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底前内蒙古所有正常生产煤矿将全部实现智能化

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了解到,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坚持保大局、为大局,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重大政治责任,煤炭产量12.2亿吨、发电量6465亿度,完成煤炭保供任务9.45亿吨、外送电量2640亿度、均居全国第一。

关于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要加快推进能源经济多元化、低碳化、高端化。能源产业是起家的产业,更是当家的产业,只应做大做强、不能做小做丢。全力推动传统能源和煤基产业老树发新芽。

内蒙古煤炭产量约占全国的1/4、全球的1/8,如果只是一味地在产量上做文章、不在产业上做文章,不把产业链拉长、转化率提高,就不可能改变简单“挖煤卖煤”的局面,煤炭、油气这些地下宝藏不能挖出来就拉走,一定要在内蒙古大地上转化增值。

要瞄准“煤头化尾”,支持鄂尔多斯建设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加快布局一批新型煤化工项目,也要促进煤焦、氯碱、氟硅化工产业延伸融合,靠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和延伸细分的好项目撑起转化增值的新天地。

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全面实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把淘汰落后机组转为应急和调峰机组,把传统燃煤电厂转为新型绿色智慧电厂。

提高煤炭弹性产能和应急保供能力,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和增储上产力度,推动非煤矿产资源绿色安全有序开发。

全力推动新能源加快开发和全产业链建设。现阶段新能源发展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风口”,必须按照新发展理念、全产业链思维,一手抓新能源开发建设,一手抓装备制造业发展。要坚持以新能源带动新工业,锚定“两率先”、“两超过”目标,加快大型风光基地和源网荷储、风光制氢等场景项目建设,力争并网装机2500万千瓦以上,建成拓展场景应用规模1000万千瓦以上。集中打造风光氢储产业集群和呼包鄂通装备制造基地,努力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

做大做强现代煤化工产业链,聚焦煤基特种燃料和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重点推动煤制烯烃向弹性体材料、尼龙、特种塑料等产品延伸,推动煤制乙二醇向聚乙醇酸、聚酯纤维等产品延伸,提高技术、设备、催化剂等区内配套率,加快中石化、宝丰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鄂尔多斯可再生能源制氢与现代煤化工产业耦合发展,支持乌海建设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基地,力争今年现代煤化工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

通过集中推进、重点突破,使农畜产品生产及精深加工、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煤炭及煤基产业、金属采冶及新材料制造这4大支柱产业产值向万亿级迈进,尽快把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集群做起来。

此外,近年来,内蒙古将煤矿智能化建设作为推进煤炭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内容,陆续出台文件,加速推进智能煤矿建设,促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是推动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一方面,通过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可避免矿工直接面对灾害事故风险,减少人员误操作,大幅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另一方面,通过智能化建设,提升煤矿柔性生产能力,增强供给质量和供给弹性。

如今,智能化建设已经成为煤炭行业的高度共识。截至2022年12月底,内蒙古全区建成智能化煤矿126处,80处井工煤矿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227个,比2020年增加12.6倍,25处露天煤矿开展无人驾驶试验、无人驾驶车辆233台,比2020年增加12.7倍,进一步提升了煤矿本质安全水平。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内蒙古局、自治区通信管理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调整《内蒙古自治区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29处煤矿调出智能化建设范围,10处煤矿调入智能化建设范围,新增第四批建设煤矿。

通知指出,根据煤矿剩余资源情况,将大唐呼伦贝尔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顺兴煤矿等29处2025年底前资源枯竭关闭退出煤矿调出智能化煤矿建设名单。将内蒙古平庄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西露天煤矿等2处新建煤矿调入智能化建设范围;将内蒙古鄂尔多斯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白云乌素煤矿等8处因停工停产等原因未列入建设范围的煤矿调入第三批智能化建设范围。

同时,新增第四批建设煤矿。将土默特右旗金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8处现停产停工煤矿列入第四批建设范围。将鄂尔多斯市张家梁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等6处2025年左右改变开采方式的煤矿列入第四批建设范围;将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温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5处因地质条件复杂等原因暂不具备开展智能化建设条件的煤矿列入第四批建设范围。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年12月底前,所有具备条件正常生产煤矿全部实现智能化,全面完成智能化建设三年行动工作任务。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