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助力中小企业腾飞

提要

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在地理空间上相对集中,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主导产业聚焦、优势特色突出、资源要素汇聚、协作网络高效、治理服务优质,是一种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网络体系。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特色产业集群犹如“翅膀”,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2025年将新认定1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国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更为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明确指引。

特色产业集群: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翅膀”

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在地理空间上相对集中,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主导产业聚焦、优势特色突出、资源要素汇聚、协作网络高效、治理服务优质,是一种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网络体系。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特色产业集群犹如“翅膀”,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集群内企业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人才资源等,降低研发、生产、运营成本,避免了重复建设,减少了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例如,深圳福田区的智能终端产业集群,成功引进和培育了一批智能终端、智能制造等领域优质企业,汇聚资源要素固链强链补链延链,不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产业核心竞争力。

集群内企业之间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竞争与合作并存,能够有效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推动技术突破和产品升级。同时产业集群内的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能够加速知识和技术的传播。对于缺乏独立研发能力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公共研发平台或技术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特色产业集群为中小企业突破市场壁垒、提升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支撑。首先,产业集群通过集聚大量相关企业,形成规模效应,增强了集群内企业的市场话语权,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其次,特色产业集群能够形成区域品牌效应,提升集群内企业的市场认知度和信誉度,使其更容易获得客户信任。此外,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展会等渠道快速获取市场信息,及时调整生产和营销策略,提前布局新产品或新市场,从而抢占市场先机。

多措并举促进深圳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因地制宜,聚焦特色优势产业。一是立足资源禀赋,选择优势产业。结合深圳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科学规划创新资源的空间分布,鼓励建设特色科技园区与创新基地,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例如,在电子信息领域,巩固硬件制造优势,向芯片设计、高端元器件等上游延伸。在互联网领域,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生物医药领域,重点发展基因技术、高端医疗器械等。

二是聚焦细分领域,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关键节点的“链主”型企业,加大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保障力度。鼓励具有市场和技术优势的大型企业、国有企业、龙头骨干企业等充当“链主”,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实现产业链价值提升。同时,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聚焦细分领域,深耕细作,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三是精准定位主导产业,发展区域特色。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新能源等科技前沿领域,同时结合国家“双碳”战略、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等,布局未来产业。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精准定位集群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固链强链补链延链,畅通集群协作网络,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同时,加强与东莞、惠州等的产业协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深度融合,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完善生态,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提供优质发展环境。一是推动上下游协同,构建产业链生态圈。应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牵头组建产业链联盟,联合上下游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通过政策扶持,帮助中小企业提升技术能力,融入核心产业链,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良性互动。同时,围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完善产业链配套设施,打造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协同发展生态圈。

二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企业协作与共享。打造集信息共享、技术支撑、人才培养、市场开拓、融资服务、协作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层次集群创新平台,集成和开放创新基础设施和服务资源,推动集群与大型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稳定的创新合作机制,引导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形成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的产业链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集群整体协作能力。

三是推动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将创新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融入企业的制度标准,形成创新氛围,鼓励中小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研发机构和著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功能创新,全面提升制造水平,并建立创新服务平台,如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以产业集群为依托,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强化技术创新服务。同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加大对侵权的处罚力度和信用管理,为中小企业集群协同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加大支持,增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动力。一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制定出台针对特色产业集群的专项扶持政策,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贷款等方面给予倾斜,为企业提供一系列创新基金、优惠政策、投资信息和商业服务,资助内容涵盖企业从创业、成长、成熟到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同时,要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建立信用体系、提供贷款担保支持政策以及提供融资信息和培训,通过设立孵化器,增加新设企业的存活率,促进技术创意和研发的产业化,有效地利用金融和财政政策助推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

二是加大人才培育支持力度。大力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和建立高质量的地区职业培训制度,通过提供经营、管理、技术、人事等方面的培训,帮助企业制定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提升中小企业经营者创新意识和企业家精神,并通过量身定制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补助,支持中小企业提升员工能力。同时,搭建人才培育平台,鼓励中小企业与高校建立紧密的人才链关系,提供创业教育,并设立专项培训基金和技能发展基金,鼓励企业对员工及其管理层进行培训,为中小企业培训员工提供奖励性支持,着力解决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人才方面的问题。

三是加大数字化转型支持力度。积极推动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支持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开放数字系统接口,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实施标准统一的数字化改造,助力中小企业主动融入大企业的供应链体系。提高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标准和规范,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赋能,保障企业的网络和数据安全,创造良好的集群化发展基础环境。同时,鼓励中小企业积极“上云”“用数”“赋能”,推动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的智能化升级,实现产业集群整体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化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数字经济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的机理与路径研究”(编号:23BJL114)的阶段性成果】

(曾庆铎:广东工业大学经济学院讲师;赵超: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校刊编辑部副主任、教授)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