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橡胶行业遇上工业互联网,会发生什么?
我们先来看一个场景:某车主的手机收到系统发出的提示,其车辆的轮胎即将达到使用寿命,建议近期更换。与此同时,生产该轮胎的企业也收到了信息,显示某车主的轮胎需要更换,轮胎型号和相关生产材料信息一目了然。如果车主依然选择该品牌轮胎,那么只需根据系统提示执行几步简单操作即可完成购买,而轮胎企业这边的智能工厂在接到订单信息后,随即通过柔性生产线在24小时内完成轮胎的生产,并尽快为车主提供更换服务。
虽然上述应用在今天还无法实现,但却开启了全新的想象空间。依托于工业互联网,生产企业能够实现用户需求和生产的精准对接,让生产线变得更加柔性、弹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提升用户服务体验,最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正是因为看到了工业互联网带来的巨大价值,橡胶行业和企业正在大力拥抱工业互联网,展开 一系列布局。
不久前,海尔卡奥斯、双星、青岛科技大学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共建橡胶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发业界关注。作为知名企业和高校,海尔、双星和青科大的强强联合,将充分利用三方优势,推进工业互联网在橡胶行业的落地。据了解,海尔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直连用户,实现大规模生产与个性化定制之间的融合;双星依托全球轮胎行业第一个全流程“工业4.0”智能化工厂,提供全流程智能工厂示范场景、工业App及平台级解决方案;青科大已将科研成果运用到7家上市公司,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天然橡胶网
除了与相关企业合作的深入,面向橡胶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也在涌现。比如,赛轮集团日前正式对外发布的“橡链云”平台,围绕智能制造在纵向上实现了所有工序的“人机料法环测”全面互联,完成99%以上设备的互联互通,并行采集点高达百万级,年数据采集增长量达45亿条以上。同时,该平台在横向上实现了企业内部运营和上下游企业的全面互通,平台现已入驻800余家供应商、1200余家经销商以及5000多家门店。
据了解,在制造端,“橡链云”平台能够将设备安装调试周期从常规的18个月缩短至3个月;在渠道端,“橡链云”能够为海内外经销商提供营销模式、供应链优化等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实现经销商与下属所有门店的订单、物流、库存、结算的在线协同;在消费端,“橡链云”可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创新服务。对于野外矿区车主和商业运输车队,可提供胎温、胎压、行驶轨迹的实时服务,并支持按里程、按使用寿命收费的新型商业模式。对于普通车主来说,通过链接“橡链云”,可享受安全预警、快速救援、轮胎保险等服务。
可以看到,虽然今天的橡胶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依然无法真正实现柔性制造、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但是相比较传统的生产和销售模式,已经实现了相关能力的大幅提升,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加速助推橡胶行业数字化转型步伐。面向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传统行业对于发展工业互联网认可度的不断提高,以及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橡胶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将落地,催生形式各异、功能强大的海量应用,彻底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模式。
来源: 天然橡胶网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