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地震应急预案》(东港开办发〔2023〕7号)

坚持与《山东省地震应急预案》东营市地震应急预案相衔接的原则首次编写《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地震应急预案》

一、编写目的

1)明确抗震救灾的组织体系

2)明确破坏性地震发生时的响应程序

3)明确机构改革后相关部门单位的职责和责任

二、布局调整

参照《山东省地震应急预案》(2022年版)布局《东营市地震应急预案》结合实际,总则、组织体系、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其他地震灾害处置、附则6部分组织编写

、地震应急响应级别的说明

现有的地震灾害等级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地震灾害,分别对应Ⅰ、Ⅱ、Ⅲ、Ⅳ应急响应级别。

Ⅰ、Ⅱ级应急响应级别,一般对应特别或重大地震灾害,有大量人员伤亡和众多需要紧急安置人员,应急处置主体是省防震救灾指挥部。地震灾害发生后,市防震救灾指挥部在开展先期处置的同时,请求省防震救灾指挥部安排力量支援。

Ⅲ级应急响应级别,一般对应较大地震灾害,有许多人员伤亡和大量需要紧急安置人员,应急处置主体是市防震救灾指挥部。地震灾害发生后,市防震救灾指挥部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Ⅳ级应急响应级别,对应一般地震灾害,没有或很少人员伤亡和基本没有需要紧急安置人员,应急处置主体是县级防震救灾指挥部。地震灾害发生后,市防震救灾指挥部给予必要的支援。

换一种说法就是,只要是Ⅲ级以上的地震应急响应,市防震救灾指挥部就要全力以赴开展应急响应;Ⅰ、Ⅱ级应急响应,在全力以赴开展应急响应同时,还要请求省防震救灾指挥部安排力量支援。

Ⅰ、Ⅱ、Ⅲ级响应,紧急且重要的是人员搜救、医疗救护、人员安置、应急通讯、交通运输保障、基础设施抢修、次生或衍生灾害防止、社会治安、新闻宣传等。后期的工作主要有损失评估和生产恢复。期间开展地震现场工作,主要包括地震流动监测和地震趋势研判、地震烈度调查、地震宏观异常调查及地震科学考察等。

Ⅳ级响应,尽管没有或很少人员伤亡、基本没有需要紧急安置人员,但仍可能有部分建筑物损坏,较大范围群众恐慌是最大的现实问题,紧急且重要任务是掌握社会舆情,平息地震谣传、误传。期间开展地震现场工作,主要包括地震流动监测和地震趋势研判、地震烈度调查、地震宏观异常调查等。

任何级别的应急响应,灾情收集与报送,是地震应急救援的关键工作,准确及时的灾情信息有利于指挥部正确地做出应急处置部署。

、关于应急保障

加强地震监测跟踪、灾害防御措施和应急救援准备是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手段;资金、装备、物资、救援队伍、技术保障与支撑、应急避难场所等是重要基础;宣传、培训、演习演练是重要保障。


原文链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党政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东港开办发〔2023〕7号)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