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
12月28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年工业文化发展大会暨第六届中国工业文化高峰论坛在广州市举行。大会以“文化铸魂 产业添彩”为主题,聚焦新时代工业文化发展情况,并围绕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业文化赋能实体经济等问题开展对话交流。
活动由一场主会议和五场平行会议组成。在主会议环节,大会对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进行了授牌,截至目前已认定5批共194项国家工业遗产,覆盖全国30个省。随会还举行了新时代中国工业形象塑造与传播工程启动仪式,并正式发布了《工业文化研学实践基(营)地评估标准(修订)》与《工业文化劳动教育基(营)地评估标准(试行)》。
“当前工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工业文化支撑赋能作用持续彰显,全面加强工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许科敏在致辞中表示,接下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把工业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在增强中国制造硬实力的同时,发挥好工业文化的软实力作用,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广州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高裕跃表示,广州联手主办工业文化发展大会,一方面可以借机展示广州的工业遗产,充分挖掘广州的资源底蕴,丰富广州工业新内涵,塑造广州工业新形象;另一方面,大会的举办对广州正确把握处理“老城市”与“新活力”的关系也具有很强的指导借鉴意义,能够助力广州持续挖掘工业文化的加码赋能潜力,推动先进制造与文化创新融合发展,催生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
广州9处工业遗产入选中国工业遗产名录
长期以来,国家及各省市有关部门围绕工业文化建设做出了多项努力。许科敏表示,近年来,工信部将工业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推进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建设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国家有关部门已先后印发了一系列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相关政策引领正持续强化,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已逐步形成。其次,工信部发布了194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抢救性保护了一批重要的工业遗产,为中国工业文化发展传承提供了重要载体平台。
在此基础上,工业文化全方位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相关理论研究和产业融合实践不断深化,新时代中国工业形象得到有效传播。
在国家系列指引之下,各地均加快了文化赋能工业的步伐,作为制造大省的广东在此方面更是蹄疾步稳。根据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工业文化发展报告2022》,广东省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制造企业数量自1989年起已连续33年居全国第一,与此同时,广东省文化产业总量也稳居全国首位。这夯实了广东工业文化发展的根基。
广东省工信厅党组成员、省中小企业局局长杨淑鹏亦认为,近年来,广东省全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培育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制造强省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汽车产量、工业机器人产量、视频电视产量、5g基站、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级绿色制造、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工业基础扎实,工业文化雄厚。
2021年,广东省工信厅联合广东省发改委、广东文旅厅、广东国资委等部门发布《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提出着力打造广东省特色工业文化品牌、提高工业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质量、强化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功能。
在此背景下,广东省工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以广州市为例,据高裕跃介绍,广州目前已有柯拜船坞、协同和机器厂等9处工业遗产成功入选中国工业遗产名录。此外,广州还在珠江沿岸和铁路沿线策划了11公里的“工业拾遗”文化步径,串联15处工业遗产,让“工业锈带”变身“工业秀带”。
据了解,广州保留有大量珍贵的工业遗产,由于总体以轻工业为主,辅以小部分钢铁制造、船舶修造等重工业,因而工业遗产既有小规模的工业设施、厂房,又有大尺度的重型工业基地,并呈现明显的沿珠江分布的空间特征。
如今,由珠江啤酒厂改造而成的珠江琶醍已成为城市观光和艺术休闲新地标,增城糖纸厂改造的1978电影小镇荣获“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海珠纺织机械厂改造成的T.I.T创意园集聚了微信总部等一批知名企业……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工业遗产资源,推荐梳理优秀工业遗产项目,并拟评选出首批16处工业遗产。”高裕跃表示,广州还将研究出台全省首个地市级工业遗产规范性文件——《广州市工业遗产管理办法》,为工业遗产的认定、保护、管理、利用提供指引。据他透露,该份文件正在审定,不久后将印发实施。
企业多维度探索文化赋能产业发展
工业文化对于产业、城市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高裕跃指出,工业文化是融汇在国家工业“硬实力”中的文化软实力,是工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工业文化不仅能振兴民族品牌,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还能促进提升产品质量、变革增长方式、优化发展环境。”
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认为,工业文化的发展有助于加快形成区域产业名片,对于传播区域形象、增强区域产品品牌竞争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帮助区域汇聚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他进一步解释,“产业名片通过其文化特质,将产生特殊亲和力和感召力,通过各种媒介吸引资源汇聚。”
会议期间发布了首批区域(城市)产业名片打造计划试点,其中,广东省的东莞市、广州市黄埔区均入选名单。
而在微观层面上,工业文化建设还离不开一个个制造业企业的创新努力。为加快文化赋能产业步伐,并为产品增添文化附加值,众多企业也做出了多维度的探索。
在轻工业领域,古井贡集团树立了创新典范。长期以来,古井贡集团重视工业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其董事长梁金辉认为,“工业遗产可以在保护和利用中发挥无限的价值,我们应积极探索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新模式。”
据他介绍,集团目前已成立古井贡酒酿造遗址保护中心,并制定了古井贡酒酿造遗址保护管理工作条例和相关规章制度。此外,古井贡集团致力于探索“白酒+文旅”的工业旅游模式,打造从酒文化溯源、白酒生产酿造到商旅餐饮服务业的产业链,建成了以古井贡酒历史文化旅游区、古井贡酒原酒探秘观光区和古井智能园等各具特色的工业旅游基地。今年11月,古井酒文化博览园已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日益席卷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的科技元素亦构成工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在主旨演讲中提出了工业数字化转型的五大方法,即智能制造与创新设计、工艺提升、强化质量、延伸服务、拓展市场五大方面叠加融合。
海尔卡奥斯解决方案总监施光普也分享了海尔的数字化经验。他表示,卡奥斯强调以高度灵活的生产体系满足用户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在各方面的数字化转型。
伴随数字化浪潮的发展而兴起的“元宇宙”概念也成为工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关注点。
会议期间,十家企业与工业文化发展中心进行了工业元宇宙实验室的签约,其中,广东省企业占据四席。会场外还设置了工业元宇宙体验区,展示内容包括AR/VR设备、工业AR应用场景展示、VR+移动端元宇宙艺术社区、元宇宙园区可视化运营和智能互动设施平台等。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