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业技术中心为平台 看重庆如何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2月23日,国家发改委公布最新一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植恩生物、中冶赛迪、惠科金渝和建安仪器这4家渝企入选,至此重庆已有“国字号”企业技术中心4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14家。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创新驱动推进“双链耦合”,是今年重庆推动工业经济发展“重头戏”,其中,加强以企业技术中心为平台的技术创新研发力度,是重中之重。

成效:技术创新让产业链“串珠成链”

2021年7月,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青山工业)第100万台双离合变速器下线。

青山工业是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专业变速器生产企业之一,该企业每年拿出销售总收入的5%-10%投入研发,依托“国字号”青山工业技术中心,与市内外高校及企业机构展开合作,让“青山造”变速器实现国产化突破,其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对企业销售收入贡献率达到了55%以上。

无独有偶。成立于2020年底的化工类企业,重庆渝化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同样依托企业所属的“国字号”技术中心,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形成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精细化工三类产业集群,在去年企业运营头一年即取得“好成绩”,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超100亿元,利润超20亿元。

这些企业技术中心究竟有何“魔力”?

“通过技术中心,主要是弥补实验室产品与产业化之间的缺失,从而解决行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的问题。”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康佳光电)副总经理张玮认为,当前多数企业存在着“技术研发-成果扩散-商业化-产业化”产业链衔接不畅,创新成果难以实现产业化的“硬伤”,而企业技术中心的作用就是“串珠成链”,打通实验室产品与产业化之间的“梗阻”。

比如,以康佳光电为载体的,市级微发光二极管新型显示创新中心为例,自成立以来,该中心已牵头陆续开发出20多款产品,投入量产10多个项目,在新型显示技术产业领域实现了多个上下游企业集聚和技术融合。

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科技创新基地60多个,培育科技型企业2万多家,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和区域创新能力均在全国前列。

不足:企业创新培育仍需“补短板”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通过培育“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环境,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重庆的创新生态也在不断优化。

然而,当前重庆的科技创新仍亟需弥补多个“短板”,包括重大引领性的研究成果不够、带动性强的科创企业不多、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不大、领军型的科创人才不足等方面。

“在当前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中,创新能力不足也是主要症结之一。”市经信委主任蓝庆华表示,以前我市推动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发展,更多依靠资源投入,创新驱动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要提升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是当务之急。”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副研究员廖敏认为,重庆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加快培育形成以科技型企业为主体的新动能,将科技创新的力量转化为经济和产业竞争优势。

廖敏建议,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规模,要在“培育科技型企业孵化器、推进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发展、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规模”这三方面“做文章”,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此提升科技型企业发展质量和群体规模。

行动:年内推动全市半数企业开展研发

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创新能力是关键。

按照规划,今年内,全市企业中有研发机构和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数量占比,将分别提高到35%、48%左右。

为此,我市计划从多个方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继续实施好“研发机构倍增计划”,计划到“十四五”末,全市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占比将达到50%。

继续加大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市级制造业中心培育。蓝庆华表示,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将通过整合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各方资源,形成行业性研发中心惠及更多企业,增强产业研发能力。

“目前我们已经梳理出33条重点产业链,并围绕产业链提出了技术需求清单,以此推动院校、研究院所、企业开展协同攻关,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供给问题。”蓝庆华说,强化“企业家是创新的主帅、科学家是创新的主力、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政府是创新生态的主责”意识,推动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将是今年全市营造创新氛围、推动技术研发的“主旋律”。

另外,市经信委、市科技局等还将通过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形成科技型企业培育链,并落实好研发准备金制度、重大新产品补助等财税政策。同时全市还将通过创建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大型科技企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