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江门两会丨江海区区长郑丹辉:奋力打造全市工业立市重要引擎

1月11日上午,江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在听取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后,江海区委副书记、区长郑丹辉表示,报告政治站位高、统揽全局、谋划扎实、催人奋进,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深入推进“六大工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工作部署,用五个“必须”清晰地阐述了市政府五年工作的具体方向和重点,体现了坚持以昂扬斗志、冲天干劲奋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奋力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信心和决心。

江海区委副书记、区长郑丹辉

“报告对各县(市、区)的重点工作都进行了部署,其中我特别关注的是,报告指出江海区要加快谋划建设安全应急产业园,推动江门国家高新区争先进位,与新会三江、睦州联动发展,推动高新区打造珠江产业金融综合改革示范区,拓展高新区产城融合发展空间,加快连海路、南山路等园区基础建设等。”郑丹辉说,报告为江海区未来发展擘画蓝图、把脉定向、细致指导,充分体现了市政府对江海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赋予江海区更加重要的战略定位和发展使命。

郑丹辉表示,接下来江海区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政府工作报告上来,以更大力度融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的建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区、制造强区之路,以市委“六大工程”为统领,推动区委“五大行动计划”落细落实,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各项工作在江海落地生花结果,奋力打造全市工业立市重要引擎、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和创新型经济主导的高水平高新区。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培育科技引领新动能。实施江门高新区争创全国50强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六大国家级创新平台融合发展,力争实现高企数量突破55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8%;加快推进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和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努力建设跨区域、跨领域、多学科融合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二是坚持工业兴区,壮大实体经济源动力。大力发展安全应急产业,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江海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打造国内第一个水安全应急产业园区;谋划“442”应急产业引入模式,高标准培育安全应急产业,加快形成“五维一体”应急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在引进投资超50亿元项目上取得突破,力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突破120亿元、前沿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三是坚持园区增效,提升产业聚集发展加速度。探索建设“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深度分工合作示范区。实施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重点完善安全应急产业园首期1000亩启动区基础配套。实施南山工业园、金溪工业园等6个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力争在全市建成一批示范引领的村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试点。

四是坚持内外融合,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加快建设江门“侨梦苑”核心区“两中心、六平台”、侨资侨智侨力集聚平台,充分发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加快建设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域外法律查明中心。加快建设投资贸易平台,积极拓展国际新兴市场,抢抓RCEP发展机遇壮大对外贸易规模。

五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民生事业取得新成效。加强与华南师大等高校合作,推进集团化办学,提高江海实验教育集团等4个教育集团办学水平;加快建设高新区第一小学、滘头片区学校等新校,推进江南小学等学校扩容提质工程和艺术高中建设,满足优质学位供给需求。高标准推进市中心医院新院区建设,异地重建江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江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新增13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推动区图书馆成为国家一级馆。深入推进“粤平安”群众信访诉求矛盾纠纷化解综合服务应用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信访超市+外送模式”,让群众反映信访诉求“最多跑一地”。

来源:南方日报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