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松 编辑/ 钟黛
“机器负责干活,工匠负责创新。”
9月29日,在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工厂中,三一集团董事、高级副总裁代晴华对《21CBR》等媒体表示。
他举例道,该工厂有400多名焊工,生产忙季必须加班加点工作,而通过机器学习工匠技能,焊接工序的产能获得了数十倍的增长,解放了工人。
2天前,该工厂因“人机协同、自动化、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入选 “灯塔工厂”,也是全球重工行业首家获此认证的工厂。
三一重工北京桩机工厂经过升级后,共有8个柔性工作中心,16条智能化产线,375台全联网生产设备。
工厂实现了智能工业机器人在大型装备自适应焊接,高精度装配等领域应用,并解决了“16吨动力头无人化装配”、“厚40mm、宽60mm钻杆方头多层单道连续焊接”等多个世界难题。
目前,在这家工厂里,小到一块钢板的分拣,大到十多吨桅杆装配,皆由机器人完成。
2020年,三一重工在工厂智能升级方面投入了150亿元。代晴华称,看似投资很大,但分解到每个单元,成本是可承受。
他算了一笔账:在北京聘请一名工人,三年下来人工成本要60万;工业机器人便宜的大概10多万,贵的60-70万,一个机器人工作站便宜的五六十万,“这个投资率算下来,一般三年左右可以收回改造的费用。”
北京桩机工厂成功升级,为三一重工其他工厂确定了方向。三一重工已投资超过120亿元,在长沙、昆山、重庆等产业园先后启动46个智能制造灯塔工厂及智能产线项目,已实现近万台生产设备、十几万种物料的实时互联,各关键生产环节无人化。
“把全国乃至全球的30多家工厂,一个一个升级到像桩机‘灯塔工厂’一样的水平。” 代晴华表示,三一重工数字化转型的五年目标为:全集团达成3000亿销售额、3000名工人、30000名工程师。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