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100问

什么是现代化?

●只有正确理解把握现代化的概念,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在现代化的实践中正确把握现代化之“他者”和“自我”、现代化之“当下”和“过去”

1问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有人认为现代化就等于西方化,有人认为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到底什么是现代化?

答:简要地说,现代化是指从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以工业化和技术变革为推动力,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急剧变革的转型过程,具体可以从三个维度把握:

现代化是一个系统概念。所谓系统,就是有着相同意义或目的,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组成的一个关系体或一个整体。系统性,就是指从系统的角度看待事物,以系统的思维和眼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现代化就是工业化,这就是没有认识到现代化是一个系统概念的片面认知。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动力,但它不是现代化的全部。与工业化相伴而来的城市化、理性化、世俗化、民主化等特征,共同构成了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任何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通过大搞技术革命,想要尽快实现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变迁的过程,都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任何一方面发生变化,其他方面都会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的系统性变化。美国政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曾指出,现代化包括工业化、城市化,以及识字率、教育水平、富裕程度、社会动员程度的提高和更复杂的、更多样化的职业结构。这就是说,比如城市化率太低,社会大多数人处于贫困线以下,或出现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或其他某个方面存在短板,都会影响到一个社会的现代化水平,甚至根本称不上现代化了。再如,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发展不协调,国家和政府也缺乏合理且及时的城市建设规划和民生举措,导致大量农村人口快速流入城市,出现住房、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电力供应等基本公共服务短缺或匮乏,进而引发现代化的夭折等,此类现象在人类发展史上并不少见。因此,现代化是一个系统概念,现代化的进程必须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协调与平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就特别强调,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即“四化同步”。“现代化=工业化”的说法,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判断。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所谓历史范畴,就是指我们看问题要把对象放在历史的概念框架中来进行,要认识到某个概念是发展变化着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时代内涵或存在样态。现代化就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必须和时代、时间相连才有实际意义。整个世界现代化的进程,就是一个伴随工业化和科技革命,由低级到高级推进的过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义桅就把自近代以来的现代化分为三个阶段,即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重要标志的第一次现代化,以知识化和信息化为典型特征的第二次现代化,以及第三次现代化即“工业4.0”。可见,不同时期的现代化有不同的时代内涵。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亦是如此。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于1954年首次提到的“四个现代化”,是指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实践,沿着“20世纪80年代末解决温饱问题—20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不断往前推进。其间,我们已经在2021年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乘势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当下,我们正为之努力的现代化就是包括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内的“新四化”。总之,现代化无论在哪个国家的实践,它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必须接力攻坚,并需要历史思维和前瞻性思考。

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这里的西方化多指欧美化或英美化。有的人认为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其实是有历史的原因、理论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两个层面:第一,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欧美(或英美)先行造成世界上后发现代化国家在现代化认知上的偏误。现代化发端于西欧的英国,机械化的社会大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英国一跃而成惊艳世界的“世界工厂”。美国在19世纪中后期通过新技术革命快速崛起而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超强大国。因此,英国、美国等欧美先发现代化国家就成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特别是二战后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追赶现代化进程中趋之若鹜的效仿对象。在这个问题上,拉美国家现代化的境况是很值得深刻反思并引以为戒的。由于受美国门罗主义的影响,拉美国家缺乏独立自主进行现代化的思维和能力,至今,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拉美国家的基尼系数均高于0.4,超过国际警戒线水平,总之,“拉美陷阱”足以让世界上后发现代化国家予以高度警惕。第二,西方政界和学界一些人关于“欧美中心论”“西方文明中心论”的叫嚣和宣传,使得很多国家一度陷入集体无意识,尽管不情愿,但也承认了现代化就等于要像西方那样。其中,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等就传递了一种现代化“一元化”和“单线论”的错误认知,这就是造成一些人走不出“现代化=西方化”迷思的原因。事实上,现代化与生产力相连,而非与社会制度相连,并非一个意识形态问题。

正确理解现代化这一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正确理解了这个概念,我们在发展中才不至于迷失方向,才能在现代化的实践中正确把握现代化之“他者”和“自我”、现代化之“当下”和“过去”。

现代化有哪些共同特征?

●现代化是一个伴随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而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过程。它是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生产生活实践,表现出越来越远离落后和野蛮,越来越趋于先进和文明

2问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革命。在工业化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各领域都呈现出现代化的一些共同特征。那么,这些共同特征是什么?

答:总体说来,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把握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各领域。

政治方面,一般情形是,人类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专制王权的独裁统治逐渐被议会制度和现代政党所取代,社会治理方面出现从人治向民主化、法治化的转型现象。民主是人类永恒的理想追求,民主是政治现代性的重要表征。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民主就是人民统治,主权在民。英国为什么第一个走进现代化的大门?就是因为英国首先确立君主立宪制度,克服了王权专制,实现了现代法治。但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存在着虚伪性和不真实性。民主、法治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政治原则和中华传统德政文化基因的有机结合,在我们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文化实践中,被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的现代化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动能。纵观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现象,无论在不同历史条件和情形下,采取怎样的方式和途径(包括社会制度的选择),实现现代化在政治领域的共性,就是远离人治而越来越趋向民主和法治。

经济方面,表现为经济形态上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转型变革,文明形态上呈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发展进程。我们把握现代化在经济领域的共同特征,要抓住两个层面。一是,商品、市场、资本等生产关系的变化。靠原始的狩猎、畜牧和农耕谋生的经济生产方式,肯定不是现代化的;只以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生活方式,也不是现代化的。现代化的重要表征就是商品交换的出现,且交换范围和对象越来越突破地域、民族的局限。正如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二是,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变革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特征。至今,世界现代化已经历四次工业革命(亦称科技革命):18世纪60至70年代,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力的发明为标志;20世纪50至6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等的发展为主要标志;20世纪80年代至今,第四次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海洋工程等高科技的出现为标志。这一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科技领域的每一次变革,都推动了新兴经济业态和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推动文明形态的演进。

