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
德州市共有持证残疾人13.1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3%。“十三五”时期,德州市残疾人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基本实现了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所有建档立卡残疾人实现脱贫,3.35万名建档立卡和即时帮扶残疾人落实了惠残政策。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其中: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2.3万余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7.1万余人。建立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及系列配套政策,将康复救助年龄扩展到17周岁,康复救助残疾儿童7763人(次),实施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227例,确保“有一做一”。扎实推进精准康复服务行动,348990万人(次)受益。持续开展“我和你·心连心”扶残助学项目,为新考取的276名残疾大学生发放救助金155.4万元。大力实施“共享阳光·残疾人就业创业工程”,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600余人次,培育省、市级优秀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64处,发放扶持资金196万元,评选省、市残疾人自主创业标兵和致富能手144名,奖励资金70.7万元。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为2.2万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残疾人证实现“省内通办”、一链办理。在全省率先开通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积极参加全省第九届残疾人艺术汇演、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等文体赛事,累计获得奖牌70枚。参与拍摄以夏津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袁敬华为原型的公益院线电影《朝华》。涌现出一批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全市8名个人、7个集体分别受到国家和省委、省政府表彰,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氛围日益浓厚。
但我市残疾人事业仍是民生事业的短板,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比较繁重,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还不高,基层服务残疾人能力还不足,无障碍环境建设不到位的问题亟待解决。“十四五”时期是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规划》的出台将有力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二、决策依据
《德州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作出的战略部署和工作要求,充分参考《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及《山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全面分析德州市残疾人事业面临的机遇挑战,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十四五”时期德州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科学谋划和系统部署。
三、出台目的
《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弱有所扶的原则立场,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主线,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增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向着现代化迈进,不断满足残疾人美好生活需要。《规划》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实现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残疾人获得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活品质得到新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到2035年,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相适应,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四、重要举措
(一)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提高基层服务残疾人能力,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和照护服务,扩大残疾人保险覆盖范围,强化残疾人救助和保护力度,保障残疾人基本住房安全便利,全面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
(二)全面提高康复供给质量,加强残疾预防工作,加强残疾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提升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水平,提高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残疾人健康水平。
(三)优化残疾人就业创业机制,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拓宽残疾人增收渠道。
(四)全面提升残疾人素质,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和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宣传现代新型残疾人观念,完善残疾人体育管理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
(五)着力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发展信息无障碍,丰富无障碍服务供给,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六)加强残疾人法治建设,提高残疾人事业法治化水平,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
(七)深化残联组织改革,加强各级残联组织建设,抓好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残疾人基础设施和服务机构建设,夯实残疾人事业基层基础。
(八)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加强对残疾人公共服务的扶持管理,拓展残疾人社会化工作方式,深化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助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五、政策亮点
(一)着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规划》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困难残疾人,将工作力量、资源、政策向基层聚集,研究提出实施县域残疾人服务提升行动、强化县(市、区)和乡镇(街道)残联建设、在所有乡镇(街道)和有条件的社区普遍建立“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综合服务平台、将残疾人服务纳入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社区康复,完善覆盖城乡的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强化完善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建设等系列举措,将有力提升基层服务残疾人的能力水平,有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力改善广大农村残疾人生存发展环境。
(二)着重加强政策创新衔接。《规划》坚持“继承、发展、融合、畅通”原则,认真做好“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的有机衔接,系统总结“十三五”期间全市残疾人工作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创新性、典型性经验做法,在《规划》中进行了固化和明确。同时,认真梳理现行政策落地落实、与其他政策之间的衔接等情况,立足“十四五”时期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趋势和发展条件,研究提出残疾人就业创业各类补贴、党政机关带头按比例安置残疾人、脑瘫儿童康复救助、中途致残残疾人康复救助等政策举措,进一步加强与民政、卫健、人社、教育等部门的政策衔接,进一步健全残疾人政策体系,提升政策保障水平,增强广大残疾人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着重建立社会助残机制。《规划》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建立社会化、市场化助残模式,通过健全政府购买助残服务政策措施、培育扶持残疾人志愿服务组织和互助组织、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落实残疾人事业金融税收等支持政策,进一步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兴办残疾人服务机构和设施,开展各类助残服务、助残项目,不断满足残疾人多元化、多层次需求。同时,《规划》坚持扶持与监管并重,制定与市场主体协同发展的服务标准体系,支持残疾人和残疾人亲属参与服务评价,完善残疾人口基础数据,加强各类残疾人服务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强化质量控制和绩效管理,推动社会助残项目化运作、规范化发展。
六、联 系 人:田韦君
科 室:德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室
联系电话:2687256 15165900356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