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拍了一个女孩的家,她的生活非常有仪式感,每个月会按天气、季节、心情设计家宴菜单,邀请朋友们来家里享用晚宴。
那天我探访她家时,也享受了一个很“随意”的下午茶,画风是这样的。▼
看到这几张有长桌、有美酒、摆盘精致的家宴图,你们可能会以为,这个家是在一个别墅里吧。哈哈当初我看到照片也是这么想的,但其实这是佛山的一栋村屋。
屋主叫小路,几年前她和先生退掉了市中心的出租屋,对老家的村屋进行了改造。如今他们过上了期望中的闲暇生活:周末在郊外放风筝野餐,偶尔与好友共享浪漫的主题晚餐,享受逃离城市喧嚣的闲适……
听上去好像很惬意,但是,为了周末两天彻底的闲暇,每个工作日她和老公都需要早起两个小时,单程通勤1.5小时到广州上班。享受了风平浪静的闲暇,也要付出一些代价,和我一起走进小路的家感受下吧~
工业风的“豪宅”村屋:
有天井,“江景”大窗
这栋村屋是小路和家人一起住的,一楼是公共区,二、三楼是老公的妹妹和父母居住。上到小两口住的四五楼,一开门是扑面而来的凉意,从温度上就已经跟楼下是两个世界。进门就是一个天井,这里一棵四米高的黑金刚,一幅两米多的画,给人的感觉好开阔!
配合旁边的昆虫标本柜、椅子,茶几,这里就像是一个家里的C位。
她家的墙面是水泥的粗糙质感,还用了很多工业风的长臂吊灯,小路说最开始的装修灵感就是来自井柏然的家,他家既有工业风的硬朗,又有一些色彩的混搭和融合,她非常喜欢,家里的墙面、灯也都有汲取一点灵感。
中间一块是以沙发为中心的起居区。
随处都有绿植,有一种坐在树下的自然风味。
往里是餐厨区,她家的厨房做的开放式。
一桌有两用,靠墙放了台伸缩式的电脑,把电脑拉出来,是工作区;吃饭时推进去,就是宽敞的就餐区。
厨房旁边的飘窗区做了一个休息区,我很喜欢这里的留白,明明可以做收纳或置物啥的 ,空出来反倒有了呼吸感。
卧室在二楼,因为是顶层,这里要热很多。原来这里是一个房间,因为做天井被牺牲掉了,小路把过道做了个迷你更衣室和护肤品收纳区。
一进到卧室,燥热的气息就感觉减弱好多。她的床品全都是西瓜绿、草绿各种清凉的色系。
被子里还探出来一个小脑袋,哈哈原来是怕生的猫主子。
靠墙搭了一个阅读角。格子地毯,藤编椅,氛围灯,看着就好舒服,很想坐下来喝杯茶看本书。
拉开帘子,才发现原来卧室是“江景房”,这里对着河涌,望出去能俯瞰整个村子的风貌。
村屋的改造经:
做天井,通透大窗,旧物改造换新貌
如果不是一路进村子,经过楼下,很难想象这是村屋。
小路家在的村落是一个典型的岭南村子的样貌,中间是河涌,两边是一栋栋的村屋,屋子的间距很近,广东有个很贴近的称呼——“握手楼”。
在一排排相似的独栋里,她家的小白楼夹在其中很是鹤立鸡群,阳台有茂盛的植物攀延出来。
当初因为先生老家的房子被判定为危房,在预算有限的前提下,夫妻俩决定重建老屋,不管是外立面还是室内装修全是按自己的想法来。
她的家没有村屋的感觉,很重要的一点,是打通了四五楼做天井,格局敞亮很多。
窗子的改造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刚毕业时,租过一个城中村的房子,广州的房子楼间距很近,房东又很喜欢在窗外加防盗的栏杆,搞得家里光线暗不说,望出去也是一排铁栏杆,很煞风景。
她的家几乎每个角落都有透光的玻璃大窗,让原本靠得很近的“握手楼”采光也显得很好。郊区又没有什么高楼遮挡,他们平时很喜欢坐窗边,晴天落雨,日出日落,四时景致不同。
天井的位置安了很有氛围感的百叶窗,到了下午,阳光从天井的大窗洒下来,在墙上形成了很美的光影,我们都看呆了,同去的摄影师鸽子在这里起码咔了一百张图。
整个改造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在在尽可能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又能实现自己的想法。她家很多东西就是旧物或者坏了的东西重新利用,不仅环保和省钱,还成了有着独特味道的装饰品。
像屋顶,我本来以为是特意刷出来的效果,结果这就是保留的最原始的毛坯,算是对工业风的致敬,也不花钱哈哈。
家里是无主灯设计,天花板上安装的吊灯可以伸缩和360°旋转。村里很难找到手工好的师傅,很多到后来就变成了自己亲手建造这个家,像这个灯的五线谱轨道就是他们安装的,还好夫妻俩都是学设计的,有点功底。
这个相框被猫推倒摔碎过,他们觉得破损了反而有种残缺美,原样保留了下来。
电视柜是专门定制了一棵树做的,随时间流逝一直在生成新的裂痕,他们很喜欢这种时光沉淀的感觉。
客厅的一大捧干花,有一些是住出租屋时就有的,现在里面的东西还在慢慢丰富着。
养树的花瓶,因为树很重瓶子压不住,就把碎掉的玻璃渣倒了进去固定用。
我很喜欢她家橄榄绿的书柜,和房间的氛围好契合,本以为是订做的,其实也是在出租屋就用了很多年,她觉得不够好看,扔了又很浪费,自己买漆刷成了这个颜色,也太有心了!
