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上城区人大以数字化改革赋能街道人大工作提质增效

图集

  “装了隔离栏,现在行人都从斑马线过马路,安全多了。”杭州市上城区凯旋街道居民议事会议成员、滨江物业经理张秀英感慨

  在没有安装隔离栏前,为了方便,居民常常直接横穿马路,很容易发生碰撞。张秀英看到这个情况非常心急。她想起了2月初正式启用的“街道人大工作”数字化应用场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张秀英通过支付宝扫一扫,跳转到了“浙里办”——“街道人大工作”页面,在“意见建议”模块上,提交了《关于在凤起东路(秋涛北路——双菱路段)设置隔离栏的建议》

  很快,建议流转至凯旋街道相关科室,再由科室转交上城交警大队商议沟通,最终在凤起东路成功设置了隔离栏,并增加了斑马线的交警警力

  逐一厘清问题清单应用场景快速上线

  问题是数字化改革的动力。过去,街道人大对居民群众意见建议的收集不够智能化,反映问题路径相对单一,建议办理、反馈效率与居民群众的期望也存在着明显差距。2020年1月1日,随着《浙江省街道人大工作条例》正式施行,明晰了人大街道工委肩负10项法定职责8项交办工作,工作面广且专业性强,而数字化程度相对较低,工作质效相应有待提升。

  针对这些问题,上城区人大常委会围绕街道人大工作中的“区人大常委会任务交办”和“居民议事会议制度实施”两大重点,以凯旋街道为试点,打造人大街道工委、人大代表、居民议事会议成员、居民群众有机协作“街道人大工作”数字化应用场景。2021年12月15日,“街道人大工作”数字化应用场景正式上线

  全面开展系统重塑,场景架构科学优化

  数据共享是数字化的关键特征。2022年以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统筹各地市人大常委会联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应用场景。上城区人大常委会街道人大工作与“基层单元”两个场景的融合和贯通为基点,全力以赴开展“街道人大工作”场景的迭代升级工作,打造场景的2.0版。

  目前,街道人大工作数字化应用场景已优化升级为区街联动、监督工作、代表工作、居民议事四个一级功能模块。其中,“区街联动”模块细化为任务交办、联动调研和联动监督三项,“监督工作”模块包括听取讨论工作报告、财政工作和民生实事,“代表工作”模块与基层单位八个模块保持一致,从而使街道人大工作应用场景体系更完善、内容更充实、逻辑更严密。

  数智赋能量化闭环,百姓愁盼高效解决

  不久前,人大湖滨街道工委在“街道人大工作”数字化应用场景上接到了岳王路社区居民章小平的反映:祖庙巷51号小区院内绿化枯萎需要补种,一并上传了照片。区人大代表、人大湖滨街道工委主任严民强看到信息,立刻点击“接收”并通过场景转交街道人大办。“不到72小时,我的建议就解决了,速度很快,效率很高章小平

  今年9月,上城区人大常委会借力长三角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视察我区基层单元建设的契机,着力贯通了民意处理和基层治理“四平台”两大系统,将各民意平台连接至“一张网”,各类活动反映问题投入“一个池”,有效改变了意见建议单线收集、单向反馈的“单一平板”工作模式,实现了每一个个体民生问题的闭环处置、提级办理、有效响应,督促政府办好百姓“关键小事”,提高了场景的活跃度及人民群众的使用满意度,也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到实处。

  现在,上城区各级人大代表进行履职行权、居民群众提交意见建议,均通过“街道人大工作”数字化应用场景,这已成为人大代表和群众间的“新时尚”。截至目前,“街道人大工作”数字化应用场景累计收集处理民情民意数据1051条,区街联动数据871条,履职活动数据993条,监督工作数据2360条,日均活跃数1436人次,用户满意度98%。(徐芳 蔡静 张华峰)

责任编辑:张灵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