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党委、政府工作要求,聚焦“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争当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排头兵,以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强化就业优先,突出创业引领,推动产业、企业、创业、就业“四业”联动,我市近期印发了《威海市“创业齐鲁·乐业山东”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现将方案解读如下。
(一)强化创业示范引领。深入开展大学生(含海外留学生,下同)创业引领计划,每年扶持大学生创业800人。实施留学人员来鲁创业启动支持计划,每年支持一批留学人员创办企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或者到企业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攻关。
(二)强化创业融资支持。进一步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体系,优化贴息资金流程,缩短贴息周期,降低创业者和初创企业融资成本。拓宽企业金融辅导员覆盖面,将各级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的成长性初创小微企业纳入辅导范围。
(三)强化创业平台支撑。积极做好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培育引导工作,加强创业导师库和创业项目库建设,输送创业政策、提供创业指导。加大返乡入乡创业支持力度,依托现有各类园区推进返乡入乡创业。
(四)强化创业能力提升。推荐选拔优秀企业负责人参加创业齐鲁训练营活动,每年培训一批有持续发展和领军潜力的初创企业经营者。结合劳动者创业意愿,有针对性的加强创业培训服务,每年培训3000人次以上。积极推荐我市中青年企业家参加全省中青年企业家培训班,提升中青年企业家能力和素质。
(一)强化来威留威就业。积极发挥人社系统干部职工对接高校联络机制作用,针对我市产业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组织赴省内外高校开展校园招聘活动。用好威海籍学子资源,开展威海籍大学生回威留威专题活动,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来威留威实习就业。落实好万名大学生聚集计划生活津贴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区市对到本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提供购房补贴或住房租赁补贴。
(二)强化灵活就业渠道。大力发展小店经济,做大做强平台经济,推动新就业形态发展。统一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考试收费,降低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灵活就业成本。开展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和就业促进项目试点,大力推动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意外伤害保险补贴政策落实。探索发布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人员较为集中的行业(工种)市场工资价位。加强新业态行业工会组织建设,推动职工方和企业方开展集体协商,建立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派驻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促进有意愿、有经济能力的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三)强化技能培训质量。推行“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各类劳动者3万人次以上。挖掘、遴选和储备我市公共实训基地项目,鼓励推荐我市符合条件的公共实训基地争创省级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全力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建立培训补贴标准动态评估调整机制,对经济发展紧缺急需专业和职业(工种),适当调整补贴标准。
(一)强化市场就业手段。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培育建设有特色的地方人力资源产业园。强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印发《威海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分级分类管理实施暂行办法》。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强化公共服务质效。推广使用“威海市就业服务平台”,推动人力资源供求精准对接。组织进企业、进园区、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为企业和劳动者送政策、送岗位、送信息、送服务、送维权,推动就业政策落实落地、就业服务提质增效。依托山东创业服务网,做好创业指导服务工作。
(一)强化用工环境改善。鼓励企业开展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每年培育认定一批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减少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的一线岗位对劳动力的依赖。加强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导服务,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适时发布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引导企业合理确定工资水平。指导企业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和就餐、住宿等生活条件,建立梯次培养机制,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形成良好企业文化。
(二)强化技能人才培养。构建职业院校专业动态优化调整机制,定期开展专业评估调控,发展急需紧缺专业,淘汰落后专业,推进学校间专业整合,到2023年,新建机器人装调与维护、智能养老服务等一批急需紧缺专业。支持我市技工院校参加省级技工教育优质校和优质专业群建设工程,组织开展山东省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威海市选拔赛,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和平台载体建设力度,完善技能人才奖励激励机制,选树技能人才典型,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技能、关爱技能的良好氛围。
【营商环境】关于威海市“创业齐鲁·乐业山东”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的解读.doc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