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 2025 年应对钢铁市场挑战,主要从政策引导、企业策略、产业协同等方面入手,具体如下:
政策引导层面
严控产能: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政策,严禁新增钢铁产能,对违规建设项目严肃查处。同时利用环保、能耗等综合标准,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优化产能结构。
推进绿色低碳:落实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支持低碳冶金创新联盟,加快氢冶金等低碳冶炼技术研发应用。全面推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完善差别化电价政策,鼓励企业提高绿色能源使用比例。
鼓励兼并重组: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打造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培育不锈钢、特殊钢等领域专业化领航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加强资源保障:加大国内铁矿山勘探开发力度,提升国内铁矿山产能、规模和集约化水平。完善废钢回收加工体系,提高废钢资源利用水平,增强资源多元化保障能力。
企业发展层面
科技创新驱动
加大研发投入:企业增加在低碳冶金、高效轧制等关键共性技术以及高端检测等通用专用装备和零部件方面的创新资源投入,提高行业研发投入强度,缩小与国际钢铁创新型强国的差距。
推动智能化转型:推进 5G、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打造智能工厂,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
实施差异化策略:企业找准市场定位,结合自身综合能力,避免同质化竞争,在硅钢、中厚板等产品领域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效益持续改善。
提升服务水平:贸易服务企业要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提升服务能力,适应国家发展,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加强供应链资金安全、资源安全管理,减轻流动性风险。
产业协同层面
加强上下游合作:钢铁企业与下游用户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开展联合研发、共同创新,完善应用反馈机制。同时,加强对上游供应商的技术创新支持,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链生态。
推动产业耦合发展:积极推进钢铁与建材、电力等产业的耦合发展,提高钢渣等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升产业整体效益。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搭建开放共享的信息平台,推进数据共享,提升市场响应速度与效率,促进资源配置更加精准高效,携手开拓新市场,共同提升搏击市场的能力。
国际市场层面
应对贸易摩擦:密切关注国际贸易政策变化,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沟通与协商,积极应对反倾销等贸易措施,维护中国钢铁企业的合法权益。
拓展国际市场:在巩固传统国际市场的基础上,加强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等北美以外伙伴国的业务合作,探索对特定国家输出通胀以反加征关税思路,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提高钢铁产品出口份额。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