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政策解读

一、《若干措施》制定的依据和目的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2021年3月,四川省教育厅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对劳动教育的内容、课程、实践活动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市制定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目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和学生生活实际,弘扬奋斗才能乐享生活的精神,让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学生的价值追求,加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城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二、《若干措施》的工作目标
   以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为抓手,着力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评价等方面先行先试,构建五育融合、学段贯通、市县校联动、家校社协同、高效保障的工作格局,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形成全方位支持、全课程融入、全社会参与、全过程评价的劳动教育生态圈。力争到2025年,形成100门精品课程,认定100个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培育100所特色学校,培养1000名优秀导师。
   三、《若干措施》的主要任务
   (一)整体设计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推动各学段劳动教育良性衔接,小学注重劳动习惯养成,初中注重劳动品质和职业意识培养,普通高中注重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情怀培养,职业院校注重培育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普通高等学校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和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
   (二)合理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课外校外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每周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每周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校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探索五育融合路径,鼓励学校开展“劳动+文化”“劳动+生态”“劳动+志愿服务”等融合教育,形成“一校一清单,一校一特色”。
   (三)拓展校内外劳动实践场所。将劳动场所纳入学校建设规划,研制劳动实践教室(场所)配备指南,赋予空间多重属性,探索一室多用。每个区(市)县至少建设1个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鼓励区(市)县通过普职联办、城乡联办、校社联办等方式多渠道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四)提升劳动师资队伍专业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至少配备1名劳动教育专职教师。用3-5年时间至少建立10个劳动教育市级名师工作室,培养一批市级学科带头人。将劳动教育课教师纳入教师职称评审范围,保障劳动教育课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审、评优评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待遇。
   (五)健全劳动教育评价制度。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劳动档案,开展写实记录和增值性评价,形成学生劳动教育“数字画像”。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六)构建劳动教育共同体。引导家长当好劳动教育的“第一任教师”,鼓励孩子每年学会1-2项生活技能。落实学校主责,严格执行劳动教育课程安排,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发挥社会力量支持劳动教育,明确教育、农业农村、国资管理、文化旅游、妇联、民政、共青团以及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
   四、《若干措施》的组织保障
   建立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劳动教育工作机制,建立政府、学校、社会等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和分担机制,通过“三案两书一险”落实劳动教育安全防控,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加强宣传引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
   解读机构:成都市教育局
   解 读 人:杨忠斌
   联系电话:028-61881684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