整栋改造下来,包括家电,小路他们花了二十多万。
对于装修我也有个疑惑,小路公公婆婆住的楼下是很传统的广东民宅的模样,红木家具,大理石地板,画风相差那么大,没有想过要一起改造吗?
其实也是改了的,只不过是按父母的想法来的。小路说,老一辈有自己的审美,她觉得每个人的生活空间要符合自己的习惯才是舒适的,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们。
父母对他们也是如此,就像小两口想拿掉一个房间做天井,老人家并不赞同,但仍然选择尊重他们。在这个看似一体的“家”中,两代人各自保留了独立且舒适的生活空间,这点还挺棒的。
即使住村屋,
也不能阻挡生活的仪式感
那天逛累了歇息时,小路给我端来了一杯雪碧加青提做的冷饮,非常清爽,做法并不难,但很可能很少有人想到一杯水都要这么花心思。
包括在她家一个“随随便便”的下午茶,都是漂漂亮亮地插花、摆盘,甚至还弄了干冰制造氛围,搞得都有种在法国餐厅的错觉。我还特地问了,这并不是为拍摄准备的,平时他们就是这样生活的。
这种长桌也是一般人家很少有的,因为她很羡慕社交平台上看到的长桌晚宴,干脆自己在新家弄了一个。
好多细节都让我们频频感慨,他们的生活也太有仪式感了吧!
这个不大的家里,有十多盏灯。窗纱和百叶窗之外,它们也是制造氛围的王者。
暮色四起时,她点亮了客厅的落日灯,哇,氛围一下子变得微妙起来。
在这个家里,捕捉和观赏光影就可以填满快乐的一天。搬到郊区不止有了大展身手的起居空间,他们的生活范围和半径也发生了变化,之前住市区可能到周末会选择逛街,现在更多是和大自然接触,去户外放放风筝、捡捡石头,准备上餐布、食物,和先生来个逃离城市的野餐计划。
那天我问她,搬到这里融入难吗,对她先生来说这里是长大的地方,但对生活在城市的小路,是以外来者的身份需要从头适应。
其实不难,这里的人比她还闲暇。有时从市中心回来,看到邻居坐在外面扇着蒲扇乘凉,巷子里穿过凉风和小孩子嬉戏的声音,没有什么需要慌慌张张追赶的,这种慵懒的乡间状态,也让她从城市的高强度厮杀里松弛下来。悠悠闲闲的村落氛围里,小路对细微生活的感知越来越敏锐,我很喜欢她记录生活的日常,家里养了南天竺,她形容树影:
“白日野蛮生长,晚间如雨俱下。”
记录某个闲适的周末,倦意四起的午后:
“四点多的时候,楼下隐约的小孩嬉戏声。
阳光光亮又温暖,困意四起。
感觉时间的慢慢流逝。”
描述养花的愉悦:
雨会停,天会晴,花物的治愈到天明。”
我问她,你是工作狂吗,她一秒回答,是。
我已经发现了一个规律,我们去看过的绝大多数家好看的屋主都是工作狂,就是因为她们平时的工作强度太大了,才特别需要把生活空间布置得很舒服,可以充分休息和回血。
“平衡对我来说很重要,因为在工作里承受了比较大的压力,所以在闲暇的时间我会尽量去享受慵懒。”
那天同去的小伙伴在感慨,好像大家总在说想要逃离城市,但是看到小路就会觉得,此时此刻,在现在的家,也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就像我们没办法有大片田野去种蔬菜,不妨在窗台种点植物;没办法逃离紧张的生活,不妨在家给自己营造一个可以喘息的角落。
享受得了风平浪静的闲暇,
也要忍受郊区的通勤之苦
上次在微博发了小路的家,好多人表示,很羡慕这种乡间的生活,有朴素的人间烟火气,也可以时时享受家人陪伴的感觉。
但生活的另外一面是,因为工作还在市区,小路夫妇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每天要早起两小时,一天的通勤时间就要耗费三小时,尤其是设计的工作性质需要加班,往往到家都已经九点多了。我问她,每天这样日复一日漫长的通勤路上,有没有一刻觉得后悔过?当然有,尤其是塞车的时候也会很焦虑,忍不住问自己,为什么要搬到这里。
但她想得很明白,“我觉得生活如果要得到一些什么东西,肯定要舍得放弃一些东西。于我来说,一个舒适的家,能够让我躲在这里慵懒地度过风平浪静的日子的家,可能会更重要。为此,我宁愿忍受上班通勤的辛苦。”
是啊,生活就是没法既要,也要,还要。
那天我在她卧室看到一个风扇,好眼熟,这不是《风平浪静的闲暇》的同款吗?这也是小路非常喜欢的一部日剧。
剧里的女主大岛凪工作感情双双失意,干脆辞掉工作,甩了男友,给自己的人生放了一个假。
小路的家,对她来说也像一个短暂逃离高强度工作、可以窝进去的休憩之所,每个周末就像是她的一个小假,只不过她找到了平衡,让小假期贯穿在了自己的生活里:
“工作的时候,一路奔跑很累的时候,我需要一个空间去治愈自己,恢复一些动力。就像我很喜欢的《风平浪静的闲暇》,谁都希望像女主那样拥有一段闲暇的时光。但作为一个打工人,一年半年不工作,好像也不现实。所以我会选择在周末拥有这样的时光,慢下来充好电,周一就可以去奔跑了。”
(文章来源我爱这花花世界,侵权联系删除)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