”横扫市场的小火锅处境愈发尴尬,如何解决新的选址和定位问题,成为人事大洗牌之后,创始人贺光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呷哺退,凑凑进

围绕在呷哺呷哺身上的一个重点,是如何解决自身赖以起家的“呷哺呷哺”品牌餐厅经营问题。

呷哺呷哺创始人贺光启在去年6月重回台前后,经过2个多月的市场调研,发现呷哺呷哺的部分门店存在严重的选址错误,进而会导致亏损,因此决定“关店200家”。

2021年中报显示,呷哺呷哺共有1077家呷哺呷哺品牌餐厅,也就是说近2成呷哺呷哺品牌餐厅被关闭。

然而呷哺呷哺的营收并未减少,公告显示,呷哺呷哺2021年的营收达到61.5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3%。

大幅关店的同时,营收不降反增,这一方面说明呷哺呷哺淘汰的店铺营收表现不佳,另一方面,呷哺呷哺旗下凑凑品牌补位以及持续的开店措施提升了自身营业额。

2021年中报数据显示,呷哺呷哺旗下“凑凑”品牌餐厅的营收占比,已经达到37%,同比去年同期增长6个百分点。而“凑凑”餐厅的数量只有149间。

主攻中高端火锅的凑凑占据了越来越多的销售额,成为公司营收的重要增长点。但是呷哺呷哺品牌却遇到愈发尴尬的境地。

尴尬的性价比

作为曾经的“高性价比”代表,呷哺呷哺一度提价的策略导致不少拥趸离开。

作为一人食小火锅的代表,呷哺呷哺餐厅翻台率高、客单价低,在房租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提价成为必然的选择。

但是这一选择必然会伤害到呷哺呷哺的核心用户群,“性价比”没有了,呷哺呷哺也就失去了最强的竞争力。2017年,在呷哺呷哺推出涨价策略后,翻台率就开始一路下滑。2017-2020年,呷哺呷哺翻台率分别为3.3、2.8、2.6、2.3。

呷哺呷哺税后利润(单位:万元)

不提价会面临亏损,提价会面临客户流失,“性价比”定位如何权衡成为呷哺呷哺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在经历“提价之痛”后,呷哺呷哺选择重新回归性价比,同时开始了新的扩张动作。

12月22日,贺光启宣布呷哺呷哺将在上海设立第二管理总部,实施北京、上海“双总部”并启动“东扩南进”的发展战略。未来三年,呷哺呷哺预计新增至少500家门店,从现有的千家门店扩增至1500家左右,并差异化经营南北方市场。湊湊则以每年新增80到100家门店的速度扩张。

呷哺呷哺品牌回归性价比,主攻中高端的凑凑来担起盈利的任务,这似乎成为呷哺呷哺的战略走向。

然而在餐饮行业仍未走出疫情阴影的情况下,呷哺呷哺持续扩张策略能否换来业绩的进一步增长,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李显杰 )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