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势赋能 “人工智能+”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

2025年开年,深度求索(DeepSeek)掀起“科技风暴”,成为热议高频词。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大模型”“算力”等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人工智能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行业面貌加快焕新。

驱动行业数智化

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场景,今年以来,凭借类人形态与AI驱动的通用性,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

在湖北,一款名为“远游”的人形机器人预计将于今年内正式量产下线。作为研发团队的负责人之一,武汉大学副教授李淼告诉记者,这款人形机器人通过先商用、后工业、最终进入家庭的顺序,构建起渐进式发展模式。

据李淼介绍,该人形机器人需具备人机对话功能,其次要拥有人机物理交互能力,例如机器人递送咖啡时需保持液体平衡并具备温度感知功能,“所以我们在它的手上面,慢慢要集成更多的这种多模态的传感器”。

除此之外,李淼表示,多智能体协同作业也是该团队未来要去攻克的技术上的挑战和具体的落地场景。“它需要多个机器人去协同,有一台机器人在后面做咖啡,那另外的机器人就可以去送咖啡。”

提供治理新思路

由科技创新到产业变革、丰富生活,人工智能还得到多地政务系统的青睐。

近日,常州市钟楼区通过“政飞云”AI管理平台低空政务巡查项目,以无人机搭载AI技术为城市治理装上“云端之眼”,实现巡查效率与治理能力的双提升,为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据常州市钟楼区数据局技术人员杜柽介绍,“政飞云”无人机管理平台,将5G+AI场景算法融合,实现了无人机自动执行任务、自动AI分析、实时问题预警。“后续我们将探索DeepSeek与无人机平台的深度融合,探索更多应用场景。”杜柽说。

昆山市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慧信息技术融入政务服务,开发多个“切口小、方法巧、效果灵”的AI应用场景,有效解决了社会治理的堵点难点。

“目前我们研判下来,市民平均的办事时长缩短了120分钟,首次的办成率也提高了15%,窗口的流动率也提升了25%,有更多的市民可以更快地办理相关的业务。我们将进一步推动政务服务的网上办、掌上办,业务场景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昆山市数据局党组成员、大数据资源管理中心主任朱淳说。

3月22日,在位于江苏无锡的天奇股份人形机器人数据采集实训基地,工程师在调试人形机器人。新华社发(朱吉鹏 摄)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随着“人工智能+”行动持续推进,将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就是要抓住这次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的机遇,使我国的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规模优势充分结合,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广泛应用,使人工智能真正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