文化方面,启蒙取代蒙昧、科学民主取代宗教和神权统治,宗教世俗化、民主理念和国际交往理念等逐渐成为现代社会转型中的支撑性思想观念。美国社会学家阿历克斯·英格尔斯曾指出“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其中,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尤为重要。现代化开启之前的欧洲中世纪,人们在封建神权统治下,对世界的认识长期限于如何赢得上帝恩宠的宗教冥想中。而现代化开启是源于人们开始相信通过科学、理性的筹划和制度设计,能够不断改善人类生存处境。牛顿在1687年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告诉世人:自然界存在着规律,而且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这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开始大胆地抬起头来,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瓦特之所以能使用以往工匠们根本不会想到的方式来改良蒸汽机,就是因为他钻研牛顿力学等科学,并通过科学实验取得成功。质言之,现代化的进程在思想文化观念领域就表现为科学、理性、世俗等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很值得我们学习领悟。

社会方面,运行机制从以往王权统治和权力支配下由上而下单一的、垂直的统治、领导、管理模式,向多元化、多主体参与的利益激励机制、效率机制、竞争机制、公平机制转型。在新的社会运行体制下,社会阶级、阶层或身份的固化被打破,社会流动性增强,人作为生产力主体或主人翁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更充分发挥,极大地激活了社会生产力。比如,前资本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奴隶、贵族、农奴等社会身份固化,这显然是扼杀人的创造性甚至导致“人性异化”,与现代化相悖。相反,我们看西方最先创立和实行保护知识产权的专利制度的国家,则犹如“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那样,推动了高新科技革命。再看我们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为重要制度载体,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广泛社会参与的意见汇聚、政策协商、凝聚共识这种社会治理方式和民主管理模式的现代性和有效性。

生态方面,表现为由工业化初期的“人类中心主义”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模式的现代转型过程。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工业化中,受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支配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表现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比如,英国工业化进程到19世纪中期的鼎盛时期,取得诸如“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等成就,但却付出了自然环境和生态被破坏的代价。英国早期的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等等。以动态的眼光看,造成人与自然关系对立和不和谐的现代化,一定不可持续,我们要把它当作一个过程来看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变革与发展,人类迎来的必将是如我们今天所为之努力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个伴随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而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过程。总体来说,它是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生产生活实践,表现出越来越远离落后和野蛮,越来越趋于先进和文明。

实现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没有哪一个国家是在四分五裂的条件下实现了现代化的,任何一个民族国家要成功实现现代化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工业化和科技创新都是不可或缺的驱动要素

3问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显然这是告诉我们,实现现代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一般规律是什么呢?

答:所谓规律,就是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纵观世界现代化进程,不难发现其中的规律。

从现代化的起步条件看: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首先需要建构起一个统一、独立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就好比一架飞机,没有完成民族国家的建构,就缺乏实现现代化的“支架”。在世界现代化史上,为什么英国率先开启现代化进程?就是因为在当时的欧洲,英国最先获得统一、独立,且最先确立君主立宪制度、克服了专制王权的独裁统治,为后来工业革命和技术革新提供了开放、宽容、自由的政治社会环境。而为什么德国的现代化比英、法都晚呢?是因为当时德国长期处于分裂割据,没有实现国家统一,也就缺乏了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纵观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可以发现,没有哪一个国家是在四分五裂的条件下实现了现代化的。今天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腾飞能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奇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国家的团结统一。

从现代化的道路选择看:任何一个民族国家要成功实现现代化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根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即“普遍性”,寓于各民族国家现代化的具体实践即“特殊性”之中。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只是为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但是如何实现现代化呢?这取决于各民族国家获得统一独立的时间先后、各自选择的政治体制、各自所面临的国内外背景,以及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曲折经历等因素。因此,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并非是单行道。就拿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拉美陷阱”来说,在两百年前,拉美各国凭借其丰富的资源和勤劳智慧,其经济状况一直比北美都好。但是,自19世纪20年代美国在拉美推行门罗主义,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又开始强制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以来,拉美各国在经历经济社会短暂发展之后,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公共服务不足、失业人口激增、环境恶化和城市危机等问题。反观我们的现代化历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的实践向世界说明了一个道理: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可以说,我们用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宣告了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诸多实践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从现代化的核心驱动看: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工业化和科技创新都是不可或缺的驱动要素。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背后的推动力,就是资本逻辑支配下的工业化进程和科学技术变革。比如,以瓦特改良蒸汽机为重要标志,开启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就是因为技术革新带来生产力的极大提高,需要大大超过英国本土所能供给的原料市场、商品推销市场和廉价劳动力。近500年来世界上大国崛起的历史表明,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如长江后浪推前浪,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比如,英国、法国是在“工业1.0”的蒸汽机时代崛起,德国、日本、美国是在“工业2.0”的电气化时代催生和崛起,“工业3.0”的信息化时代和“工业4.0”的智能化时代又助推了二战以来新兴市场经济主体和老牌大国之间激烈的国际竞争。而今,我们面临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的机遇和挑战,这就是当前我们党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原因。现代化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工业和科技的不断变革与创新,整个世界的现代化浪潮,就是各国通过工业和科技创新你追我赶的过程。

总之,现代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起点和航线。“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但是,只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牢牢植根于自己的国情和实际,就一定能在世界现代化的赛道上跑出好成绩。(本期三问感谢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董朝霞作答 四川日报·川观智库 四川省委党校 西南财经大学 联合出品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