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方案》解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积极构建符合我市特点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系,推动全市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根据《四川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川办发〔2020〕70号)精神,我市制定出台了《宜宾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共分4部分。

第一部分,指导思想。明确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及省政府关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面提升管理养护质量和水平。

第二部分,工作目标。到2022年,基本建立权责清晰、保障有力、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养护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通行条件和路域环境基本改善,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年均养护工程比例不低于5%,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75%。到2035年,全面建成体系完备、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城乡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农村公路治理体系全面完善,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实现“品质高、网络畅、服务优、路域美”的目标。

第三部分,主要任务。从责任落实、资金保障和措施强化等3个方面明确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具体任务。

一是夯实管养责任。明确市政府有关部门责任,加强市级统筹、政策支持和指导监督,市政府对各区县政府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进行绩效管理。县级政府履行主体责任,明确县级相关部门、乡村两级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权力和责任清单,将养护资金、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支出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形成“精干高效、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管理养护运行机制。同时,发挥好乡村两级作用和农民群众积极性,按照县级政府确定的职责范围,乡级政府具体负责乡村道的管理养护工作,推进乡(镇)农村公路管理体系建设;村民委员会负责实施村道的日常养护工作,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量力而行”的原则,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组织实施村道管理养护工作。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规范执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补助政策,成品油税费改革新增收入替代原公路养路费部分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资金不低于15%。加大日常养护资金投入,2021年起,省、市、县三级公共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总额不得低于以下标准:县道10000元/年•公里、乡道5000元/年•公里、村道3000元/年•公里、桥梁隧道100元/年•延米。除省级财政承担的30%外,市级财政原则上按20%给予支持,其中:市辖区市级财政承担20%,扩权县市级财政承担10%。强化养护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各级财政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监管,公共资金使用情况要按有关规定对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各级审计部门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积极探索投融资新路径,鼓励通过与经营性项目一体化开发、参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引入灾毁保险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公路养护。

三是提升治理水平。推进“四化”建设,1.管理规范化,全面推行路长制,用好县、乡、村三级路政管理和养护管理两支队伍,确保管理养护责任有效落实。2.养护专业化,采用自动化快速检测设备开展路面技术状况评定,具备市场化条件的地区,养护服务可通过政府采购服务方式交由养护企业承担,其他地区要建立完善专业化养护队伍,统筹干线公路与农村公路养护捆绑实施。3.运行高效化,完善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实施危旧桥改造专项行动,提升安全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推动管理智能化;强化应急保障,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应急救援体系,细化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措施,提升应急保障能力。4.服务优质化,推进“农村公路+”融合发展,完善公路沿线服务设施建设,加大路域环境整治,努力营造“畅、安、舒、绿、美”的交通环境。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区县要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地区实际的工作方案,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工作。二是强化示范引领。围绕路长制、养护生产组织模式、智慧化管理、投融资机制、信用评价机制等主题,积极打造示范试点,以点带面推进改革。三是强化督导考评。市政府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情况纳入对区县政府绩效管理,严格考核,逗硬奖惩。

解读部门联系方式

解读单位:宜宾市交通运输局

解读人:杨娟      联系电话:2327712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