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让经济增长三驾马车升级换挡

传统上,人们习惯将消费、投资和出口视为推动经济的主要动力,被誉为“三驾马车”。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我国这“三驾马车”的动力相对不足。针对这些新情况和问题,我国近期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组合拳,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稳定了市场预期。

如果从“三驾马车”的角度来看,数字化转型是升级换挡、更好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实际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消费、投资和出口都已经显现了新的增长点。笔者选取一些趋势性和代表性的点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从空间经济理论角度来看,消费是一个动态的空间经济形态。其结构随着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空间结构,消费结构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之前人们主要满足于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开始关注精神文化领域的需求。正是这种需求的多样性和人们当下需求层次的复杂性,才创造了不断更新的消费空间。与此类似,我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业行业或产业众多,本质上也是一个产业空间结构。从供给侧来看,也有供应链的空间结构,它也随着消费空间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出口方面也遵循着需求侧和供给侧空间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正是这种变化才产生新的机会点。空间经济结构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不断动态平衡、不断开拓的空间经济结构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消费的增长点:新消费形态发生改变,相关产业正在爆发

作为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正迎来消费空间经济形态的改变。部分人群认为消费降级是当前消费的最大难题,但实际上,消费实际需求一直在稳步上升,只不过需要升级换代以形成新的消费形态。

近两年最火的消费趋势是通过数字化转型,重新组合版权,打造文化IP,实现文化旅游双向融合,文旅IP逐渐成为各个城市争相打造的新态势。其中有一系列经典案例:故宫打造的故宫文化IP系列惊艳全球;贵州利用足球运动打造的“村超”文化IP也火遍全国;狼戈的《苹果香》走红网络,歌词中的新疆六星街也成了网红打卡地;大唐芙蓉园系列文化IP让人们仿佛重回盛唐生活。

IP(Intellectual Property)直接翻译为知识产权,但在文化产业中,一般是指文化的版权。现代意义上的文化IP本质上是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版权或著作权的开发、设计、应用、推广等一系列活动。

美国文化产业被称为版权产业。我们通常理解的版权可能只是著作权,如书籍、音乐、照片的版权等。但实际上,如果将其理解为著作权,就窄化了文化的知识产权,这会导致我们忽视版权的其他功能。例如,美国迪士尼乐园本质上是动画米老鼠的文化IP载体,它远远超出了动画版权的范围,成为创意文化产业的典范。另外一个典型的文化IP日本的熊本熊吉祥物。2011年,熊本县经济动力不足,但当地趁着贯通整个九州的新干线全线开通的机会,设计了熊本熊这个吉祥物来吸引游客。没想到效果极好,为当地带来了旅游收入和其他额外收入,也拯救了熊本县日趋没落的经济,成为文化IP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

如此看来,好的文化IP甚至能够带动一个区域的发展。近年来产生的淄博烧烤文化IP一度成为现象级顶流,吸引全国游客到此品尝美食文化、体验当地文化,带动当地众多产业发展。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名人辈出,文物丰富,各地风俗习惯各异,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文化IP的原始载体。通过数字化转型和再组合,它们很可能就再成为新的文化IP。例如,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火爆全球,也带火了山西古建筑旅游文化。大量游客涌入山西,山西省27处游戏取景地备受追捧。悬空寺、玉皇庙、铁佛寺等取景地迅速成为旅游热门。不能到场的游客也能通过数字化的VR设备参观建筑内部。由此可见,IP经济本质上是科技与文化的结合,旨在充分发掘文化资源,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从而适应新消费转型。

投资的增长点:思维转变,传统产业与未来产业均有机会

当前经济处于从调整向稳固的关键节点,在这个周期中,也有一些产业或经济形态值得关注,它们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撑点。我们一直强调要做好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无疑是正确的方向和着力点。但新的投资点也可能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产生新的机会。因此,当下投资增长点是未来产业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之后双向迸发的区间复合体。

