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科教深度融合已成为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开展科技创新与卓越人才培养的显著特征,而面临的突出矛盾是缺乏融人才保障、专业实践教学与科技创新等功能为一体的中观共享平台,进而导致三者资源功能分立,不利于融合互动。”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稳步推进、成效显著,各类人才计划支持保障了人才队伍汇聚成长,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等一大批平台基地落户高校,各领域分别为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重要支撑保障,也为科教协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赵长禄表示,高校应以一流人才团队为核心,努力实现“科”“教”的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融合与协同,以学科、平台、团队一体化统筹推进、系统建设,不断完善“科”的手段、筑牢“教”的基础,将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特征通过平台能力的物理手段和机制保障,切实形成融合优势。
鉴于此,“建议充分发挥高校特征优势,创新组织模式,突出学科牵引,在中观维度上,以一级学科下具体学科方向为基本单元打造高校科教协同平台,为专业教育、科技创新和人才汇聚提供共享服务硬支撑,营造有利于师生互动和科学精神培养的良好氛围,以平台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互生互促、协同发展。”赵长禄表示。
首先,在学科中观层面建平台。赵长禄指出,既不在一级学科的宏观层面,也不在具体研究方向的微观层面。在一级学科下凝练学科方向,以此为基本单元构建科教协同平台,突出资源共享导向、突出创新人才培养导向、突出人才资源保障条件共享导向,引导教学科研融合,学术交叉融合。
第二,统筹投入,设立专项引导基金。建议以学科为牵引,统筹部分教育、科技、人才计划经费,设立专项引导基金,长期稳定支持高校科教协同平台建设。学校统筹空间资源以及各业务板块经费,集中力量,统筹计划,确保投入力度,保证平台硬件质量水平。
第三,创新机制。建立完善制度,创新运行机制,营造资源共享、交流合作文化。“深化综合改革,建立教学、科研、人才共享机制以及教育人才科技融合成效导向的评价机制,形成促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深度融合、互促互进、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和文化氛围。” 赵长禄表示。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