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预案出台的背景和依据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科学规范、协调有序、快速高效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对处置,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我县现有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专项预案进行了修订。

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庆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重庆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石柱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文件,修订本预案。

二、预案的编制过程

本预案由县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修订,工作启动以来,成立了预案修编领导小组,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提供预案修编技术咨询服务,按照调研、起草、征求意见、专家评审、审核报批等步骤稳步推进。针对机构改革后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应急机制,完成了预案初稿。同时,组织市、县有关专家对预案进行了评审,并面向各有关单位征求了意见,反复修改形成预案送审稿,经县政府常务会后印发。预案的发布对我县有效应对突发地质灾害提供了基本的工作指南。

三、主要内容

预案共分九个部分:

(一)总则。对编制目的、编制依据、工作原则、适用范围、灾害分级、应急预案的启动与终止进行了阐述,明确事故处置的原则,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预防为主,科学救援。统一领导,分工联动。属地管理,分级响应。

(二)应急组织体系。明确了指挥机构、指挥机构的各项职责及现场组织机构。

(三)预防预警。要求开展隐患排查,开展重点勘查和综合防治,制订防治规划和年度防治方案,健全地质灾害监测网络,落实监测预警措施,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共同责任等。

(四)应急响应。将地质灾害按其危害程度和灾情大小,进行分级处置,对责任单位、报告及通报时限、应急处置措施进行了明确。

(五)后期处置和新闻报道。明确了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保险理赔、调查评估、新闻发布、责任追究等工作要求。

(六)应急保障。明确了信息与通信保障、应急救援队伍保障、应急救援装备、资金和物资保障、交通运输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水电气保障和治安保障、制度保障等。

(七)宣传培训和演练。包括预案宣传、预案培训、预案演练和监督检查等。

(八)附则。对名词术语、预案解释、预案颁布实施、预案管理、预案修订、奖励等作了明确规定。

(九)附录。共9条,分别为县突发地质灾害事件处置流程图、县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组织体系框架图、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分级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分级表、紧急报告(报警)通讯录、县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部分成员单位联系方式、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应急值守电话、县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通讯录、县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专家通讯录。

四、《预案》适用范围

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本县行政区域内,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突发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的应对工作。

五、核心或重要内容解读

预案明确了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的分级标准,以及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各部门职责。规范了启动、预警预报、信息上报、应急响应及主要措施、响应调整和终止、后期处置和新闻报道等。让我县在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应对时能高效、有序的开展工作。

六、新旧政策对比

本预案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石柱府办发〔2020〕118号)对比,重点修改了灾害分级、灾情(险情)的应急响应、应急保障等部分,优化了预警预报和应急响应等相关内容,增加了供水、供电、供气、治安保障等措施,更新了县突发地质灾害事件处置流程图、县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组织体系框架图、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分级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分级表、紧急报告(报警)通讯录、县抗震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救援指挥部部分成员单位联系方式、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应急值守电话、县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通讯录、县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专家通讯录等。本预案是对旧预案的细化优化。

七、《预案》的实施时间

2023年4月18日起,长期实施。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