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与科技变革加速的大背景下,装备行业作为实体经济的基石,其发展动态备受瞩目。2025 年,装备行业正处于重要的发展转折点,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遭遇着诸多挑战。深入剖析其发展态势、供需状况、挑战与趋势,对行业参与者和观察者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态势
(一)整体运行稳中有升
2024 年,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运行态势良好,在工业领域稳增长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增加值同比增速连续 15 个月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024 年 10 月同比增长 6.6%,高出工业平均增速 1.3 个百分点 ,1 - 10 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 34.0%,充分彰显了其 “压舱石” 的地位。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以及市场需求的逐步释放。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推动了行业的稳健发展。
(二)细分领域亮点纷呈
新能源汽车: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新能源汽车成为装备行业的明星领域。2024 年 10 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 48.6%,增速创下 2023 年 5 月以来的新高。行业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从电池原材料供应到整车制造,再到充电设施建设,形成了一个庞大而活跃的产业生态。
机器人: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在工业生产、物流、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工业机器人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服务机器人则在医疗、教育、家庭服务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装备行业的智能化升级,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船舶:船舶行业在国际市场需求回暖以及国内船舶制造技术提升的背景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大型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等高端船舶的建造技术不断突破,我国船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同时,绿色环保船舶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推动着船舶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供需状况
(一)供给端:“两新” 政策助力产能提升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为装备制造业的生产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设备更新政策的推动下,企业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进行工艺更新、数字赋能和绿色转型。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促进了产业的升级换代。预计 2025 年,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将继续保持回升向好的态势,整体供给效能将进一步提升。
(二)需求端:内需稳健,外需存忧
内需:自 2024 年 2 月起,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 年 1 - 10 月同比增长 16.1%,增速比 2023 年同期快 9.5 个百分点,有力地拉动了装备制造业的内需增长。随着 “十四五” 规划收官之年的到来,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改革举措和工程项目的全面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内需释放空间仍然较大。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升级等领域,对装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外需:2024 年 1 - 10 月,装备制造业出口货值达 9.2 万亿元,占工业出口比重超七成,出口增速为 3.1%,保持了稳定增长。然而,展望 2025 年,外需形势不容乐观。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 2025 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持续放缓,增速预计为 3.2%。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西方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贸易限制措施不断增多,将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出口造成一定压力,预计出口增速将有所放缓回落。
三、面临挑战
(一)需求恢复不及预期
全球经济不稳定: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稳定特征日益明显,多数经济体虽实现了温和复苏,但面临的变数和风险不断增多。国际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加,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出口和海外市场拓展带来了挑战。
国内需求不足:国内经营主体普遍反映需求不足,订单短缺问题愈发突出。据相关专项调查显示,反映存在订单不足问题的企业比例持续上升。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企业经营压力增大
产业内卷加剧: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装备产品价格延续下行态势。汽车、机床、机器人、光伏等行业内卷加重,价格竞争激烈。以光伏行业为例,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端等环节价格全线大幅下跌,严重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资金周转压力大:应收账款和企业库存持续攀升,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加大。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也削弱了企业的投资扩产意愿,对行业的长期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外部打压风险
美西方持续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进行打压,美国、加拿大、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等装备产品提高关税,加强对企业 “绕道” 出口审查。此外,美国还将多家中国装备企业列入实体清单,限制企业的技术引进、市场拓展和国际合作,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四、未来趋势
(一)智能化与数字化深度融合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装备制造业将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模式,通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企业将加大在智能装备研发、工业互联网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构建数字化工厂和智能供应链,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创新。
(二)绿色化发展成必然趋势
在全球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的背景下,装备制造业的绿色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企业将加大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绿色制造工艺和产品。例如,研发新能源装备、推广节能型设备等,以满足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同时降低企业的环境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产业集群化发展将进一步加强,环渤海、珠三角及长三角等经济活跃地区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将不断优化升级,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将加强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同时,产业集群将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和技术等资源集聚,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国际化拓展面临新机遇与挑战
尽管面临外部打压等风险,但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的深入推进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实施,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仍将面临新的机遇。企业将积极拓展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 RCEP 成员国市场,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同时,企业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应对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以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2025 年的装备行业既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行业参与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积极应对挑战,把握发展趋势,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市场拓展等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也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助力装备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高度,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