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州建设现代水网的基础和优势是什么?
一是水系发达,连通程度高,水网密度(0.32km/km2)明显高于山东省(0.24km/km2)和海河流域(0.1km/km2)平均水平。二是国家和省级水网交汇,在国家四横三纵骨干水网中,德州涉及一横(黄河)、一纵(南水北调东线),在山东水网“一轴三环、七纵九横、两湖多库”格局中,德州涉及一轴(黄河)、一环(山东海河流域片)、四横(漳卫河、马颊河、德惠新河、徒骇河)。三是水利基础设施已具规模,构建了以四大干流为骨干的防洪排涝体系,以两大干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以十八座水库二十三座水厂为核心的供水体系。
二、德州建设现代水网的必要性是什么?
德州水系发达,水利基础设施已具规模,但水网结构不完善、通路不畅、调蓄不足、功能不优,导致三大问题。一是缺水严重与潜力挖掘不够并存。由于黄河引水指标有限、地下水压采保护,现状正常年份缺水1.9亿方,特枯年份缺水4.8亿方,缺水率高达21%,未来情况更为严峻。二是洪涝风险防御能力偏低。三干流现状防洪能力仅为“61年雨型”防洪标准的70%-90%,与50年一遇防洪规划要求存在差距。三是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活力欠缺,水生态环境质量较低,滨水空间服务价值发挥不足,丰富水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挖掘弘扬。
三、德州现代水网如何布局?
规划与国家水网“四横三纵”以及省级水网“一轴三环,七纵九横、两湖多库”的总体格局紧密衔接,以黄河、徒骇河、德惠新河、马颊河、漳卫南运河等骨干河流和南水北调东线和潘庄、李家岸引黄工程为“纲”,以区域水系连通工程和供水渠道为“目”,以水库、节制闸等调蓄工程为“结”,构建“五横三纵千河畅、一泉百湖多库通”的水网空间布局。
四、德州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规划围绕一张水网,从水资源配置、防洪排涝、生态保护、水陆交通、文化产业、智慧赋能等方面,明确了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完善防洪排涝体系、打造生态宜居廊道、建设水陆畅行空间、汇聚文化产业发展动力、建设数字孪生水网六大主要建设任务,全方位发挥德州现代水网功能。
规划近期以引领行动为抓手,带动水网建设整体推进。按照“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原则,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八大示范引领行动,包括实施全域水系连通、城乡供水升级、潘庄灌区深度节水、黄河运河两河牵手、人文运河创新、黄河水乡创建、大禹文化传承、智慧水网创建等,为打造市级水网示范样板提供标志性成果。
五、德州现代水网建设在水系连通工程方面如何布局?
为突出德州水系连通特点,制定了《德州现代水网建设水系连通工程规划》,作为《德州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的专项规划,就全市水系连通的目标、任务、重点项目进行了具体规划。水系连通工程重点规划了河河畅通工程、河库专通工程、库库连通工程。河河畅通工程通过河道疏浚扩挖、堤防加高培厚、重建新建配套建筑物等措施,实现骨干河道内畅通、骨干河道间互通、中小河道疏通;河库专通工程分宁乐庆东片和平夏武西片,建设引黄总干渠和南水北调东线一期至水库供水专用管道,实现洪水走河道、灌溉走渠道、饮用水走管道,各行其道,保障全市供水安全;库库连通工程通过主城区三库连通工程,龙门水库与大屯水库连通工程以及夏津水库、白马湖水库与北城水库连通工程,实现水库连通互济,促进长江水、黄河水两大水源互补利用,解决“黄河水不够用、长江水用不好”问题,提高城乡供水保障率。
六、德州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实施后的预期效果如何?
《规划》实施后,将全面构建与德州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盼相适应、与现代化建设进程相匹配的德州特色现代水网。通过优化水网总体布局,统筹黄河水、长江水、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的科学利用,构筑有德之州的生命水脉;通过河流水系综合治理和工程建设,提高河道防洪排涝能力,实现“超标准洪水可防,标准内洪水可控,一般洪水可用”;通过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域空间科学管理和生态宜居廊道建设,实现滨水空间“精细管理、精致建设、精美品质”,形成德风雅韵的生态画廊;通过滨水道路建设和航道建设,打通交通微循环通道,实现“沿河有路,沿路有景,水陆畅行”,建成贯通全域的畅行水岸;通过创新打造“水网+”产业模式,延长产业链条,打造“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城市水品牌,重塑德州文化的承继轴线;通过感知基础设施、智能调度平台和业务应用平台建设,支撑德州数字水利建设在全省水利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走在前列,构建智慧水网的德州样板。
七、在水陆畅行空间方面有何构想?
目前德州市“五横两纵”(不含南水北调东线一期)骨干河渠的滨水道路仍以土路居多,其中左岸路面硬化仅占36%,右岸仅4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道管理,也不利于沿岸居民出行。规划以“沿河路通、内河航通”为目标,按照“骨干为主、支线补充、恢复通航”的思路,开展滨水骨干道路建设和支线道路提升,通过对漳卫南运河、马颊河、德惠新河、徒骇河、黄河等“五横”以及潘庄总干渠、李家岸总干渠“两纵”堤顶路提升改造,对百条重要支线河渠滨河道路硬化,以及推动大运河、徒骇河和漳卫新河等内河通航,构建“五横贯东西、两纵通南北、三河连海陆、百支接城乡”的通行体系,提升主要河道水陆和滨河陆路的畅达性。
八、如何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
水资源配置是德州现代水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以节水优先、量水发展,增容开源、五水互济,水系连通、优化配置为主线,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水源潜力挖掘、输配体系完善和五大水源统筹配置,推动水资源配置格局全局性优化。在深度节水方面,通过开展农业节水增产、工业节水减排、生活节水降损,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在开源挖潜方面,通过高效利用黄河水、优化利用引江水、充分利用地表水、补充利用再生水、保护利用地下水,深入挖掘各类水源利用潜力,提升水源保障能力;在高效输配方面,通过实施三大水系连通工程,全面提升水资源输配能力。通过水源端深入挖潜、用户端高效利用,并结合高效输配体系,全面提升德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实现缺水城市不缺水。
九、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德州市水利局发展规划科
联 系 人:赵建伟
联系电话:0534-6073022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