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两年来,“资本”在舆论中的地位已经到达了最低点——无论在蚂蚁金服上市风波中,还是在对娱乐圈的治理中,网络舆论都一面倒地指责“资本”。
不仅没有受到指责,反而成了众望所归,享受了国家的至高礼遇。
这是为何?
背后,又隐藏着中国怎样的崛起模式?
其实说到“资本”,华为也是“资本”企业,和阿里一样,都是以盈利为目的。
但是,同为资本家,华为和阿里的资本方向,却是不一样的。
2013年到2018年,中国目标是“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努力的方向集中于基础设施和互联网经济两个方面。
马云、刘强东等互联网经济大佬的舆论声望,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达到其顶点。
君不见,那时候的马云几乎天天上新闻,诸多媒体和学者将互联网经济定性为“为穷人服务”。
说阿里是为穷人服务的,是为了广大中小企业服务的。
而在民间舆论中,对马云的崇拜成为一种潮流。
2014年马云发布其第一条微博,数万网友在留言区中称他为“爸爸”,盛况空前。
之所以在2018年前受到热捧,是因为他确实带动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杭州经济的发展。
但是,马云崛起的根本因素,还是因为顺从了大势。
彼时的互联网经济,正好迎合了当时国家经济转型的重点。
在2010年代初,国内外普遍流行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由改革开放红利带来的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即将走到尽头,经济放缓的趋势势不可挡。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重点,就是促进转型,确保经济平稳落地。
怎么转型?
新兴的互联网被视为关键。
互联网经济提供的网购、外卖等服务项目,兴盛了很多行业,成为了实现“软着陆”的推动因素。
此外,物流等行业的发展,短时间内,也的确起到了促进就业和拉动内需的效果,通过资本运作也带来了一波金融行业的发展高潮。
当时中国人还是非常崇拜支付宝的,经典的案例就是嘲讽国外买东西竟然要带钞票,在中国,点点手机就完成支付了。
生活超级方便!
而在这一阶段,互联网大佬们也屡次受到接见。
官方多次将互联网视为一种经济大战略,予以支持。
但是,这一切都在2018年迎来了转折。
2018年之前,华为虽然在业界崭露头角,但在大众舆论中的地位,远不能与阿里巴巴、腾讯甚至京东同日而语。
中国虽然强调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但对科技产业的重视,还不及互联网的重视。
但是,2018年的中美贸易摩擦,改变了这一局面。
当年4月,美国对中国中兴通讯(000063,股吧)公司发布出口禁令,导致中兴公司无法正常经营;5月,华为公司也遭到出口禁令,导致芯片断供。
中兴禁令发布之后,《科技日报》立刻发出“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的疑问。
不仅直言中国尖端技术的薄弱,并且指责互联网经济是对民众的“忽悠”。
就连马化腾也表示,“最近的中兴事件,算是把大家打醒了”,并且打脸地自称,移动支付等所谓的“新四大发明”“仿佛海滩上建楼,一推就倒”。
此时,舆论变换,华为、中兴等企业因为守护“核心科技”,收获了大众的同情。
更重要的是,在中美交锋的危局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
只靠虚拟经济和互联网技术,无法让中国成为“创新强国”。
成为“强国”,更重要的还是要从尖端工业入手。
实际上,互联网经济和尖端工业,对应了两种大国崛起的思路。
前者代表的是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产物——通过促进就业、拉动消费、刺激经济增长、提高GDP,带来繁荣昌盛。
当然,这样做是有前提的:全球化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繁荣。
但在中美冲突、贸易收紧的背景中,再加上疫情的影响,世界出现了逆全球化的趋势。
如此,自由主义的创新经济就难以实现。
这时,将建设“创新强国”的焦点放在硬核技术上,就成为了另一种选择。
与互联网创新不同,工业技术创新所追求的目的,恰恰是与“自由主义”相对的“自给自足”。
哪怕我们与国际社会没有往来,也同样可以制造出高精尖产品,实现内循环。
在此之前,“工业党”与互联网经济所代表的“自由派”在舆论场上分庭抗礼、不分高下。
但从芯片事件开始,胜负逐渐分明了。
“工业兴国”,在眼下,获得了主流地位!
如今,侧重于商业模式转变的互联网企业,已经不再是“中国智造”的主角,也不再是大国自信的来源。
当重心发生变化,马云和马化腾等人自然也失去了原有的光环。
新的经济代言人,则被华为拿下。
与此同时,互联网经济的红利期也逐渐过去。相关企业经常被曝光出频繁裁员、压榨员工的负面新闻。
人们发现,互联网经济并没有缓解社会的不平等状况,所谓的虚拟经济只是饮鸩止渴。
面对越来越大的失望,中国网络舆论仿佛对“资本主义”有所醒悟。
曾经网友们尊称马云为“爸爸”,现在是“你的工人爷爷来了”。
同时,他也失去了光环的庇护。
与2018年之前动辄被官媒点名表扬不同,近两年来,马云几乎没有在官方获得多少正面评价。
都是大型企业,但一个是为资本服务,一个是为国家服务。
阿里和华为舆论地位的反转,实际上就是尖端工业逻辑取代自由经济的过程。
谁符合国家的路线,谁就获得了人民的口碑,不符合者,也就随之被舆论所抛弃。
阿里和华为,时也,命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无相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