例如,生物医药产业是重要的未来产业,也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投资界关注的重点。数字化转型特别是AI应用,给生物医药产业带来了新的机会。人工智能在药物开发、临床前研究、临床治疗、健康管理等环节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生物医药产业链供应链。之前需要很多次实验才能完成的研究,利用AI技术很快能够完成。实质上,生物医药产业最关键的是要建立自身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从而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从科研到原料、生产、物流、运营等一系列升级。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医药产业才能显现出自身作为未来产业同时也是当下产业的广阔内涵。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银发经济逐渐成为投资增长点。例如,日本的银发经济具有逆周期性。在日本失去的三十年里,银发经济逆势生长。银发经济涉及的产业覆盖一、二、三产业,几乎涵盖老年人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一些专家认为,银发经济是不确定时代最确定的经济,它相对稳定。有研究者发现,从7%的老龄化到14%的深度老龄化,法国用了126年、英国46年、德国40年、日本24年、中国只用了21年;从7%的深度老龄化到20%的超级老龄化,法国用了28年、德国用了36年、日本用了11年,预计中国仅用10年左右。我国步入老龄化速度之快,令供给侧与需求侧均不能满足客观需要。而据有关统计,2023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大概在7万亿元,占GDP比重大约为6%,预计2024年将达到9万亿元。由此可见,未来银发经济将成为新一轮投资的热点。但是,银发经济与养老产业并非同一概念,银发经济是一个经济形态,而养老产业只是一个产业。银发经济客观地适应了围绕老年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围绕着老年人群的经济活动也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升级提升满足老年人生活和生产各个方面的需求。正是由于思维的转化,被人认为是传统产业的养老产业才蝶变为银发经济,其中蕴含着众多的机会点有待发现。‌

出口的增长点:供应链升级,老三样与新三样均可能爆发

我国对外出口经历了从“老三样”(服装、玩具、家电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商品)到“新三样”(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商品)的转变。但这并不意味着服装、玩具与家电产业已经走向衰落,而是表明我国对外出口的增长点更加多元化。这一转变得益于我国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即能够制造大部分商品,并将技术转化为实际商品能力。

目前,我国企业正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其底气来源于我国不断提升的国际供应链供应能力。在这一进程中,可能会迸发更多的出口新增点。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我国已掌握了设计、原料采购、电池制造、电机技术、充电设施、智能网联、商业化运营等一系列供应链闭环。再加上每个环节企业众多,规模效应显著,成本低廉,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新篇章。由此可见,得益于我国相对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低成本、大市场等优势,我国诸多商品都有可能成为出口的增长点。然而,要想进一步提升我国供应链能力,还需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转型,完善供应链各环节的空间布局。

很多人将供应链等同于物流链,这实际上是对供应链的窄化理解。供应链反映的是我国将各种技术、资本、劳动、资源等要素转化为商品的能力,而物流仅仅是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空间经济理论视角来看,我国供应链本质上体现了要素在供应端空间优化布局的效率和能力。它遵循集聚与扩散的基本空间经济理论规律,因此,我们总是强调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以实现共赢。

近年来,我们开拓了“跨境电商+跨境物流”的模式,但这一模式的前提是拥有完善的制造业体系。当制造业、跨境电商、跨境物流融三者融为一体、协同发展时,我国对外出口的实力才会更加雄厚。百世集团华北大区总经理吴波在一次沙龙上以其企业为例,解释了这一特点:“中国品牌通过品牌出海、产能出海以及优秀的运作规模、销售流程和供应链规则,将业务拓展到海外市场,这为中国物流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而中国物流公司帮助中国企业出海的同时也提升了当地供应链和物流水平。”也就是说,我国出口需要升级为制造业、物流业和电商相互配合,共同形成我国供应链出海的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我国出口增长。

由此可见,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消费新空间、投资新空间、出口新空间的显现,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正在经历升级换挡的关键期。在这一期间内,将会涌现出更多的消费、投资和出口增长点。我们要在经济调整向稳固发展的关键期,既要正视挑战和困难,更要用新的视角来发现新的机遇,进而夯实基础,切实推动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的升级换挡。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