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成绩单”中的品牌看点

□ 付朝欢

近日,我国2021年度汽车产销量数据正式发布。看点除了产销总量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出口量实现历史性跨越,还有对产销数据进行结构性分析后所呈现的中国品牌“含金量”。

品牌,一头连着供给侧,一头连着需求侧。近几年,中国主流汽车品牌取得长足进步,技术能力全面构建,产品创新持续不断,中国品牌汽车的质量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一些国际品牌。以“千车故障率”这一指标为例,国际上大多数品牌是8~10的水平,现在有的中国品牌已经达成5~7的水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最终要落到需求侧上。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销售数据,2021年,我国乘用车销售实现2148.2万辆,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954.3万辆,同比增长23.1%,市场占有率达44.4%。其中,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销售实现247.6万辆,同比增长1.7倍,占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4.3%。

近期,部分车企陆续公布了2021年的销售数据。我们不妨切入一个微观的视角,先看看上汽集团长城汽车、吉利汽车这三家头部车企2021年的出口表现。上汽乘用车全年出口总量达到29万辆,同比增长68%,继续保持中国单一品牌海外销量冠军的地位。长城汽车海外销售逾14万辆,同比增长103.7%,创历史新高。吉利汽车在海外市场整体销量超11万辆,同比增长约58%。

还有一些亮点值得关注。2021年,长城汽车全球化体系持续完善:除了国内13大全工艺整车生产工厂,这家车企已在全球范围内布局4大海外全工艺整车生产基地,以及5大海外KD工厂。

吉利汽车连续5年保持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冠军,市场占有率稳健增长。更值得关注的是,吉利在西安打造了全球首个超级智能“黑灯工厂”,集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为一体,可满足电动车、混动车、燃油车的3大平台和6款车型柔性自动智能化共线生产。这座超级工厂还是一座制造生命周期零污染的绿色生态工厂。

再看产业结构。我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中国品牌的市场渗透率超过30%。得益于决策早、布局早、行动早,经过10多年战略性引导和精心培育,我国汽车产业借助新能源赛道“换道超车”,现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新发展阶段。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不仅赢得国内消费者的信赖,也越来越获得海外消费者的认可。

“能看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在1月12日工信部的发布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轮值会长朱华荣说,“未来10年,将会诞生世界级的中国品牌。”当然,这一判断也有前提条件,那就是“中国汽车品牌要抓住未来3年~5年的发展机遇期,抓住国际市场,加速品牌向上”。

每年5月10日,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品牌日”。做大做强中国汽车品牌,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努力推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和传播,全面展示中国汽车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新赛道”的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营造全社会认可与支持中国汽车品牌的氛围,为中国汽车品牌向上注入新的动力。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